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66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34
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包括支撑台及流槽本体,所述支撑台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旋转支座,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支座,所述流槽本体包括承接槽及转动流槽,所述转动流槽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承接槽上,所述转动流槽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旋转支座相适配的旋转轴,所述转动流槽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轴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支座上,所述承接槽远离所述转动流槽的一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托盘,两个所述安装支座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缸,所述电缸的活塞杆均连接于所述托盘的底部,所述承接槽设置于物料出口的正下方,所述电缸均通过线路外接PLC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电缸驱动承接槽靠近物料出口,防止物料飞溅,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减少了能量的损耗。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冶炼工具
,具体为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冶金炉流槽都是固定在炉体引流口的正下方,距离引流口落差有3米,引流时熔体流入活动流槽时造成飞溅,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引流时由于存在较大的距离落差。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熔体飞溅,熔体容易从流槽中溅出,造成金属浪费;2)熔体引流最高落差3米,熔体从高处流下会造成热量流失,熔体温度下降,造成能源浪费,3)流槽水平放置,熔体进入后流速较缓,熔体热量损失严重,造成浇铸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且熔体容易在流槽内凝结,附着于流槽内,造成溜槽后续清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流槽对炉体内的熔体进行引流时,熔体飞溅,熔体容易从流槽中溅出,造成金属浪费,熔体从高处流下会造成热量流失,熔体温度下降,造成能源浪费,以及流槽水平放置,熔体进入后流速较缓,熔体热量损失严重,造成浇铸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且熔体容易在流槽内凝结,附着于流槽内,造成溜槽后续清理困难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包括支撑台及流槽本体,所述支撑台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旋转支座,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支座,所述流槽本体包括承接槽及转动流槽,所述转动流槽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槽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流槽与所述承接槽连通,所述转动流槽远离所述承接槽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旋转支座相适配的旋转轴,所述转动流槽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轴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支座上,所述承接槽远离所述转动流槽的一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托盘,两个所述安装支座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缸,所述电缸的活塞杆均连接于所述托盘的底部,所述承接槽设置于物料出口的正下方,所述电缸均通过线路外接PLC控制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流槽倾斜设置于所述承接槽的一端,所述转动流槽与所述承接槽之间的倾角为20
°‑
25
°

[0007]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座,所述电缸的活塞杆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连接座相适配的连接轴,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座的适配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托放平台,当所述电缸的活塞杆回缩时,所述承接槽水平,所述承接槽刚好托放至所述托放平台上。
[0009]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需要对冶金炉炉体流出的熔体进行引流时,只需要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缸的活塞杆伸出,此时活塞杆将承接槽顶起,使得承接槽恰好位于冶金炉的出口处,然后再打开冶金炉的出口,此时,熔体流入承接槽内,由承接槽流入转
动流槽内,再由转动流槽流入中间包内。本技术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缸的活塞杆伸出长度,从而控制承接槽的抬起高度,控制精准,承接槽被抬起后,可减少熔体进入承接槽时的飞溅,可加速熔体在承接槽内的流速,减少了熔体在热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支撑台,2、流槽本体,21、承接槽,22、转动流槽,3、旋转支座,4、安装支座,5、旋转轴,6、托盘,7、电缸,8、活塞杆,9、PLC控制器,10、连接轴,11、托放平台,12、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包括支撑台1及流槽本体2,所述支撑台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旋转支座3,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支座4,所述流槽本体2包括承接槽21及转动流槽22,所述转动流槽22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槽2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流槽22与所述承接槽21连通,所述转动流槽22远离所述承接槽21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旋转支座3相适配的旋转轴5,所述转动流槽22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轴5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支座3上,所述承接槽21远离所述转动流槽22的一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托盘6,两个所述安装支座4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缸7,所述电缸7的活塞杆8均连接于所述托盘6的底部,所述承接槽21设置于物料出口的正下方,所述电缸7均通过线路外接PLC控制器9;所述转动流槽22倾斜设置于所述承接槽21的一端,所述转动流槽22与所述承接槽21之间的倾角为20
°‑
25
°
;所述托盘6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一个连接座12,所述电缸7的活塞杆8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连接座12相适配的连接轴10,所述活塞杆8通过所述连接轴10与所述连接座12的适配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1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托放平台11,当所述电缸7的活塞杆8回缩时,所述承接槽21水平,所述承接槽21刚好托放至所述托放平台11上。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需要对冶金炉炉体流出的熔体进行引流时,只需要通过PLC控制器9控制电缸7的活塞杆8伸出,此时活塞杆8将承接槽21顶起,使得承接槽21恰好位于冶金炉的出口处,然后再打开冶金炉的出口,此时,熔体流入承接槽21内,由承接槽21流入转动流槽22内,再由转动流槽22流入中间包内。本技术通过PLC控制器9控制电缸7的活塞杆8伸出长度,从而控制承接槽21的抬起高度,控制精准,承接槽21被抬起后,可减少熔体进入承接槽21时的飞溅,可加速熔体在承接槽21内的流速,减少了熔体在热量的损失。
[0017]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缸底部顶升式流槽装置,包括支撑台(1)及流槽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旋转支座(3),另一端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支座(4),所述流槽本体(2)包括承接槽(21)及转动流槽(22),所述转动流槽(22)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槽(2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流槽(22)与所述承接槽(21)连通,所述转动流槽(22)远离所述承接槽(21)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旋转支座(3)相适配的旋转轴(5),所述转动流槽(22)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轴(5)活动安装于所述旋转支座(3)上,所述承接槽(21)远离所述转动流槽(22)的一端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托盘(6),两个所述安装支座(4)上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电缸(7),所述电缸(7)的活塞杆(8)均连接于所述托盘(6)的底部,所述承接槽(21)设置于物料出口的正下方,所述电缸(7)均通过线路外接PLC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勇袁振中杨德辉徐革雄景宇黄强马杨军刘军刘玉峰陈强康有才李文峰陈勇朱飞军余胜发李建勇杨勇钟青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