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43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前后布置,动触头的后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动触头动作的超程缓冲装置,超程缓冲装置包括触头簧支撑筒、触头簧、触头簧压杆,触头簧压杆伸入触头簧支撑筒内;真空灭弧室合闸时,触头簧压杆通过压缩触头簧对动触头施加作用力;触头簧压杆与触头簧支撑筒前后挡止配合,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触头簧压杆带动触头簧支撑筒向后运动,进而带动动触头运动;触头簧压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上处于触头簧支撑筒内的活塞,触头簧压杆与触头簧支撑筒围成有缓冲气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超程缓冲装置内设置缓冲气腔来降低分闸速度,减小触头产生的冲击,延长真空灭弧室及真空断路器的机械寿命。空断路器的机械寿命。空断路器的机械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断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尤其涉及真空断路器的超程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断路器的动静触头在真空环境中来保证动静触头之间间隙的绝缘性能,相比利用SF6气体实现绝缘的方式来说,不存在温室效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环境友好、灭弧不用检修等优点,在中等电压等级中应用极为广泛,且正逐渐向高电压等级推广。
[0003]目前,真空断路器动触头通过传动机构在操动机构的驱动下实现分合闸操作。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2354632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就公开了一种真空灭弧室及采用该真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该真空断路器包括具有动触头、静触头的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与操动机构传动连接,并且动触头与操动机构之间设置有超程缓冲装置,该超程缓冲装置包括触头簧,下方的触头簧压杆向上顶压触头簧进而驱动上方的动触头进行合闸动作,相反,触头簧压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触头向下进行分闸动作。
[0004]又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0739176A所公开的一种电力输送用高压真空断路器,该断路器中的超程缓冲装置包括触头簧支撑筒,触头簧设置在触头簧支撑筒内,触头簧压杆活动穿装在触头簧支撑筒内。
[0005]上述两种真空断路器,真空灭弧室在合闸过程中,动触头、静触头在通流时由于电动力的作用会互相分离,为克服电动力以保证通流正常,在合闸完成后,触头簧压杆需进行合闸超程运动,也即在动触头、静触头相互接触并保持相对静止后,因此触头簧压杆会继续向合闸方向运动一定行程,通过压紧触头簧来保证动触头和静触头在额定通流下接触可靠。分闸过程反之,分闸超程阶段为动触头加速以保证动触头在刚分时具备一定的分闸速度,以便顺利实现灭弧和电流开断,随后动触头继续在操动机构的带动下向分闸方向运动直至预定分闸位置,以保证动静触头之间的绝缘强度。综上来看,真空灭弧室的分合闸过程可分为合闸

