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259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所述加氢裂化方法中设置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位于加氢精制反应区、加氢裂化反应区之间,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装填低活性加氢加氢裂化催化剂,所述低活性加氢加氢裂化催化剂中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相比加氢裂化反应区装填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中的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低10%~60%,优选15%~30%。所述方法能够处理大分子稠环芳烃质量含量高的劣质原料,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的稳定运行。裂化装置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富含二次加工油为原料,通过加氢裂化生产优质化工原料的加氢裂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炼化企业逐渐由炼油型向化工型加工路线的转变,加氢裂化因其产品灵活性高和原料适应性好的特点,在增产化工原料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而针对渣油加工路线的不断丰富,将沸腾床渣油加氢蜡油、焦化蜡油和脱沥青油等劣质的二次加工油作为加氢裂化原料,即可以拓宽加氢裂化原料范围,同时显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0003]CN201310540358.9公开了一种劣质重质馏分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方法。劣质重质馏分油与氢气进入第一段反应区进行加氢精制反应,反应流出物进行分离,所得液体进入第二段反应区进行加氢精制反应;第二段反应流出物进入第三段反应区,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加氢裂化流出物进行分离,至少部分尾油与新氢混合后,进行异构脱蜡和补充精制反应,得到各种润滑油基础油。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在较缓和的条件下对劣质原料中的含氮杂质进行加氢处理,使其满足加氢裂化进料要求,从而拓宽了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来源;同时由于加氢精制温度大大降低,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运转周期,加工更劣质原料或者在同样运转周期下提高装置的加工能力。但该方法需要三个加氢反应区,装置设备投资高且操作复杂,同时无法有效利用加氢反应的反应热,能耗较高。
[0004]CN201811650785.1公开了一种劣质高氮重馏分油深度加氢脱氮的方法,该方法将原料油与氢气混合共同进入加氢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反应产物经冷却分离后得到富氢组分与低氮液体产物,所述加氢反应器设置三个反应区,在第一反应区装填加氢保护催化剂进行金属、胶质等杂质的脱除,在第二反应区装填高加氢活性的I型加氢脱氮催化剂,在第三反应区装填高氢解活性的II型加氢脱氮催化剂。
[0005]CN201310520930.5公开了一种加工劣质蜡油的加氢裂化方法。原料油与氢气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在加氢精制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脱硫、加氢脱氮、烯烃饱和及部分芳烃饱和反应,分馏后得到的部分或全部尾油馏分与循环氢混合后进入加氢裂化反应器,与加氢裂化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
[0006]CN201110446028.4公开了一种劣质焦化蜡油加氢处理的方法,催化剂的级配装填按照由上至下依次为保护剂、脱金属剂、脱硫剂和脱氮剂,按体积比为0.1~10∶0.5~20∶0.5~20∶5~60;催化剂按粒度级配和活性级配;将镁铝尖晶石-大孔氧化铝载体经过有机硅表面改性,负载Mo和Ni得到保护剂;将氧化铝-大孔氧化铝-分子筛载体经有机硅和乙醇、丙醇、丁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预处理,负载Mo和Ni得到脱金属剂,负载Co-Mo-Ni得到脱硫剂;负载W-Mo-Ni得到脱氮剂;该方法改善了金属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及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提高活性组分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原料经过加氢处理可直接作为FCC原料或加氢裂化原料。
[0007]CN201310540358.9公开了一种劣质重质馏分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方法。劣
质重质馏分油与氢气进入第一段反应区进行加氢精制反应,反应流出物进行分离,所得液体进入第二段反应区进行加氢精制反应;第二段反应流出物进入第三段反应区,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加氢裂化流出物进行分离,至少部分尾油与新氢混合后,进行异构脱蜡和补充精制反应,得到各种润滑油基础油。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在较缓和的条件下对劣质原料中的含氮杂质进行加氢处理,使其满足加氢裂化进料要求,从而拓宽了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来源;同时由于加氢精制温度大大降低,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运转周期,加工更劣质原料或者在同样运转周期下提高装置的加工能力。但该方法需要三个加氢反应区,装置设备投资高且操作复杂,同时无法有效利用加氢反应的反应热,能耗较高。
[0008]CN201110320460.9提供一种重质油品的固定床加氢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加氢处理反应条件下,将重质油品和氢气依次引入串联的多个加氢反应器中,并与该多个加氢反应器中依次设置的加氢保护催化剂床层、加氢脱金属催化剂床层、加氢脱硫催化剂床层和加氢脱残炭催化剂床层接触,每个加氢反应器的出料口一端还设置有大孔加氢处理催化剂床层,避免了沥青质的析出和结焦,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该方法只针对原料中沥青质含量较高劣质渣油,且无法实现原料的深度加氢饱和。
[0009]CN201510046362.9公开了一种重质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级配装填方法,反应系统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串联的加氢反应器,从第二个反应器开始,在同一反应器内,按与反应物流接触顺序,催化剂活性和可几孔径都呈递减趋势;在相邻两个反应器,按与反应物流接触顺序,前一反应器底部催化剂活性低于后一反应器顶部催化剂活性,前一反应器底部催化剂可几孔径不大于后一反应器顶部催化剂可几孔径;同时,前一反应器底部催化剂活性低于后一反应器底部催化剂活性,前一反应器底部催化剂可几孔径大于后一反应器顶部催化剂可几孔径。
