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105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电缆连接装置包括:设于第一电缆末端的第一电缆接头,它包含有与第一电缆的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一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设于第二电缆末端的第二电缆接头,它包含有与第二电缆的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二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绝缘基座,可分别连接固定第一、二电缆接头的芯层连接片和屏蔽层连接角板;以及用于封装第一、二电缆接头及绝缘基座的盒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电缆接头之间芯层的连接和屏蔽层的连接分开,避免发生挤压触碰而导致短路等情形,实现二者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具有防水、防磁和防尘功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 上,实现超长电缆连接的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由于能够有效地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能耗,具有广泛的市 场。由于混合动力车的动力驱动系统需要由动力蓄电池起动,并且动力蓄 电池在必要的工况下需要为整车提供动能,因此在混合动力汽车中, 一般 采用动力较强、面积较大的动力蓄电池。目前,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 布局,可以将动力蓄电池布置在汽车后端的行李箱内。在这种布局下,由 于驱动电机、 一些相关执行器以及控制器仍搁置在汽车前仓内,动力蓄电池与相应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电缆的长度相对较长,通常可以达到5米左右。因此为了实现动力蓄电池与相应电气设备的连接,提高整车系统供电 性能并有利于汽车后期维护,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超长电缆的分段连接 方法。但分段连接方法对混合动力车的电缆连接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电缆连接装置结构简单并具有连接可靠、防水、防电磁干扰等功能。 而目前的现有技术中,这种应用于混合动力车领域的电缆连接头不是结构 过于复杂,就是尺寸偏大,或者不能够防水防电磁,不能适用于新一代混 合动力汽车上电缆之间的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且能够防水、防 磁、防尘的轻便型电缆连接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它包括第一电缆接头,是设于第一电缆的末端,其包含有与第一电缆的 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一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第二电缆接头,是设于第二电缆的末端,其包含有与第二电缆的 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二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绝缘基座,其包含有第一凸台和与第一凸台相邻设置的第二凸台, 第一、二电缆接头的芯层连接片相互连接并固定在第一凸台上,第一、 二电缆接头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相互连接并固定在第二凸台上;以及盒体,用以封装相互连接的第一、二电缆接头及绝缘基座。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一 连接板,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电缆接头的屏蔽层连接角板 相连接并与其共同固定在绝缘基座的第二凸台上。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电缆连接装置还包括一 设于盒体底部用于固定电缆连接装置空间位置的固定角板。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第一电缆接头和第二电 缆接头上还分别设有一用于防水的绝缘密封套。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盒体包括设有搭扣的上 盖和设有扣孔的下盖,该上盖和下盖通过搭扣和扣孔相互扣接而组成 该盒体。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绝缘基座还包括一底座 部,第一凸台设于底座部上表面的前端中部,第二凸台设于底座部上 表面的后端中部,且第一凸台的长度和高度分别小于第二凸台的长度 和高度。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第一、二电缆接头的屏蔽层连接角板包括套接在第一、二电缆接头上的第一平板,以及从第一平板 的一角垂直弯折延伸而出并与芯层连接片保持平行错位第二平板。本技术所提供的电缆连接装置,其中绝缘基座的第一、二凸台 上分别设有通孔,第一、二电缆接头的芯层连接片及第二平板上也各相应 设有通孔,可与螺栓配合而分别将第一、二电缆接头的芯层连接片和第二 平板固定在绝缘基座的第一、二凸台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具有防水防磁的功能, 并且本技术采用台阶式绝缘基座的结构设计,使电缆接头之间芯层 的连接和屏蔽层的连接分开,避免发生挤压触碰而导致短路等情形, 实现二者之间的可靠连接,使得该电缆连接装置连接可靠,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的立体爆炸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的主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缆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的实质 精神下,本领域熟悉此项技术的 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技术的多个 结构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案的限定或限制。