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及滴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072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涉及节水农业技术领域,可以包括:主体,主体连接有滤水口,主体内设置有射流腔,射流腔的末端连接有两条流道;两条流道的末端均连接有出水腔,两个出水腔共连于同一出水孔,两条流道的末端之间还设置有封堵装置,封堵装置能够能够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对其中一条流道进行封堵;两条流道的末端均连接有一水压反馈管,水压反馈管还与射流腔的顶端连接,以改变射流腔中的流体的流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滴灌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脉冲振幅,提高脉冲紊动强度,减少滴头平均出流量,灌水更为均匀,还能够增加抗堵塞能力。增加抗堵塞能力。增加抗堵塞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及滴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节水农业
,特别是涉及一种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及滴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滴灌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面积。堵塞是影响滴灌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水肥一体化技术、高含沙水滴灌技术、微咸水滴灌技术的发展,对滴灌抗堵塞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
[0003]脉冲滴灌技术具有抗堵塞性能强、灌水均匀性高的特点,是解决滴灌堵塞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现有脉冲滴灌技术大多都是基于变频技术、弹性体变形及恢复技术,产生脉冲水流,形成脉冲滴灌系统。变频脉冲滴灌装置一般安装在滴灌首部,利用变频改变水泵转速在管道内产生脉冲,脉冲波要经过主干管道、分支管道才能到达毛管、滴头,脉冲波传送距离较长,易产生衰减,导致脉冲效果减弱。而弹性材料变形及恢复技术形成的脉冲滴灌技术,由于弹性材料长时间工作易产生疲劳、损坏,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有限,造价也相对较高。
[0004]应用水射流技术形成的脉冲滴灌技术,较好的解决了电子变频技术及弹性材料技术脉冲滴灌的一些问题。但现有水射流技术形成的脉冲滴灌,存在水流偏转不完全,射流会在两个流道内同时输出,造成滴头流量偏大,振幅较小。
[0005]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射流脉冲滴灌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及滴灌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增加脉冲振幅,提高脉冲紊动强度,减少滴头平均出流量,灌水更为均匀,还能够增加抗堵塞能力。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连接有滤水口,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射流腔,所述射流腔的末端连接有两条流道;两条所述流道的末端均连接有出水腔,两个所述出水腔共连于同一出水孔,两条所述流道的末端之间还设置有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能够对其中一条所述流道进行封堵;两条所述流道的末端均连接有一水压反馈管,所述水压反馈管还与所述射流腔的顶端连接,以改变所述射流腔中的流体的流向,所述封堵装置能够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往复在第一封堵位置和第二封堵位置之间移动,以使两条所述流道交替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依次进行连通的进水槽、收缩段和射流管,所述滤水口覆盖于所述进水槽的上方,所述射流管的末端与所述射流腔的顶端连接;所述射流腔的末端中间设置有一个分流劈,所述分流劈将所述射流腔分成两个通道,两个所述通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流道的前端连接;
[0010]所述收缩段为前大后小的锥形结构,所述射流管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射流腔为前
小后大的梯形结构;
[0011]所述滤水口为横栅形、竖栅形、格栅形或网孔形。
[0012]优选的,所述封堵装置采用分水板,两条所述流道通过中间隔板隔开,所述分水板通过分水板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中间隔板的末端;所述出水腔的两侧壁面处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对所述分水板进行限位,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出水腔靠近所述流道末端的一侧。
[0013]优选的,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采用注塑工艺加工成型。
[0014]优选的,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为片式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所述片式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还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主体位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所述滤水口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下盖板上。
[0015]优选的,所述出水孔对应于所述出水腔的中心位置。
[0016]优选的,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为圆柱形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所述圆柱形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包括圆柱形的外壳,所述主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主体的滤水口外露,所述水压反馈管绕圆周布置;
[0017]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依次进行连通的进水槽、收缩段和射流管,所述滤水口覆盖于所述进水槽的上方,所述射流管的末端与所述射流腔的顶端连接;所述射流腔的末端中间设置有一个分流劈,所述分流劈将所述射流腔分成两个通道,两个所述通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流道的前端连接。
[001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滴灌系统,包括滴灌管道,所述滴灌管道内设置有多个上述的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所述滴灌管道上对应设置有开孔,每个所述开孔均能够与一个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出水孔连通。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滴灌系统,包括滴灌管道,所述滴灌管道内设置有多个上述的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所述滴灌管道上对应设置有开孔,每个所述开孔均能够与一个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出水孔连通,所述下盖板的底面粘贴在所述滴灌管道的内壁上,所述开孔与所述出水孔相对应。
[002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滴灌系统,包括滴灌管道,所述滴灌管道内设置有多个上述的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所述滴灌管道上对应设置有开孔,每个所述开孔均能够与一个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出水孔连通,所述圆柱形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外表面嵌在所述滴灌管道的内壁上,所述开孔与所述出水孔对应。
[002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2]1、本技术由于应用水压反馈控制技术,切换射流附壁方向,驱使水流在两条流道内周期性流动,对流道内的水流进行脉冲紊动与冲击,有益于冲刷流道,提高滴头的抗堵塞能力,降低灌水器的流态指数,滴水更加均匀;
[0023]2、本技术应用封堵装置封堵流道末端出口,射流只能沿着一个流道输出,增加脉冲振幅,提高脉冲紊动强度,减少滴头平均出流量,灌水更为均匀;
[0024]3、本技术省去现有脉冲滴灌灌系统的电子变频及弹性体结构,简化脉冲发生器结构,脉冲发生器的工作可靠、耐久,使用方便、寿命长。
[0025]本技术说明书中记载的其它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还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6]本技术脉冲发生器可注塑工艺加工与成型,制造成本降低,施工安装方便,能够制作系列化、多元化的脉冲滴头,满足不同脉冲滴灌系统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实施例一中片式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三维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中主体的纵剖面图;
[0030]图3是实施例二中圆柱形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内表面剖面图;
[0031]图4是实施例二中圆柱形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的外表面剖面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板;2、主体;3、下盖板;4、滤水口;5、分水板转轴;6、出水孔;2

1、进水槽;2

2、收缩管;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连接有滤水口,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射流腔,所述射流腔的末端连接有两条流道;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流道的末端均连接有出水腔,两个所述出水腔共连于同一出水孔,两条所述流道的末端之间还设置有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能够对其中一条所述流道进行封堵;两条所述流道的末端均连接有一水压反馈管,所述水压反馈管还与所述射流腔的顶端连接,以改变所述射流腔中的流体的流向,所述封堵装置能够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往复在第一封堵位置和第二封堵位置之间移动,以使两条所述流道交替与所述出水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依次进行连通的进水槽、收缩段和射流管,所述滤水口覆盖于所述进水槽的上方,所述射流管的末端与所述射流腔的顶端连接;所述射流腔的末端中间设置有一个分流劈,所述分流劈将所述射流腔分成两个通道,两个所述通道分别与两个所述流道的前端连接;所述收缩段为前大后小的锥形结构,所述射流管为长方形结构,所述射流腔为前小后大的梯形结构;所述滤水口为横栅形、竖栅形、格栅形或网孔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采用分水板,两条所述流道通过中间隔板隔开,所述分水板通过分水板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中间隔板的末端;所述出水腔的两侧壁面处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对所述分水板进行限位,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出水腔靠近所述流道末端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采用注塑工艺加工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为片式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所述片式正压反馈射流脉冲滴头还包括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灿家王森邵壮李卫民叶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