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214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稀油站本体,所述底座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贯穿至底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座、稀油站本体、阻尼器、活动板、支腿、壳体、滑杆、滑套、连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活动块、支杆、箱体、电机、螺杆、螺纹套、支柱、支撑板和万向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机械设备稀油站工作时一般会产生震动,震动会对稀油站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导致稀油站不能正常工作,且移动性能比较差,不便行走,降低了装置实用性的问题。性的问题。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


[0001]本技术涉及稀油站
,具体为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

技术介绍

[0002]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作用为将润滑油液强制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履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而现有的机械设备稀油站工作时一般会产生震动,震动会对稀油站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导致稀油站不能正常工作,且移动性能比较差,不便行走,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具备实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机械设备稀油站工作时一般会产生震动,震动会对稀油站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导致稀油站不能正常工作,且移动性能比较差,不便行走,降低了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稀油站本体,所述底座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贯穿至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内腔顶部的两侧且位于阻尼器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两个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滑套的一端与活动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滑杆表面的两侧且位于滑套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活动块的一端贯穿至壳体的底部并与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远离螺纹套的一端贯穿至箱体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0005]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限位块使用的限位槽。
[0006]优选的,所述螺杆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均与底座的内壁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箱体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支柱使用的第三开口。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均与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和壳体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正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支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
纹。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底座、稀油站本体、阻尼器、活动板、支腿、壳体、滑杆、滑套、连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活动块、支杆、箱体、电机、螺杆、螺纹套、支柱、支撑板和万向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机械设备稀油站工作时一般会产生震动,震动会对稀油站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导致稀油站不能正常工作,且移动性能比较差,不便行走,降低了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万向轮,能够便于对稀油站进行移动,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能够便于对螺纹套进行限位,以提高螺纹套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开口,能够便于支腿的使用,通过设置第二开口,能够便于支杆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三开口,能够便于支柱的移动,通过设置挡板,能够便于对底座的内部零件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
[0016]图中:1、底座;2、稀油站本体;3、阻尼器;4、活动板;5、支腿;6、壳体;7、滑杆;8、滑套;9、连杆;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活动块;13、支杆;14、箱体;15、电机;16、螺杆;17、螺纹套;18、支柱;19、支撑板;2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稀油站本体2,底座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3,阻尼器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4,活动板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5,支腿5远离活动板4的一端贯穿至底座1的底部,底座1内腔顶部的两侧且位于阻尼器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6,两个壳体6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7,滑杆7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8,滑套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杆9,连杆9远离滑套8的一端与活动板4的顶部活动连接,滑杆7表面的两侧且位于滑套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10,壳体6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2,活动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13,支杆13远离活动块12的一端贯穿至壳体6的底部并与活动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箱体14,箱体14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6,螺杆1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7,螺纹套17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18,支柱18远离螺纹套17的一端贯穿至箱体14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9,支撑板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0,螺纹套1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箱体14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限位块使用的限位槽,螺杆16远离电机15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14内腔的底部活动连接,活动板4的两侧均与底座1的内壁接触,底座1底部
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壳体6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箱体14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支柱18使用的第三开口,活动块12的两侧均与壳体6的内壁接触,第一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滑套8和壳体6固定连接,底座1的正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挡板,支腿5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万向轮20,能够便于对稀油站进行移动,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的配合,能够便于对螺纹套17进行限位,以提高螺纹套17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开口,能够便于支腿5的使用,通过设置第二开口,能够便于支杆13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三开口,能够便于支柱18的移动,通过设置挡板,能够便于对底座1的内部零件进行检修,通过底座1、稀油站本体2、阻尼器3、活动板4、支腿5、壳体6、滑杆7、滑套8、连杆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活动块12、支杆13、箱体14、电机15、螺杆16、螺纹套17、支柱18、支撑板19和万向轮2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机械设备稀油站工作时一般会产生震动,震动会对稀油站内部零件造成损坏,导致稀油站不能正常工作,且移动性能比较差,不便行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设备稀油站,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稀油站本体(2),所述底座(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器(3),所述阻尼器(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板(4),所述活动板(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5),所述支腿(5)远离活动板(4)的一端贯穿至底座(1)的底部,所述底座(1)内腔顶部的两侧且位于阻尼器(3)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壳体(6),两个壳体(6)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表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套(8),所述滑套(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连杆(9),所述连杆(9)远离滑套(8)的一端与活动板(4)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滑杆(7)表面的两侧且位于滑套(8)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壳体(6)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2),所述活动块(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13),所述支杆(13)远离活动块(12)的一端贯穿至壳体(6)的底部并与活动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箱体(14),所述箱体(14)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润方亚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山鹰注油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