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13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木修剪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其包括支撑装置、安装在支撑装置顶端两侧的一对传动组件以及安装在支撑装置顶端的裁剪组件,支撑装置包括垫板,操作台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板,裁剪组件包括一对转轮,两转轮之间转动连接有切割链条,转轮底端连接有U型连接杆,U型连接杆底端连接有液压杆。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液压杆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两调节板分别向两侧转动,切割链条顶端处于开放状态,同时调节板转动至收集箱顶端,切割后的灌木碎屑通过调节板收集至收集箱内端,切割完成后,液压杆带动切割链条恢复原状,两调节板重新固定在切割链条顶端,对其进行防护。其进行防护。其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木修剪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灌木是没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不会超过6米,从近地面的地方就开始丛生出横生的枝干,都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如一些蒿类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灌木一般作为城市园林的绿植,在进行培养过程中,要求灌木生长状态保持均匀,所以经常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修剪工作。
[0003]现有的灌木修剪装置大多数通过人工携带剪刀进行修剪工作,在进行修剪过程中,由于灌木丛高度不一,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调节高度进行适应,此时需要操作人员长时间抬起胳膊,修剪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休息,造成修剪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修剪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大部为会随着重力掉落至地面,需要操作人员进行二次打扫,从而增加操作人员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顶端两侧的一对传动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顶端中间位置的裁剪组件,所述支撑装置至少包括:
[0006]垫板,所述垫板底端设置有若干万向轮;
[0007]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所述垫板顶端两侧,所述收集箱顶端开设有顶槽;
[0008]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两侧分别与两所述收集箱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顶端呈空心结构,所述操作台顶端两侧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均同轴连接有齿轮;
[0009]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置有一对,两所述调节板底端分别与两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侧面开设有导料槽;
[0010]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对第一横向齿轮,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横向齿轮顶端开设有螺孔,两所述第一横向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有皮条,两所述第一横向齿轮外端套接有隔离套件,所述隔离套件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横向齿轮顶端同轴连接有竖轴,所述竖轴顶端同轴连接有第二横向齿轮,所述第二横向齿轮顶端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一纵向齿轮,所述第一纵向齿轮侧面同轴连接有纵轴,所述纵轴末端同轴连接有第二纵向齿轮,所述第二纵向齿轮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裁剪组件包括一对转轮,两所述转轮之间啮合连接有切割链条,所述切割链条外侧设置有切片,所述转轮底端设置有U型连接杆,其中一个所述U型连接杆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转轮同轴连接,所述U型连接
杆底端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底端连接有液压杆。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箱顶端设置有边沿框,所述收集箱顶端各边角均开设有插槽,所述边沿框底端各边角均设置有插柱,所述插柱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所述插柱底端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插槽内端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箱底端设置有排料箱,所述排料箱呈弧形结构,所述排料箱内端与所述顶槽保持连通,所述排料箱内侧末端滑动连接有阻隔块。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隔块侧面设置有提拉头。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板顶端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两侧呈倾斜结构,所述楔形块两侧分别与两所述排料箱外侧贴合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沿框一侧设置有翘板,所述翘板一端向所述边沿框外侧弯折。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集箱内端设置有若干粉碎叶,所述粉碎叶内置电源。
[00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调节板顶端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调节板侧面之间连接有若干限位弹簧。
[001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轮两侧均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呈U型结构。
[001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板与两所述转轮之间预留有一定空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该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中,液压杆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两调节板分别向两侧转动,切割链条顶端处于开放状态,同时调节板转动至收集箱顶端,切割后的灌木碎屑通过调节板收集至收集箱内端,切割完成后,液压杆带动切割链条恢复原状,两调节板重新固定在切割链条顶端,对其进行防护。
[0022]2、该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排料箱对顶槽内端进行扩充,同时设置的阻隔块实现排料箱内端自由打开与关闭功能,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对排料箱内端的碎屑进一步收集。
[0023]3、该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中,通过设置的提拉头提供操作人员一个施力点,操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提拉头间接带动阻隔块进行滑动,提高滑动效率。
[0024]4、该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中,通过设置的粉碎叶对流入顶槽内端的碎屑进行二次粉碎处理,使得收集到碎屑体积进一步缩小,避免流入排料箱内端的碎屑相互缠绕,导致排料箱内端收集空间缩小,影响排料箱的收集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垫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收集箱结构拆分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调节板结构拆分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图6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传动组件结构剖视图;
[0033]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图8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裁剪组件结构拆分图。
[0035]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6]10、支撑装置;110、垫板;111、万向轮;112、楔形块;120、收集箱;121、顶槽;122、边沿框;123、插槽;124、插柱;125、减震弹簧;126、排料箱;127、阻隔块;1271、提拉头;128、翘板;129、粉碎叶;130、操作台;131、转轴;140、调节板;141、导料槽;142、挡板;143、限位弹簧;
[0037]20、传动组件;210、第一横向齿轮;211、螺孔;220、皮条;230、隔离套件;240、竖轴;250、第二横向齿轮;251、第一纵向齿轮;260、纵轴;261、第二纵向齿轮;
[0038]30、裁剪组件;310、转轮;320、切割链条;330、U型连接杆;331、伺服电机;340、丝杆;350、液压杆;360、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调节高度的灌木修剪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0)、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10)顶端两侧的一对传动组件(20)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10)顶端中间位置的裁剪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0)至少包括:垫板(110),所述垫板(110)底端设置有若干万向轮(111);收集箱(120),所述收集箱(120)设置在所述垫板(110)顶端两侧,所述收集箱(120)顶端开设有顶槽(121);操作台(130),所述操作台(130)两侧分别与两所述收集箱(120)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130)顶端呈空心结构,所述操作台(130)顶端两侧均设置有转轴(131),所述转轴(131)两端均同轴连接有齿轮;调节板(140),所述调节板(140)设置有一对,两所述调节板(140)底端分别与两所述转轴(131)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140)侧面开设有导料槽(141);所述传动组件(20)包括一对第一横向齿轮(210),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横向齿轮(210)顶端开设有螺孔(211),两所述第一横向齿轮(210)之间啮合连接有皮条(220),两所述第一横向齿轮(210)外端套接有隔离套件(230),所述隔离套件(230)与所述操作台(130)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横向齿轮(210)顶端同轴连接有竖轴(240),所述竖轴(240)顶端同轴连接有第二横向齿轮(250),所述第二横向齿轮(250)顶端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一纵向齿轮(251),所述第一纵向齿轮(251)侧面同轴连接有纵轴(260),所述纵轴(260)末端同轴连接有第二纵向齿轮(261),所述第二纵向齿轮(261)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裁剪组件(30)包括一对转轮(310),两所述转轮(310)之间啮合连接有切割链条(320),所述切割链条(320)外侧设置有切片,所述转轮(310)底端设置有U型连接杆(330),其中一个所述U型连接杆(330)顶端设置有伺服电机(331),所述伺服电机(331)与所述转轮(310)同轴连接,所述U型连接杆(330)底端连接有丝杆(340),所述丝杆(340)与所述螺孔(211)螺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羽任军张立民李立梅陈士刚吕梦燕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