[0010]CN200910086744.9公开了一种加氢催化剂的级配组合;反应器自上而下分别装填加氢脱金属和加氢脱硫催化剂;原料物流自上而下,保持沿物流方向,催化剂活性逐渐增大,孔径逐渐减小,粒度逐渐减小,孔隙率逐渐减小;脱金属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由一种或多种脱金属催化剂组成;活性金属组分和酸性助剂浓度分布呈不均匀分布,从催化剂颗粒表面到中心,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和酸性助剂浓度梯度增加,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和酸性助剂浓度梯度减少;按重量含量计算,脱金属催化剂占15~80%;脱硫催化剂占20~85%;用于重质馏分油和渣油加氢催化,具有更好的脱金属、脱残炭、脱硫活性和稳定性,控制催化剂床层的温升,减缓催化剂的失活速度。
[0011]综上所述,上述方法中,针对劣质蜡油的加工均采用不同孔径和活性的催化剂进行级配,即沿着物流方向催化剂孔径逐渐降低,加氢活性逐渐升高,但所述的方法针对分子结构复杂的氮化物,先经过大孔低活性催化剂,难以有效对氮化物进行脱除,后经过小孔高活性催化剂,大分子氮化物难以进入催化剂孔道进行反应,影响加氢裂化效果及装置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所述方法能够处理大分子稠环芳烃质量含量高的劣质原料,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的稳定运行。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所述加氢裂化方法中设置加氢精制裂化
过渡反应区,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位于加氢精制反应区、加氢裂化反应区之间,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装填低活性加氢加氢裂化催化剂,所述低活性加氢加氢裂化催化剂中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相比加氢裂化反应区装填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中的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低10%~60%,优选15%~30%。
[0014]上述方法中,所述劣质原料油的初馏点一般为220~450℃,优选为330~390℃;终馏点一般为500~750℃之间,优选600~7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劣质原料油的加氢裂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方法中设置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位于加氢精制反应区、加氢裂化反应区之间,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装填低活性加氢加氢裂化催化剂,所述低活性加氢加氢裂化催化剂中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相比加氢裂化反应区装填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中的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低10%~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活性加氢加氢裂化催化剂中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相比加氢裂化反应区装填的加氢裂化催化剂中的酸性裂化材料的质量含量低15%~3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劣质原料油的初馏点为220~450℃;终馏点为500~750℃,密度不低于0.9g/cm3,氮含量为1000mg/g-5000 mg/g,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质量含量不低1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劣质原料油的初馏点为330~390℃;终馏点为600~700℃,密度为0.91g/cm3~0.94g/cm3,氮含量为2000 mg/g-4000mg/g,三环及三环以上芳烃质量含量为20%~3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劣质原料油为直馏蜡油、焦化蜡油、沸腾床渣油加氢蜡油、脱沥青油等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劣质原料油为直馏蜡油同沸腾床渣油加氢蜡油、脱沥青油中的至少一种混合,直馏蜡油同沸腾床渣油加氢蜡油和/或脱沥青油的混合比为1:10~10: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直馏蜡油同沸腾床渣油加氢蜡油和/或脱沥青油的混合比为1:3~3: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精制反应区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5.0~35.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200℃~480℃;体积空速为0.1~15.0h-1
;氢油体积比为100:1~2500: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精制反应区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6.0~19.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270℃~450℃;体积空速为0.2~3.0h-1
;氢油体积比为400:1~2000: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5.0~35.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200℃~480℃;体积空速为0.1~15.0h-1
;氢油体积比为100:1~2500:1。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精制裂化过渡反应区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6.0~19.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270℃~450℃;体积空速为0.2~3.0h-1
;氢油体积比为400:1~2000: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裂化反应区操作条件包括:反应压力5.0~35.0MPa;平均反应温度为200℃~4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哲张蕾王仲义吴子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