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259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旋转部套设在第一夹持部上,旋转部的内部设有螺纹;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配合,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凸块,第二夹持部位于旋转部内,其一端与旋转部螺纹连接,其另一端伸旋转部;其中,转动所述旋转部,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第一夹持部的轴向移动,使第二夹持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使用时,转动旋转部带动第二夹持部移动,使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然后将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插入汽车的通风口内,接着再转动旋转部,使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利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紧通风口处的叶片,实现夹持装置的安装固定。装固定。装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固定支架用于将车载电子产品固定于汽车内,现有的车载固定支架有多种形式,最常用的车载固定支架利用夹子夹持,将车载固定支架安装在汽车出风口的叶片上。
[0003]具体地,车载固定支架上的夹子一般设有固定夹、外壳和用于夹持的移动板。夹持时,转动外壳,带动移动板移动,使移动板靠近活远离固定夹,从而夹紧或放松叶片。为了方便转动,通常需要在移动板上设置凸出的外齿,在外壳的内部设置与外齿配合的内齿。这样转动外壳时就可以带动移动板移动。或者,车载固定支架上还可以设置一个螺杆,螺杆与外壳固定,在移动板的轴向上开设与螺杆的螺纹配合的通孔,这样转动外壳,带动螺杆转动,进而使移动板移动。上述两种车载固定支架中,第一种车载固定支架中设置外齿所需设计空间大,结构复杂;第二种车载固定支架中需要开设通孔,降低了移动板的结构强度,所需设计空间大(需要在移动板上开很多通孔,占用空间大,影响其他结构的设计),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克服现有车载支架需要较大的设计空间、结构复杂的缺陷。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料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夹持部上,所述旋转部的内部设有螺纹;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配合,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凸块,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旋转部内并与所述旋转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一端伸出所述旋转部;其中,转动所述旋转部,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第一夹持部的轴向移动,使第二夹持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
[0006]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凸块为圆柱体。
[0007]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凸块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斜面。
[0008]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夹块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套筒连通;所述旋转部套设在所述套筒上;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套筒内并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
[0009]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还设有凸起,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凸起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限位槽中。
[0010]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包括与第一夹块配合的第二夹块、连接板和承板,所述第二夹块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承板连接,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承板上。
[0011]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支撑板上共设有两块第一夹块,两块所述第一夹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块位于两块所述第一夹块之间。
[0012]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并伸出所述旋转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旋转部的两端。
[0013]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头和设置在连接头上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承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第二通孔套设在所述限位柱上。
[0014]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头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限位柱连接,并形成U型槽;所述连接板上还设有与U型槽配合的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转动旋转部带动第二夹持部移动,使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一夹持部,然后将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插入汽车的通风口内,接着再转动旋转部,使第二夹持部靠近第一夹持部,利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紧通风口处的叶片,实现夹持装置的安装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夹持装置在第二夹持部上设置凸块,凸块与旋转部的螺纹配合,凸块所需设计空间较小,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无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第二夹持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第一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100,包括第一夹持部1、旋转部2以及第二夹持部3。旋转部2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夹持部1上,旋转部2的内部设有螺纹21。第二夹持部3与第一夹持部1配合,第二夹持部3上设有与螺纹21配合的凸块31,第二夹持部3位于旋转部2内并与旋转部2螺纹连接,第二夹持部3一端伸出旋转部2。其中,转动旋转部2,带动第二夹持部3沿第一夹持部1的轴向移动,使第二夹持部2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部1。使用时,转动旋转部2带动第二夹持部3移动,使第二夹持部3远离第一夹持部1,然后将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3插入汽车的通风口内,接着再转动旋转部2,使第二夹持部3靠近第一夹持部1,利用第一夹持部1与第二夹持部3夹紧通风口处的叶片,实现夹持装置100的安装固定,这样通过利用夹紧方式将夹持装置100安装在汽车出风口的叶片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夹持装置100在第二夹持部3上设置凸块31,凸块31与旋转部2的螺纹21配合,凸块31所需设计空间较小,结构简单。
[0025]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凸块31可以为圆柱体,也可以在凸块31上设置与螺纹21配合的斜面311。
[0026]如图5所示,第一夹持部1包括套筒11和设置在套筒11上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上设有与第二夹持部3配合的第一夹块121,支撑板12上还设有第一通孔122,第一通孔122与套筒11连通。旋转部2套设在套筒11上,第二夹持部3位于套筒11内并从第一通孔122伸出。使用时,转动旋转部2,带动第二夹持部3移动,使第二夹持部3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块121。
[0027]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通孔122的侧壁上还设有凸起123,第二夹持部3上设有与凸起123配合的限位槽32,凸起123与限位槽32的配合起限位作用,可以避免第二夹持部3与第一夹持部1产生轴向的相对滑动。
[0028]如图1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夹持部3上包括与第一夹块121配合的第二夹块33、连接板34和承板35,第二夹块33通过连接板34与承板35连接,限位槽32设置在连接板34上,凸块31设置在承板35上。使用时,利用第一夹块121与第二夹块33将夹持装置100夹紧在汽车出风口的叶片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2上共设有两块第一夹块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可转动的套设在第一夹持部上,所述旋转部的内部设有螺纹;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配合,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凸块,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旋转部内并与所述旋转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一端伸出所述旋转部;其中,转动所述旋转部,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第一夹持部的轴向移动,使第二夹持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为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上设有与螺纹配合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套筒和设置在所述套筒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夹块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套筒连通;所述旋转部套设在所述套筒上;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套筒内并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上还设有凸起,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凸起至少部分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帆郑雨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百腾达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