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片及光学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81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眼镜片及光学眼镜。眼镜片包括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具有矫正视力屈光不正用的处方的屈光力,实现将图像聚焦在佩戴者的视网膜上;周边区由密集排布的多个微透镜构成,每个微透镜配置为屈光力可单独设置,形成仿生复眼区,实现将图像全部聚焦在佩戴者的视网膜前侧,使周边区在佩戴者视网膜的整个周向上均处于离焦状态,从而有效进行近视控制。另外,由于构成周边区的每个微透镜被配置为屈光力可单独设置,可根据每个患者的视力矫正需求,进行科学个性化定制离焦。进行科学个性化定制离焦。进行科学个性化定制离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眼镜片及光学眼镜。

技术介绍

[0002]近视眼度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眼轴长度延长,每延长1mm增加度数3.00度。最新医学研究证实,眼球延长依赖视网膜周边离焦,按照屈光学概念,参照图1,其中10为视网膜,如其中的30所示,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者称为近视性离焦,如图1中的20所示,落在视网膜后面者称为远视性离焦。近视眼的视网膜中央呈近视性离焦,而视网膜周边呈远视性离焦,这种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是促进近视眼度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0003]眼球具有依赖视网膜周边成像诱导眼球发育的特点,尤其是18岁以下青少年近视眼,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远视性离焦,视网膜会倾向于向像点生长,眼球长度就将延长,如果视网膜周边成像为近视性离焦,眼球就将停止延长。如果通过现代医疗方法,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或者人工形成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就可以阻止近视眼度数的不断增加,查明引起视网膜周边离焦原因,还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和进展。
[0004]周边离焦对近视的控制效果受到离焦量大小、离焦面积大小及离焦稳定性的影响。离焦量越大、离焦面积与光学区面积的比值越大、人眼与镜片系统一直处于居中位置,则控制效果越好。
[0005]然而,已有研究经常将人眼前端光学系统形成的离焦与视网膜的周边离焦混淆,光学系统形成的离焦是指其中心光学区的聚焦点与周边光学区的聚焦点不在一点或是一个平面上,比如周边光学区屈光力更强,聚焦点(如图1中B点所示)将落于中心光学区聚焦点(如图1中A点所示)之前,但这种离焦是否足以形成“近视化的周边离焦”则不确定,因为在人眼光学系统中,还需要考虑视网膜的弯度。因此,所期望的周边离焦的形成与否,取决于视网膜的形态与前端光学系统的匹配,视网膜的弯曲特性研究是科学看待“近视化周边离焦”的前提条件。
[0006]在人眼结构中,光学中心与几何中心并不一致。如图2所示,人眼的光学中心位于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该区域被称为黄斑区。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1,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黄斑的中心凹1与光源2的连接即为人眼的视轴3。由于视轴3是倾斜的,围绕视轴3的光学系统也不会是旋转对称的。
[0007]现有技术中的近视控制型产品,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隐形眼镜、离焦RGP、离焦框架眼镜等,在设计时都是参照中心旋转对称的,未考虑到人眼光学系统的非旋转对称性,因此,只有大部分成像21落在视网膜10的前侧(如图3所示),难以达到周向360
°
的完全近视性周边离焦,对近视的控制效果不佳。
[0008]此外,目前已有采用周边离焦控制近视的眼镜片,如专利CN201910710155.7、专利CN201980004571.3、专利CN202110550377.4、专利CN202110550964.3和专利CN201310628174.8。这类镜片的特点是将光学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周边区由同心圆环组成,部分圆环上具有圆形微透镜,微透镜与其他区域的屈光力不一致从而形成周边离焦
效果。但是这些圆形微透镜都可以看到明显间距,离焦面积与光学区面积的比值较小,影响近视控制的效果,如图4A和图4B所示。
[0009]此外,对于角膜塑形镜、隐形眼镜这类与眼球运动保持同步的周边离焦控制技术而言,通常眼球的运动并不改变人眼光学系统相对于视网膜形成的周边离焦状态,因而所形成的近视化的周边离焦是稳定的。可是对于具有周边近视化离焦设计的框架眼镜,眼球的运动会导致中央凹、周边区的离焦状态发生改变。如图5所示,当眼球100处于正位视物状态时,因为镜片200的设计结构,周边区域的屈光力大于中心区域,故而中心光线01落于视网膜上,而周边光线02、03落于视网膜前,形成近视化周边离焦,这是设计者的设计初衷,也是理想状态。但是如果眼球发生了运动,相对于框架眼镜的位置发生改变,则成像如图6所示,周边光线02成为新的光学系统中的中心光线,可能会形成一定近视,而原本处于中心的01光线成为新系统中的周边光线,因为屈光力比周边要小,故而可能会形成远视性周边离焦。因此,现有的框架眼镜难以产生很好的近视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镜片及光学眼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近视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
[0011]复眼结构主要存在于昆虫(例如蜜蜂)的眼部,复眼是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感知器官。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通过每个小眼单独成像,大脑对每个像进行整合后获得三维信息,如图7。本技术主要借鉴了该复眼结构,提出了一种具有全新结构设计的眼镜片及光学眼镜,通过将眼镜片的周边区设置成类似图7所示的复眼结构可以实现在人眼视网膜的360
°
的周向方向上均能够确保处于离焦状态,如图8和图9所示。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眼镜片,包括:中心区,具有矫正视力屈光不正用的处方的屈光力,实现将图像聚焦在佩戴者的视网膜上;周边区,由密集排布的多个微透镜构成,每个微透镜配置为屈光力可单独设置,形成仿生复眼区,实现将图像全部聚焦在佩戴者的视网膜前侧,使周边区在佩戴者视网膜的整个周向上均处于离焦状态。
[0013]进一步地,中心区亦由密集排布的多个微透镜构成,每个微透镜配置为屈光力可单独设置,该屈光力实现将图像聚焦在佩戴者的视网膜上。
[0014]进一步地,微透镜为三角形或以复数个三角形为形状单元无缝拼接所构成图形的外轮廓对应的复合形状。
[0015]进一步地,微透镜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中至少其一。
[0016]进一步地,微透镜为六边形。
[0017]进一步地,每个微透镜的第一屈光力D1与佩戴者的视网膜相应位置的第二屈光力D2之间满足:|D1|<|D2|。
[0018]进一步地,第一屈光力D1和第二屈光力D2之间在数值上满足公式:(D1

