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263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包括机架和压力机构,压力机构用于对待测管桩施加载荷;机架下端与基础固定连接,机架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用于在试验时安置管桩,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固定在机架的下部且与基础具有相同间距;机架还包括顶板,顶板固定在机架的上端,压力机构与顶板连接,管桩位于支撑梁与压力机构之间并与支撑梁、压力机构连接。在对待测管桩施加载荷时,该试验装置连接受力简单明确,基础仅受到机架、压力机构和管桩的重量,可大大减少传递到基础上的荷载,能有效解决地质不佳,基础强度及抗拔能力差的问题。础强度及抗拔能力差的问题。础强度及抗拔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桩抗弯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对大直径管桩进行抗弯试验时,由于其截面较大,配筋较多,管桩所能承受的抗弯承载力也较大,对试验装置的强度要求及装置基础抗拔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而现有管桩抗弯试验加载装置由于基础强度和抗拔能力受到局限而无法满足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适应性差。
[0003]该装置连接受力简单明确,可大大减少传递到试验装置基础上的荷载,能有效解决地质不佳,试验装置基础强度及抗拔能力差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时装置基础强度和抗拔能力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其具有抗拔能力强、适应性好且可适用于低强度的基础的效果。
[0006]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包括机架和压力机构,所述压力机构用于对待测管桩施加载荷;
[0008]所述机架下端与基础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所述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用于在试验时安置管桩,所述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下部且与基础具有相同间距;
[0009]所述机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上端,所述压力机构与所述顶板连接,管桩位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压力机构之间并与所述支撑梁、所述压力机构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机构包括载荷输出件,所述载荷输出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载荷输出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机构还包括包括分配梁,所述分配梁固定连接在所述载荷输出件的下端,所述分配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待测管桩的轴线平行。
[0012]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配梁底面安装有两个第一铰支座,各所述第一铰支座与所述管桩的中点之间具有相同的第二间距且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间距可调节。
[0013]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梁平行设置,平行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间距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支座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与所述第二间距具有相同的方向。
[0014]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第一铰支座分别为固定铰支
座、滑动铰支座。
[0015]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平行设置的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梁上均安装有第二铰支座。
[001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第二铰支座为分别为固定铰支座、滑动铰支座。
[001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管桩位于所述第一铰支座与所述第二铰支座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水平支撑梁平行设置于机架的下部且与基础具有相同间距,压力机构安装在机架的顶板上,在对待测管桩施加载荷时,管桩对顶板、水平支撑梁的反作用力均只施加在机架上,将机架、压力机构和管桩看作是整体,则该反作用力属于内力,不会施加到基础上,则基础仅受到机架、压力机构和管桩的重量,该试验装置连接受力简单明确,可大大减少传递到基础上的荷载,能有效解决地质不佳,基础强度及抗拔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
机架;11

水平支撑梁;111

第二铰支座;12

第一间距;13

顶板;
[0026]2‑
压力机构;21

载荷输出件;22

分配梁;221

第一铰支座;23

第二间距;
[0027]3‑
管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0029]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0030]参照图1至图3,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包括机架1和压力机构2,所述压力机构2用于对待测管桩3施加载荷;所述机架1下端与基础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11,所述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11用于在试验时安置管桩3,所述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11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下部且与基础具有相同间距;所述机架1还包括顶板13,所述顶板13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上端,所述压力机构2与所述顶板13连接,管桩3位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压力机构2之间并与所述支撑梁、所述压力机构2连接。水平支撑梁11平行设置于机
架1的下部且与基础具有相同间距,压力机构2安装在机架1的顶板13上,在对待测管桩3施加载荷时,管桩3对顶板13、水平支撑梁11的反作用力均只施加在机架1上,将机架1、压力机构2和管桩3看作是整体,则该反作用力属于内力,不会施加到基础上,则基础仅受到机架1、压力机构2和管桩3的重量,该试验装置连接受力简单明确,可大大减少传递到基础上的荷载,能有效解决地质不佳,基础强度及抗拔能力差的问题。
[0031]具体地,所述压力机构2包括载荷输出件21,载荷输出件21可优选为千斤顶,所述载荷输出件21位于所述顶板13的下方,所述载荷输出件21与所述顶板13固定连接。
[0032]具体地,所述压力机构2还包括包括分配梁22,所述分配梁22固定连接在所述载荷输出件21的下端,所述分配梁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待测管桩3的轴线平行,可以使管桩3受力均匀,避免造成实验误差。
[0033]具体地,所述分配梁22底面安装有两个第一铰支座221,所述两个第一铰支座221分别为固定铰支座、滑动铰支座,第一铰支座221与管桩3直接接触,在进行管桩3抗弯试验时将载荷直接传递给管桩3,同时可以避免管桩3在承受载荷时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在进行管桩3抗弯试验前对管桩3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滑动铰支座的设置可以使得管桩3更加易于在水平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压力机构,所述压力机构用于对待测管桩施加载荷;所述机架下端与基础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包括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所述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用于在试验时安置管桩,所述至少两个水平支撑梁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下部且与基础具有相同间距;所述机架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上端,所述压力机构与所述顶板连接,管桩位于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压力机构之间并与所述支撑梁、所述压力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机构包括载荷输出件,所述载荷输出件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载荷输出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机构还包括分配梁,所述分配梁固定连接在所述载荷输出件的下端,所述分配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待测管桩的轴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管桩抗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底面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玉亮赵倩龚玲黄柯柯梁伟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