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模具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0640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模具及制备方法,通过在涡轮转子叶片纤维预制体定型时引入具有一定强度且易于清除的型材,通过后续的陶瓷基体致密化工艺,将型材原位消除,以在叶片预定部位原位形成冷却槽道。本方法一方面规避了冷却槽道的机械加工难度,及其可能造成的加工损伤;另一方面实现了转子叶片内部任意截面、任意路径的冷却槽道的成型,大大改善了叶片的冷却效果。却效果。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模具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制造
,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模具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中,涡轮系统的作用是将高温燃气中的部分热能和势能转换成机械功,驱动压气机和附件工作。涡轮是燃气涡轮发动机中热负荷和动力负荷最大的系统,其特点是输出功率大、使用温度高、重量要求轻、结构尺寸小。涡轮系统中的主要热端构件包括导向叶片、涡轮外环、涡轮盘、转子叶片等。涡轮转子叶片是涡轮发动机内将燃料内能转化为动能核心部件,其作为流道件直接面对燃气冲击、高温氧化等恶劣环境。随着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发展,其服役环境变得愈加苛刻。
[0003]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常用的高温合金材料存在耐温性不高于1100℃、重量大等问题;而能够耐较高温度的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又存在高温易氧化的缺点。陶瓷基复合材料密度仅为高温合金的1/3~1/4、耐热温度比高温合金高150~350℃、耐酸碱腐蚀、强韧性高;同时,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燃气环境中反应所生成的氧化物保护膜能够封堵材料表面的裂纹和孔隙,阻止外界氧向材料内部扩散,从而保证构件的高温稳定性和长时使用寿命。因此,陶瓷基复合材料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是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热防护构件的首选材料之一。
[0004]目前,先进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前燃气温度可高达1800℃以上,已显著超出当前常用的高温合金材料的耐温极限;即使采用世界公认具有潜力的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转子叶片的主体材料,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仍需采取冷却手段来保证其结构工作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在诸多冷却手段中,在叶片内部设置贯通于叶尖和榫头的气流冷却槽道,是获得有效冷却效果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
[0005]然而,在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涡轮转子叶片的主体材料时,无法通过机械加工等常规手段实现极大深径比、复杂通道截面、弯曲路径的冷却槽道,导致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超温失效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模具及制备方法,通过在涡轮转子叶片纤维预制体定型时引入具有一定强度且易于清除的型材,通过后续的陶瓷基体致密化工艺,将型材原位消除,以在叶片预定部位原位形成冷却槽道。本方法一方面规避了冷却槽道的机械加工难度,及其可能造成的加工损伤;另一方面实现了转子叶片内部任意截面、任意路径的冷却槽道的成型,大大改
善了叶片的冷却效果。
[0008]技术方案
[0009]一种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结构包括叶身2和其下端的榫头3;所述叶身2的叶背侧4与叶盆侧5之间设有多条冷却用槽道1,所述槽道1自叶身2顶部贯通至榫头3底部。
[0010]所述槽道1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
[0011]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所述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中基体是碳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一种所述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的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盆侧4和叶背侧5两个零件的几何模型以及槽道的几何模型;以叶片径向的几何中性面为参考,将叶片分为叶盆侧4和叶背侧5两个零件的几何模型,两个模型衔接的型面中,以槽道壁面的型面为参考,建立槽道的几何模型;再以高纯石墨为原材料,按照叶盆侧和叶背侧两个零件的流道面为参考,制备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所述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上均匀分布通气孔。
[0014]所述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的壁厚为2.5

8mm。
[0015]所述通气孔的孔径为3

8mm。
[0016]一种利用所制备的模具制备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的方法,步骤如下:
[0017]步骤1、纤维布铺层:分别以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的内型面为参考,采用碳纤维布和碳化硅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材料,通过叠层铺放的方式,堆叠至叶盆侧零件盒叶背侧零件设计厚度的1.05

