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3049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山茶毛油加压后直接经过陶瓷膜过滤,通过循环流速的控制,使山茶毛油循环往复经过陶瓷膜,去除了胶质和其他杂质。同时,可以实现对陶瓷膜的清洗,利于陶瓷膜性能的保持。该方法使用陶瓷膜过滤山茶毛油,能够实现山茶油加工工艺从传统化学方法向陶瓷膜过滤绿色物理方式的转变,工艺简单安全,最大程度保留山茶油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杂质少的高品质山茶油。得到杂质少的高品质山茶油。得到杂质少的高品质山茶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山茶油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是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享有“油中之王”、“东方橄榄油”的美誉。山茶油是一种可与橄榄油所媲美的植物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在90%以上,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除含有维生素E、甾醇、角鲨烯和多酚等多种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山茶苷、山茶皂苷和山茶多酚等山茶油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使山茶油具有抗炎症、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功效。目前无合适油茶籽特点的提取方法,加工工艺普遍模仿大豆油、菜籽油等大宗油脂,采用传统的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精炼工艺,存在营养成分流失、得油率不高、工艺复杂等不足。绿色加工是传统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0003]膜分离技术是高效环保的物理提纯技术,在水处理、医药、食品及发酵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膜根据其材质不同分为有机聚合膜及无机膜。相比于有机膜,无机膜具有耐高温、通量大、使用寿命长及化学稳定性强等优势。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可实现料液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及浓缩,但膜分离技术在油脂行业一直处于试验阶段。
[0004]膜技术应用到油脂精炼中,可使胶质和包裹在胶质中的色素物质和一些游离脂肪酸得到脱除,起到脱胶、脱酸和脱色的作用。中国专利200410015125.8植物油脂的脱胶方法公开了一种植物油脂脱胶的方法,以无机陶瓷膜对植物混合油进行错流过滤,混合油的浓度为15%~80%大豆混合油。中国专利201710898251.X精炼茶籽油的方法公开了一种精炼茶籽油的方法,采用陶瓷膜过滤器进行过滤,其中茶籽油与无机酸溶液混合得到40%~55%的茶籽油蒸发液。中国专利201110347735.8一种棉籽混合油的精炼方法公开了一种棉籽混合油的精炼方法,先将混合油蒸发浓缩至重量的50%~60%,盐析除去混合油中的固形物,然后加入碱液离心混合,用陶瓷膜过滤器进行过滤。这类研究仅针对溶剂萃取油或溶剂混合油进行了研究,用溶剂大大稀释了原油的浓度,且此类研究极少、不深入、不系统;另一方面,用溶剂萃取油脂也不符合食品绿色加工的理念。现有专利未见关于陶瓷膜应用于任何食用毛油精炼方面的专利报道。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国标分析方法,选取酸价、皂化值、磷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多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陶瓷膜过滤前后山茶油的变化,研究表明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可以有效去除毛油中的胶体、夹杂在其中游离脂肪酸等杂质,达到很大程度上的脱胶、脱酸和除杂效果,提升了山茶油纯度。由于山茶油体系成分复杂,油粘度大,易导致膜元件内部污染,膜堵塞等出现膜通量小的应用瓶颈。因此,采用设置适当的陶瓷膜过滤山茶油装置工艺参数,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山茶籽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
为了研究陶瓷膜对山茶毛油的精炼效果,最大保留原油中的营养物质,得到杂质少的高品质山茶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0008]一种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通过控制陶瓷膜的进口压力和循环流速对山茶毛油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山茶油从过滤出口中流出;所述的陶瓷膜是300kDa~0.14μm的陶瓷膜。
[0009]所述的陶瓷膜的进口压力为2.90bar。
[0010]所述的陶瓷膜的进口压力通过增加进料泵流量,增大进料压力,通过回流阀调节进行控制。
[0011]所述的循环流速通过循环泵控制,所述的循环流速控制范围是2.05m/s~2.72m/s。
[0012]所述的加工方法还包括管路温度及料液罐的温度控制。
[0013]所述的管路温度控制在50℃,料液罐的温度控制在51℃。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山茶油加工工艺从传统化学方法向陶瓷膜过滤绿色物理方式的转变。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山茶油达到国家标准GB/T 11765—2018中油茶籽油的质量标准;胶体去除率达62%,酸价降低7.4%,水分及挥发物增加了0.76%,可以有效去除山茶毛油中的胶体、夹杂在其中游离脂肪酸等杂质,达到很大程度上的脱胶、脱酸、除杂效果,提升了山茶油纯度。同时,通过循环流速的控制,可以实现对陶瓷膜的清洗,利于保持陶瓷膜的性能。使用的陶瓷膜膜通量大,单位时间每平方米可处理山茶毛油量大,损耗率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16]图中,1是料液罐;2是陶瓷膜;3是进料口;4是进料泵;5是循环泵;6是循环油管;7是过滤出口;8是出口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8]如图1所示,山茶毛油从进料口送入料液罐,经过进料泵输送到循环泵处,经循环泵送入到陶瓷膜进口中,过滤后的山茶油从过滤出口流出,未过滤的山茶毛油再进入循环泵前与新鲜的山茶毛油一起混合,经循环泵后继续过滤。为有效控制膜进口压力,在循环油管进入陶瓷膜之前分出回流支路,通过回流阀的控制,使陶瓷膜进口的压力控制在2.90bar。回流支路最终接回料液罐中。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施例是使用0.14μm膜孔径的陶瓷膜的一个实施例。
[0021]S1、陶瓷膜2中安装0.14μm膜管径的陶瓷膜;
[0022]S2、取压榨山茶毛油或浸出山茶毛油从进料口3送入料液罐中。
[0023]S3、进料泵4启动,在进料泵的泵送下,料液罐1中的山茶毛油进入陶瓷膜2;待膜进
口压力为2.90bar时,通过循环泵5,增大陶瓷膜2膜进口压力,增大流量,山茶油从陶瓷膜侧壁过滤从循环油管6循环往复经过陶瓷膜;过滤后的山茶毛油经过过滤出口7,从下方出口油管8收集过滤后的山茶油。
[0024]S4、陶瓷膜的出口压力为0.74bar,回流流量31.50L/min,管路温度50℃,料液罐1温度51℃;进料泵流量19.44L/min,循环流速2.38m/s。
[0025]对经过0.14μm膜管径的陶瓷膜过滤后的山茶油进行指标测定。酸值按国家标准GB 5009.229—2016食品中酸值的测定要求进行测定,磷脂按国家标准GB/T 5537—2008粮油检验磷脂含量的测定要求进行测定,皂化值按国家标准GB/T 5534—2008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要求进行测定,水分及挥发物按国家标准GB 5009.236—2016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要求进行测定。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是使用0.1μm膜孔径的陶瓷膜的一个实施例。
[0028]S1、陶瓷膜2中安装0.1μm膜管径的陶瓷膜;
[0029]S2、取压榨山茶毛油或浸出山茶毛油从进料口3送入料液罐中;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陶瓷膜的进口压力和循环流速对山茶毛油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山茶油从过滤出口中流出;所述的陶瓷膜是300kDa~0.14μm的陶瓷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膜的进口压力为2.90bar。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膜过滤山茶油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膜的进口压力通过增加进料泵流量,调节回流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凯盖莉莉曹郸予田润牛德宝梁汉柱陆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