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957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分为上部景观鱼饲养区和下部水蚯蚓饲养区,所述上部景观鱼饲养区的中央设置有喷泉,所述喷泉的内腔的底部与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可打开的隔离盖,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上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固定有筛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蚯蚓捕食污泥使污泥达到减量化的效果,成本较低,并且,通过收获成熟水蚯蚓作为观赏鱼类的饲料,在节省饲养成本的基础上,也使得整个景观池更具生态效益。观池更具生态效益。观池更具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景观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处理量也在逐年攀升。活性污泥法作为目前最为成熟的城镇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作为生物处理过程的副产物,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量也逐年增加。目前,现有的污泥处理的方法大多都存在成本高昂的缺陷,其花费可占据整个污水厂运营费用的60%以上,污泥的处理现状十分严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分为上部景观鱼饲养区和下部水蚯蚓饲养区,所述上部景观鱼饲养区的中央设置有喷泉,所述喷泉的内腔的底部与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可打开的隔离盖,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上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固定有筛网。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上设有进泥口和排水口。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上部景观鱼饲养区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喷泉的内腔相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杆为电动升降杆。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筛网采用300微米孔径。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通过水蚯蚓捕食污泥使污泥达到减量化的效果,成本较低,并且,通过收获成熟水蚯蚓作为观赏鱼类的饲料,在节省饲养成本的基础上,也使得整个景观池更具生态效益。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方案。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包括池体,池体分为下两级景观池,分别为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和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中央设置有喷泉9,喷泉9的内腔的底部与下部水蚯蚓饲养5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可打开的隔离盖6,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设置有升降杆4,通过升降杆4带动底部的筛网2进行升降运动。
[0017]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利用一定体积的市政污泥与污水混合物饲养水蚯蚓以达到污泥减量的效果,并将成熟的水蚯蚓运输至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水蚯蚓的运输由升降杆4和筛网2来实现。
[0018]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成熟的水蚯蚓经由喷泉口,由水泵7加压喷出至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从而完成观赏鱼投食物工作。
[0019]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的水池内半径1m,内高40cm,壁厚3cm,内部容积约1.25m3。
[0020]喷泉9底部内半径40cm,高度10cm,中部圆台状,缩小孔径,以制造喷泉所需条件。
[0021]水泵7扬程设计65cm,使达到最佳观赏效果。
[0022]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的内半径40cm,内深40cm,壁厚3cm,内部容积约0.2m3,底部设置有一外径8cm的进泥口1,顶部设置有一外径3cm的排水口3。污泥厚度约5cm,上清液污水水深约5cm。空余抗冲击容积约0.15m3。筛网2考虑升降顺畅,半径在40cm以内。升降杆4的长度约50cm,使筛网2可升至水泵7的出水口之上。
[0023]筛网2采用300微米孔径,以确保成熟水蚯蚓可被截留在筛网2上,为考虑升降顺畅,筛网2半径在40cm以内。所述的升降杆4长度约50cm,使筛网2可升至水泵7的抽水口之上。
[00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0025]初始状态下,喷泉9的水泵7开启,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和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之间的隔离盖6处于关闭状态。喷泉9的水泵7为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提供了充足的溶解氧,并提供观赏。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主要是用污水—污泥饲养水蚯蚓,并实现生长条件优化,污水—污泥为水蚯蚓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水蚯蚓利用污水—污泥达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减量化目的。此时,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的筛网2位于底部,污泥和水蚯蚓附着在筛网2上。
[0026]水蚯蚓生长成熟后,关闭喷泉9的水泵7,喷泉9的井中残留水;打开升降杆4的上升开关,升降杆4带着筛网2逐步上升;筛网2上升至接近两区的隔离盖6时,隔离盖6打开,喷泉9的井中残留的水落下冲刷筛网2,污泥被冲回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水蚯蚓附着在筛网2上继续上升;当筛网2上升至喷泉底部锥形区域时,无法上升,此时关闭两区的隔离盖6,打开喷泉9的水泵7;水带着剩余水蚯蚓从喷泉口涌出,进入上部景观鱼饲养区8,观赏鱼以水蚯蚓作为食物。
[0027]喂食结束后,关闭喷泉9的水泵7,打开两区隔离盖6,升降杆4带着筛网2开始下降;筛网2下降到隔离盖6下部时,隔离盖6关闭,喷泉9的水泵7开启,筛网2继续下降直至到达底部;整个装置回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运行。
[0028]当下部水蚯蚓饲养区5的水漫过排水口3时,打开排水口3,将经过水蚯蚓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分为上部景观鱼饲养区和下部水蚯蚓饲养区,所述上部景观鱼饲养区的中央设置有喷泉,所述喷泉的内腔的底部与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可打开的隔离盖,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上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固定有筛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蚯蚓污泥减量法的一体二级三效生态景观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水蚯蚓饲养区上设有进泥口和排水口。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旭赵志成丁婉晴刘睿凝何铭浩马宇浩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