1.2倍;本步骤完成后,制得叶盆侧纤维叠层和叶背侧纤维叠层;所述纤维布的经向在叶片径向方向上连续;
[0018]根据叶片的设计要求,在厚度逐渐变小的叶片顶部,需逐渐减少纤维布铺层;在厚度逐渐变大的榫头部位,需逐渐增加局部纤维布夹层,以满足设计尺寸要求;
[0019]步骤2、槽道预制:以步骤1获得的槽道的几何模型为参考,采用含碳薄片制备槽道型材,并将其铺放于叶盆侧纤维叠层或叶背侧纤维叠层相应位置,采用PVA胶及逆行固定;
[0020]步骤3、合模缝制:将带有槽道型材的叶盆侧纤维叠层和叶背侧纤维叠层连同模具合并,以碳纤维束或碳化硅纤维束为缝合线,贯穿通气孔,将叶背模具和叶盆模具连同其内部的纤维布缝合为一体,并采用高纯石墨材质的连接件完成模具的夹紧;
[0021]步骤4、界面层制备:将模具和带有槽道型材的叶片预制体放置在化学气相沉积炉内,在纤维预制体表面制备界面层;
[0022]所述界面层材料是氮化硼或热解碳;
[0023]所述氮化硼界面层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炉体内压力为50

1000Pa,升温至650

1000℃,保温1

2h后,依次通入氩气、氢气、氨气以及三氯化硼气体,沉积15

35h后继续保温1

2h,降温至室温;此步骤可能需循环执行1

3次;
[0024]所述热解碳界面层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炉体内压力为200

2200Pa,升温至650

1100℃,保温1

2h后,依次通入丙烯、天然气和氢气,沉积24

72h后继续保温1

2h,降温至室温;此步骤可能需循环执行1

3次;
[0025]步骤5、陶瓷基体预制:将步骤4得到的具有界面层的叶片预制体和模具一起放置
于碳化硅化学气相沉积炉内,制备碳化硅陶瓷基体;去除叶背模具和叶盆模具;此步骤完成后,得到密度为1.8

2.2g/cm3的半致密化的叶片坯体;
[0026]所述碳化硅陶瓷基体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炉体内压力为200

5000Pa,升温至900

1200℃,保温1

2h后,通入三氯甲基硅烷、氢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三氯甲基硅烷∶氢气∶氩气的流量比为1∶5

15∶15

25,沉积30

60h后继续保温2h,降温至室温;此步骤可能需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结构包括叶身(2)和其下端的榫头(3);所述叶身(2)的叶背侧(4)与叶盆侧(5)之间设有多条冷却用槽道(1),所述槽道(1)自叶身(2)顶部贯通至榫头(3)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1)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中基体是碳化硅、氮化硅和碳化硼中的一种或多种。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的模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盆侧(4)和叶背侧(5)两个零件的几何模型以及槽道的几何模型;以叶片径向的几何中性面为参考,将叶片分为叶盆侧(4)和叶背侧(5)两个零件的几何模型,两个模型衔接的型面中,以槽道壁面的型面为参考,建立槽道的几何模型;再以高纯石墨为原材料,按照叶盆侧和叶背侧两个零件的流道面为参考,制备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所述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上均匀分布通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的壁厚为2.5

8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孔径为3

8mm。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制备的模具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项具有内部冷却槽道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转子叶片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纤维布铺层:分别以叶盆模具和叶背模具的内型面为参考,采用碳纤维布和碳化硅纤维布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材料,通过叠层铺放的方式,堆叠至叶盆侧零件盒叶背侧零件设计厚度的1.05

1.2倍;本步骤完成后,制得叶盆侧纤维叠层和叶背侧纤维叠层;所述纤维布的经向在叶片径向方向上连续;根据叶片的设计要求,在厚度逐渐变小的叶片顶部,需逐渐减少纤维布铺层;在厚度逐渐变大的榫头部位,需逐渐增加局部纤维布夹层,以满足设计尺寸要求;步骤2、槽道预制:以步骤1获得的槽道的几何模型为参考,采用含碳薄片制备槽道型材,并将其铺放于叶盆侧纤维叠层或叶背侧纤维叠层相应位置,采用PVA胶及逆行固定;步骤3、合模缝制:将带有槽道型材的叶盆侧纤维叠层和叶背侧纤维叠层连同模具合并,以碳纤维束或碳化硅纤维束为缝合线,贯穿通气孔,将叶背模具和叶盆模具连同其内部的纤维布缝合为一体,并采用高纯石墨材质的连接件完成模具的夹紧;步骤4、界面层制备:将模具和带有槽道型材的叶片预制体放置在化学气相沉积炉内,在纤维预制体表面制备界面层;所述界面层材料是氮化硼或热解碳;所述氮化硼界面层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炉体内压力为50

1000Pa,升温至650

1000℃,保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持栋刘小冲付志强穆阳阳涂建勇张晰成来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