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042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填充件设有顶端面,顶端面设有第一沉孔与第二沉孔,第一沉孔的底端处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沉孔的底端处设有第二通孔,顶端面的四周依次设有第三沉孔、第四沉孔、第五沉孔与第六沉孔,第三沉孔的底端处设有第三通孔,并且一侧设有第一定位柱,第四沉孔的底端处设有第四通孔,并且一侧处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五沉孔的底端处设有第五通孔,并且一侧设有第三定位柱,第六沉孔的底端处设有第六通孔,并且一侧设有第四定位柱,第二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柱中间位置处设有第五定位柱。该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具有一次成型,降低成本,便于四周的弹性锁紧连接,便于上下两侧的紧固连接等优点。下两侧的紧固连接等优点。下两侧的紧固连接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填充件
,特别是一种一体式液压流体的填充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松缓的状态填充填充部件时,没有使用弹性锁紧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填充部件易脱离。分体式结构,适于结构简单的部件使用,同时增加锁紧连接的结构。增加组装时间。这些都不适于表面结构复杂的填充件。
[0003]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两个部件间的密封性,选择一体式成型的填充件。
[0004]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具有一次成型,降低成本,便于四周的弹性锁紧连接,便于上下两侧的紧固连接等优点。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所述填充件设有一顶端面,所述顶端面设有一第一沉孔与一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顶端面的四周依次设有一第三沉孔、一第四沉孔、一第五沉孔与一第六沉孔,所述第三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三通孔,并且一侧设有一第一定位柱,所述第四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四通孔,并且一侧处设有一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五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五通孔,并且一侧设有一第三定位柱,所述第六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六通孔,并且一侧设有一第四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柱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第五定位柱。
[0007]优选的,所述填充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处设有一槽口,并且另一侧处设有所述第一沉孔。
[0008]优选的,所述槽口与所述第一沉孔的同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沉孔、所述第三沉孔、所述第四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周围设有辐射状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三沉孔的周围设有辐射状的第二流道,所述第四沉孔设有一L形结构的第一外壁。
[0009]优选的,所述槽口与所述第一沉孔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第五沉孔、所述第六沉孔,所述第五沉孔的一侧处设有一弧形槽。
[0010]优选的,所述顶端面的一侧处设有一弧形壁,所述弧形壁靠近所述槽口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沉孔的周围设有多个共弧面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弧面与所述弧形壁同心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三沉孔的轴线、所述第五沉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六沉孔的轴线共面。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柱的轴线、所述第四定位柱的轴线与所述第五定位柱的轴线共面。
[00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5]本技术所述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复杂的表面,不利于机械加工,尼龙一次成
型,降低成本;填充件四周分别设有连接沉孔,便于固定连接;沉孔底端设有连接通孔,沉孔附近设有定位柱,便于填充件两侧的紧固连接。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的主视图。
[0017]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的右端立体图。
[0018]附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的左端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附图1至附图3中,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填充件为尼龙材料,填充件设有一仿形的顶端面5,顶端面5设有一第一沉孔10与一第二沉孔20。第一沉孔10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一通孔15,第二沉孔20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二通孔25。顶端面5的四周依次设有一第三沉孔30、一第四沉孔50、一第五沉孔60与一第六沉孔80。为了便于安装,各沉孔的外径都为φ18mm,可通过弹簧锁紧。
[0021]第三沉孔30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三通孔35,并且一侧设有一第一定位柱39。第四沉孔50的底端处设有一第四通孔55,并且一侧处设有一第二定位柱59。第五沉孔60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五通孔65,并且一侧设有一第三定位柱69。第六沉孔80的底端处设有一第六通孔85,并且一侧设有一第四定位柱89。第二定位柱59与第三定位柱69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第五定位柱49。第三定位柱69与第四定位柱89之间设有第六定位柱79。第五定位柱49与第二定位柱59对称设置在槽口40的两侧。各通孔的直径均为φ10mm,并且深度为30mm。
[0022]第三定位柱69的高度高于第五定位柱49的高度。第五定位柱49的高度等于第二定位柱59、第六定位柱79的高度,第六定位柱79的高度高于第四定位柱89的高度,第一定位柱39与第四定位柱89高度相同。
[0023]填充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处设有一槽口40,并且另一侧处设有第一沉孔10。槽口40便于安装定位。沉孔10的外侧边和第二沉孔20的外侧边分别为长度和宽度方向的两个测量基准。
[0024]槽口40与第一沉孔10的同一侧设有第二沉孔20、第三沉孔30、第四沉孔50。第二沉孔20的周围设有辐射状的第一流道26。第三沉孔30的周围设有辐射状的第二流道36。第四沉孔50设有一L形结构的第一外壁56。辐射状的流道,便于液压流体系统中液体的流动。
[0025]槽口40与第一沉孔10的另一侧设有第五沉孔60、第六沉孔80。第五沉孔60的一侧处设有一弧形槽66。
[0026]顶端面5的一侧处设有一弧形壁6。弧形壁6靠近槽口40设置。
[0027]第一沉孔10的周围设有多个共弧面的凸台16。凸台16的弧面与弧形壁6同心设置。
[0028]第三沉孔30的轴线、第五沉孔60的轴线与第六沉孔80的轴线共面。第一定位柱39的轴线、第四定位柱89的轴线与第五定位柱49的轴线共面。分布设置,便于紧固连接。
[0029]填充件为一次成型件,填充件的底端通过6个通孔与外接件弹性锁紧连接,填充件的顶端通过第一定位柱39、第二定位柱59、第三定位柱69、第四定位柱89、第五定位柱49与第六定位柱79抵接。
[0030]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设有一顶端面,所述顶端面设有一第一沉孔与一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二通孔,所述顶端面的四周依次设有一第三沉孔、一第四沉孔、一第五沉孔与一第六沉孔,所述第三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三通孔,并且一侧设有一第一定位柱,所述第四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四通孔,并且一侧处设有一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五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五通孔,并且一侧设有一第三定位柱,所述第六沉孔的底端处设有一第六通孔,并且一侧设有一第四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柱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第五定位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件长度方向的一侧处设有一槽口,并且另一侧处设有所述第一沉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体式的液压填充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与所述第一沉孔的同一侧设有所述第二沉孔、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经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琦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