请参阅图1,该电缆连接装置包括有上盖1、下盖2、绝缘基座3、 第一电缆接头4、第二电缆接头5、屏蔽层连接片6、固定角板7。其 中上盖1和下盖2采用金属材料制造,绝缘基座3采用绝缘橡胶制造。如图1所示,上盖1和下盖2都为盒形结构。上盖1的前内表面 和后内表面设有搭扣11,下盖2的前外表面和后外表面设有扣孔21。通过搭扣11以及扣孔21之间的扣接,上盖1可自上而下的扣紧在下 盖2上,构成该电缆连接装置的盒体。上盖1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 一半圓孔12,下盖2的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一 U形孔22。当上盖1 扣紧下盖2时,U形孔22与半圓孔12共同形成如图3所示的电缆连 接装置两侧的通孔,分别用于第一电缆接头4、第二电缆接头5的电 缆进线和出线。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电缆接头4包括有电缆41、电缆连接体 42、屏蔽层连接角板43、芯层连接片44以及绝缘密封套45。电缆连 接体42为圆柱形结构,其一端与电缆41相连,另一端与芯层连接片 44 一端相连。电缆连接体42的中部设有一突出圓柱体46,圆柱体46 的圓柱面中部设有一圆槽461,用于搁置上盖1的半圆孔12以及下盖 2的U形孔22的边缘,实现第一电缆接头4位置的固定。屏蔽层连接 角板43包括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平板431以及第二平板432。第一平板 431中心处有一通孔4311,屏蔽层连接角板43利用该通孔4311套接 在位于圓柱体46及芯层连接片44之间的电缆连接体42的圆柱面上。 第二平板432从第一平板431的一角垂直弯折延伸而出并与芯层连接 片44保持平行错位,其一端与第一平板431相连,另一端设有一通孔 4321。绝缘密封套45设置在圆柱体46的圓槽461内,用于防止水、 灰尘进入到电缆连接装置的内部。芯层连接片44一端与电缆连接体42 相连,另一端设有一通孔441。电缆41的芯层通过电缆连接体42连 接到芯层连接片44上,电缆41的屏蔽线连接到屏蔽层连接角板43上。 第二电缆接头5的结构与第一电缆接头4相同,此处不敷言。如图1及图2所示,绝缘基座3包括有底座部31、第一凸台32 以及第二凸台33。底座部分31为一平板,其前端中部设有长度和宽 度都小于底座部31的第一凸台32,其后端中部设有长度、高度都大 于第一凸台32的第二凸台33。第一凸台32的上表面中部设有一通孔 321,且该上表面还设有一高度与第一电缆接头4的芯层连接片44厚度相同的台阶面322。第二凸台33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电缆接头4 的屏蔽层连接角板43以及第二电缆接头5的屏蔽层连接角板53相对 应的孔332、 331,分别用于固定第一电缆接头4上屏蔽层连接角板43 和第二电缆接头5上屏蔽层连接角板53。孔331和332之间设有槽333, 用于搁置屏蔽层连接片6。继续参考图i和图2,屏蔽层连接片6为一中间凹陷的条形结构, 两端分别设有通孔61和通孔62。通孔61、 62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凸台 33上的孔331、 332之间的距离相同。固定板7设置于下盖2的底端, 固定角板7的一个端面与下盖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另一端面上设 有T型槽71以及通孔72,用于满足在不同安装条件下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第一电缆接头,是设于第一电缆的末端,其包含有与第一电缆的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一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 第二电缆接头,是设于第二电缆的末端,其包含有与第二电缆的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二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 绝缘基座,其包含有第一凸台和与所述第一凸台相邻设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二电缆接头的芯层连接片相互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一、二电缆接头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相互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凸台上;以及 盒体,用以封装所述相互连接的第一、二电缆接头及所述绝缘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电缆接头,是设于第一电缆的末端,其包含有与第一电缆的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一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第二电缆接头,是设于第二电缆的末端,其包含有与第二电缆的芯线相接的芯层连接片及与第二电缆的屏蔽层相接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绝缘基座,其包含有第一凸台和与所述第一凸台相邻设置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二电缆接头的芯层连接片相互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凸台上,所述第一、二电缆接头的屏蔽层连接角板相互连接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凸台上;以及盒体,用以封装所述相互连接的第一、二电缆接头及所述绝缘基座。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装置还 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二电缆接头的屏蔽 层连接角板相连接并与其共同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的第二凸台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装置还 包括一设于所述盒体底部用于固定所述电缆连接装置空间位置的固定角 板。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接头和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熊熊徐华董敏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