合闸超程

分闸超程

分闸四个阶段。
[0006]由于连接在动触头与操动机构之间的触头簧为软连接,并不能够保证在分合闸过程中始终保持动触头和触头簧压杆之间的相对静止。同时,由于真空断路器在分合闸过程中必须具备合适的分合闸速度,合闸速度过低容易由于预击穿加剧触头的电磨损,同时也更容易导致触头熔焊,但过高的合闸速度不仅会增加操作机构的合闸功,也会导致动触头弹跳时间的增加,对灭弧室内多个部件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同样地,分闸速度也需处于一定范围内,分闸速度过低会导致电弧重燃、开断失败,速度过高则会导致过冲增大,严重影响波纹管的寿命,进而影响真空灭弧室关键零部件及其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断路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动触头分闸时受到较大冲击而造成步调与操动机构动作相差较大,进而对真空灭弧室关键零部件寿命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真空断路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内设置有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前后布置,动触头前端为与静触头导电接触的导电接触端,后端为伸出灭弧室的连接端,连接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动触头动作的超程缓冲装置,超程缓冲装置包括触头簧支撑筒、触头簧、触头簧压杆,触头簧支撑筒前端与动触头传动配合,触头簧压杆伸入触头簧支撑筒内,触头簧处于筒体与触头簧压杆之间;真空灭弧室合闸时,触头簧压杆通过压缩触头簧对动触头施加作用力;触头簧压杆与触头簧支撑筒前后挡止配合,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触头簧压杆带动触头簧支撑筒向后运动,进而带动动触头运动;触头簧压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上处于触头簧支撑筒内的活塞,触头簧压杆与触头簧支撑筒围成有缓冲气腔。
[0010]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超程缓冲装置的触头簧支撑筒内围成有缓冲气腔,伸入触头簧支撑筒内的触头簧压杆上设置活塞,使得触头簧压杆在顶压触头簧同时相对触头簧支撑筒移动过程中,通过压缩缓冲气腔内的气体实现对动触头运动的缓冲,不仅保证了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合闸时能够依靠触头簧压力使得动静触头之间具有合闸保持力,同时,在分闸过程中,由于活塞在缓冲气腔中受到气压阻力,阻碍触头簧压杆在触头簧支撑筒内移动,进而尽可能地缩小触头簧压杆与触头簧支撑筒之间的动作不一致性,也即相当于缩小了动触头与操动机构之间动作的不一致性,进而来缓解动触头在分闸时受到的冲击,减小对断路器关键零部件寿命的影响。
[00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缓冲气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供气体进出缓冲气腔的阻尼通道,或者缓冲气腔的腔壁上设有在缓冲气腔内气体达到设定压力后泄出的排气阀和使气体能够进入缓冲气腔内的补气通道。
[0012]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缓冲气腔的腔壁上设置阻尼通道,或排气阀和补气通道,使得缓冲气腔内的气压能够向外排出,进而保证合闸到位、分闸到位后,缓冲气腔内气压不会始终处于高压或低压情况,在实现对动触头缓冲的同时,减小对分合闸超程的影响。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触头簧支撑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气腔封板,筒体的前端与动触头连接,触头簧压杆穿过气腔封板,触头簧处于气腔封板的前侧,活塞与气腔封板前后间隔设置,缓冲气腔处于活塞与气腔封板之间。
[0014]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触头簧支撑筒内于触头簧的后方形成缓冲气腔,触头簧位于缓冲气腔的外部,无需将整个触头簧支撑筒设置为密封腔室,这样能够尽可能地保持超程缓冲装置前部分的结构不变,降低成本。
[00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触头簧压杆穿过气腔封板并与气腔封板间隙配合且活塞与触头簧支撑筒间隙配合,气腔封板与触头簧压板之间的间隙和活塞与触头簧支撑筒之间的间隙均构成所述补气通道。
[0016]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触头簧压杆与气腔封板之间的装配间隙,以及活塞与触头簧支撑筒之间的装配间隙作为补气通道,不仅无需额外开孔,降低了加工难度;同时,预留装配间隙能够降低触头簧压杆所受阻力,尽可能少地增加操动机构所受负载。
[001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排气阀设置在气腔封板上。
[0018]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排气阀设置在气腔封板上,与设置在其它部件上相比,排气阀与结构简单的气腔封板组装更加方便,而且能够一同装入触头簧支撑筒内。
[001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气腔封板上设置有阀口,排气阀包括设置在阀口处的阀片、对阀片施加弹力的阀片保持簧,阀片保持簧用于使缓冲气腔内气体达到设定压力后使阀片变形开启。
[0020]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直接在气腔封板上设置简单结构的排气阀,简化超程缓冲装置的结构。
[002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气腔封板上固定有导向螺栓,所述阀片保持簧套在导向螺栓上。
[0022]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向螺栓提高阀片移动稳定性。
[002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导向螺栓的螺栓头用于与触头簧压杆挡止配合,以使触头簧压杆带动触头簧支撑筒后退运动。
[0024]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排气阀的导向螺栓与触头簧压杆挡止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真空断路器,包括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内设置有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和静触头前后布置,动触头前端为与静触头导电接触的导电接触端,后端为伸出灭弧室的连接端,连接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动触头动作的超程缓冲装置,超程缓冲装置包括触头簧支撑筒、触头簧、触头簧压杆,触头簧支撑筒前端与动触头传动配合,触头簧压杆伸入触头簧支撑筒内,触头簧处于筒体与触头簧压杆之间;真空灭弧室合闸时,触头簧压杆通过压缩触头簧对动触头施加作用力;触头簧压杆与触头簧支撑筒前后挡止配合,以在真空灭弧室分闸时,触头簧压杆带动触头簧支撑筒向后运动,进而带动动触头运动;其特征在于,触头簧压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杆体上处于触头簧支撑筒内的活塞,触头簧压杆与触头簧支撑筒围成有缓冲气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缓冲气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供气体进出缓冲气腔的阻尼通道,或者缓冲气腔的腔壁上设有在缓冲气腔内气体达到设定压力后泄出的排气阀和使气体能够进入缓冲气腔内的补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触头簧支撑筒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内的气腔封板,筒体的前端与动触头连接,触头簧压杆穿过气腔封板,触头簧处于气腔封板的前侧,活塞与气腔封板前后间隔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朝阳王俊毕迎华谭盛武孙广雷李永林李旭旭何创伟刘庆杨帆胡锦汐龚炳正柴子元李佩宜刘文魁李潇张航李一林吴相杰
申请(专利权)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