夜视仪和瞄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25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夜视仪和瞄准设备,其中,夜视仪包括镜筒、成像模组、转接结构及红外光源模组;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镜筒前端且与内腔连通的安装口;成像模组安装于内腔,成像模组包括沿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红外安装座沿镜筒的径向凸出于镜筒的外周面;内接环固定嵌置于安装口的内侧,透镜组件位于内接环与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红外安装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夜视仪可有效提升搭载在白光瞄准镜上使用时的夜视效果。夜视效果。夜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夜视仪和瞄准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夜视辅助仪
,特别涉及一种夜视仪及瞄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瞄准镜有白光瞄准镜和夜视瞄准镜。白光瞄准镜无夜视功能,基本只能在白天使用。夜视瞄准镜虽具备夜视功能,在晚上也能使用,然而其价格昂贵,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难以承受。由于目前有大量普通用户具有白光瞄准镜,则仅通过在白光瞄准镜上搭载夜视仪即可满足用户的夜视需求。目前夜视仪的镜筒内设有透镜组件和图像传感器组件,且在镜筒上设置红外光源,通过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物,然后反射光经由透镜组件进入图像传感器组件处理,从而实现夜视。然而目前的夜视仪难以保证红外光源与夜视仪镜筒内透镜组件之间的尺寸精度,进而使得整体夜视效果不佳。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夜视仪,旨在解决搭载在白光瞄准镜上使用的辅助夜视仪的夜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夜视仪包括镜筒、成像模组、转接结构及红外光源模组;
[0006]所述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镜筒前端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口;
[0007]成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
[0008]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所述红外安装座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内接环固定嵌置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所述透镜组件位于所述内接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
[0009]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红外安装座。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内接环一体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自所述内接环邻近所述红外安装座的边缘向后延伸至凸出所述内接环设置,所述连接板在所述镜筒的径向上限位插接于所述内腔。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包括沿所述内接环的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中间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外壁面之间的间距由所述中间段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红外安装座的一侧逐渐增大设置,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斜面及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对应所述第一倾斜段及所述第二倾斜段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各自远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凸台设置。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向后凸出所述内接环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接环的沿所述镜筒轴向上的宽度。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接环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平面,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限位平面在绕所述镜筒的轴向限位配合的配合面。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包括主体部及扩容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形成有缺口,所述扩容部自所述缺口的边缘向外凸出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延伸形成,所述安装口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扩容部之间,所述连接板收容于所述扩容部。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扩容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缺口的周缘围合形成插接槽,所述连接板适配插接于所述插接槽。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红外安装座及所述内接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自所述内接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镜筒还包括自所述扩容部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盖板,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轴向延伸部的背离所述镜筒的轴线的侧面。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红外安装座及所述内接环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径向延伸段及轴向延伸部,所述轴向延伸部自所述内接环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径向延伸部自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前端沿背离所述镜筒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夜视仪还包括外卡箍,所述外卡箍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向延伸部,且与所述内接环在所述镜筒的轴向上并排设置。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卡箍包括卡箍本体和调节组件,所述卡箍本体包括箍圈及自所述箍圈邻近所述轴向延伸部的边缘向后延伸的固定部,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箍圈相接以调节所述卡箍本体的内径大小;所述轴向延伸部位于所述内接环径向上的外侧,所述固定部嵌置于所述内接环和所述轴向延伸部之间。
[00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凸设安装环,所述透镜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环的内壁面,所述内接环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环的内径。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夜视仪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电路板及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所述转接结构的外露于所述内腔的部分,且所述显示屏整体沿所述镜筒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安装座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向延伸的安装筒,所述红外光源模组包括调节筒、安装于所述调节筒内的镜片、红外灯源及光源安装座,所述红外灯源固定于所述光源安装座,所述光源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筒的底壁面,所述镜片位于所述光源安装座的前侧,所述调节筒可绕其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筒内。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瞄准设备,包括白光瞄准镜和夜视仪,其中,
[0024]夜视仪包括镜筒、成像模组、转接结构及红外光源模组;
[0025]所述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镜筒前端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口;
[0026]成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
[0027]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所述红外安装座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所述内接环固定嵌置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所述透镜组
件位于所述内接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
[0028]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红外安装座;
[0029]所述白光瞄准镜具有目镜端,所述夜视仪的内接环套接于所述目镜端的外围。
[0030]本专利技术夜视仪通过使得成像模组安装于镜筒内腔,使得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和内接环,使得内接环嵌置于安装口内侧,红外安装座沿镜筒的径向凸出镜筒的外周面,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红外安装座,以使得红外光源模组的光轴与透镜组件的光轴并排设置。如此,红外光源模组设置于镜筒外侧,则仅使用单镜筒便可在满足夜视功能的同时能够搭载白光瞄准镜上使用,可简化夜视仪的整体结构。且使得内接环嵌置于镜筒的安装口内侧,可保证内接环与镜筒内壁面的安装精度,相比于使得红外光源模组夹设于镜筒外围,可保证内接环与镜筒内透镜组件的同轴度。而使得红外安装座与内接环一体设置,则当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安装座时,可同时保证红外光源模组与镜筒内透镜组件的安装精度,从而使得红外光源模组能够更为精确地对镜筒入光端对准的瞄准物进行打光,可有效提升夜视仪的夜视效果。
[0031]此外,在夜视仪搭载于白光瞄准镜使用时,使得内接环直接套设于白光瞄准镜的目镜端外围,相比于镜筒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所述镜筒包括内腔以及形成于所述镜筒前端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安装口;成像模组,安装于所述内腔,所述成像模组包括沿所述镜筒的轴线布置的透镜组件及图像传感器组件;转接结构,所述转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的红外安装座及内接环,所述内接环固定嵌置于所述安装口的内侧,所述透镜组件位于所述内接环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之间;所述红外安装座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凸出于所述镜筒的外周面;以及红外光源模组,安装于所述红外安装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内接环一体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自所述内接环邻近所述红外安装座的边缘向后延伸至凸出所述内接环设置,所述连接板在所述镜筒的径向上限位插接于所述内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沿所述内接环的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段、中间段和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外壁面之间的间距由所述中间段沿所述镜筒的径向向远离所述红外安装座的一侧逐渐增大设置,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斜面及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相适配的第二限位斜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对应所述第一倾斜段及所述第二倾斜段设有限位凸台,所述第一倾斜段和所述第二倾斜段各自远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凸台设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向后凸出所述内接环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接环的沿所述镜筒轴向上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环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外壁面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平面,所述镜筒的内壁面具有与所述限位平面在绕所述镜筒的轴向限位配合的配合面。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主体部及扩容部,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形成有缺口,所述扩容部自所述缺口的边缘向外凸出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延伸形成,所述安装口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扩容部之间,所述连接板收容于所述扩容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部的内壁面与所述缺口的周缘围合形成插接槽,所述连接板适配插接于所述插接槽。9.如权利要求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雷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