D2)≤2L;其中,L为微透镜与离焦镜片的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0019]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微透镜之间设有使光线偏折的阻断结构。
[0020]进一步地,阻断结构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20mm;或者,阻断结构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15mm;或者,阻断结构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
小于等于0.1mm。
[0021]进一步地,阻断结构的深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2mm;或者,阻断结构的深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15mm;或者,阻断结构的深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1mm。
[0022]进一步地,微透镜的总面积与其所在区域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70%,或者大于等于80%,或者大于等于90%。
[0023]进一步地,微透镜的面积为大于等于0.007mm2且小于等于2.61mm2。
[0024]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区(40),具有矫正视力屈光不正用的处方的屈光力,实现将图像聚焦在佩戴者的视网膜上;周边区(50),由密集排布的多个微透镜构成,每个所述微透镜配置为屈光力可单独设置,形成仿生复眼区,实现将图像全部聚焦在佩戴者的视网膜前侧,使所述周边区在所述佩戴者视网膜的整个周向上均处于离焦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40)亦由密集排布的多个微透镜构成,每个所述微透镜配置为屈光力可单独设置,所述屈光力实现将图像聚焦在所述佩戴者的视网膜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为三角形或以复数个三角形为形状单元无缝拼接所构成图形的外轮廓对应的复合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中至少其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为六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微透镜的第一屈光力D1与所述佩戴者的视网膜相应位置的第二屈光力D2之间满足:|D1|<|D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屈光力D1和所述第二屈光力D2之间在数值上满足公式:(D1

D2)≤2L;其中,L为微透镜与离焦镜片的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微透镜之间设有使光线偏折的阻断结构(7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断结构(70)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20mm;或者,所述阻断结构(70)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15mm;或者,所述阻断结构(70)的宽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1m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断结构(70)的深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2mm;或者,所述阻断结构(70)的深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15mm;或者,所述阻断结构(70)的深度为大于等于0.01mm且小于等于0.1m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的总面积与其所在区域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健侯学文王曌解江冰
申请(专利权)人: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