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栽培辣椒白绢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031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栽培辣椒白绢病的方法,属于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施栽培辣椒白绢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溶液的配制;(2)大棚蔬菜前作拉秧后,清洁棚内残余杂物;(3)在辣椒定植前旋耕土地,旋耕土地深度30cm;(4)使用防治药剂B,在旋耕好的土壤表面喷洒;(5)在耙平的辣椒种植畦面喷施防治药剂B,喷施完毕后可铺设滴灌带和地膜;(7)间隔24h以上定植辣椒;定植前将辣椒幼苗的含有营养基质的根部浸入防治药剂C中,取出辣椒幼苗进行定植;(8)辣椒定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9)用防治药剂D植株辣椒灌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地将土壤中90%以上的白绢病菌杀灭,期效长达2年及以上。年及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栽培辣椒白绢病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病虫害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栽培辣椒白绢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辣椒白绢病(Pepper Souhtern Blight)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侵害植株茎基部和根部引起的土传性病害。该病在高温高湿地区发病尤为严重,造成辣椒植株大量死亡,已成为南方高湿高温地区辣椒生产中的主要病害。
[0003]辣椒白绢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即爆发成灾,病防治难度大。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有效的化学药剂少,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为五路硝基苯等药剂。但近些年来五路硝基苯对白绢病的防治效果不佳,价格较高,且五路硝基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氧化和分解,也不易受阳光和酸碱的影响,已于2017年10 月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3类致癌物清单,用五氯硝基苯防治白绢病成为一个比农药残留更敏感的话题。因此辣椒白绢病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0004]三氯异氰尿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和氯化剂,其活性氯含量比漂白粉高3倍以上,在水中释放有效氯时间长、安全无毒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水、游泳池水、医院、餐具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的领域。三氯异氰尿酸喷施到目标菌体后,能释放出具有杀菌能力的次氯酸分子,次氯酸分子不带荷,扩散穿透细胞膜的能力强。进入宿主细胞后,改变菌体膜通透性,干忧酶系统生理生化及影响DNA合成等过程,使病菌迅速死亡,因此可利用氯离子安全高效的杀菌机制,杀灭土壤中的白绢病菌,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此方法绿色、环保、高效,且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施栽培辣椒白绢病的防治方法,能高效防治设施栽培辣椒感染白绢病菌,并且绿色、环保、高效,操作简单,且不对土壤质量造成任何影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1)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溶液的配制:从市场上购买42%的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 WP,取1kg42%的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WP倒入含有10L水的塑料桶中,充分搅拌溶解,制成溶液A,盖上盖子,置于避光处,溶液A可根据实际用量,按10倍的比例配制;取1升溶液A,倒入含有9升清水的塑料桶中,充分摇匀,制成防治药剂B(可根据喷雾器容量的大小,进行稀释,比如取2升溶液A,倒入含有18升水的喷雾器中);取0.1L溶液A,倒入含有9.9L清水的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充分摇匀,制成溶液C,溶液C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100倍的比例,稀释溶液A;取0.2L溶液A,倒入含有11.8L清水的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充分摇匀,制成溶液D,溶液D可根据实际使用量,按60倍的比例稀释溶液A;
[0007](2)大棚蔬菜前作拉秧后,清洁棚内残余杂物,包括病株残体、杂草、地膜等;
[0008](3)在辣椒定植前一天或更早时间段用旋耕机或其它机器旋耕土地,旋耕时可根
据种植需求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底肥,旋耕土地深度30CM左右;
[0009](4)在喷雾器中装入防治药剂B,在旋耕好的土壤表面来回喷雾,喷雾时需带上口罩;直到土壤表面全部喷湿为止,每240m2大棚(8m
×
30m标准大棚),喷雾防治药剂B 3.6kg;
[0010](5)用工具耙平辣椒种植畦面,直到可以覆盖地膜种植辣椒为止;
[0011](6)在喷雾器中装入防治药剂B,在耙平的畦面中来回喷雾,直到土壤表面(畦面) 全部喷湿为止;每667m2的用量以不超过1000g42%的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为准,喷施完毕后即可铺设滴灌带和地膜;
[0012](7)间隔24h后或更长时间可定植辣椒;
[0013](8)辣椒定植:用塑料桶(或盆子)装入防治药剂C,辣椒幼苗运抵大棚后,从育苗穴盘中拔出辣椒幼苗,将含有营养基质的根部浸入含有防治药剂C的塑料桶中2

5S,以带根的基质全部浸湿为准,浸泡时以不超过辣椒幼苗长出子叶的茎节处为好;浸泡好后,取出辣椒幼苗进行定植;
[0014](9)辣椒定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
[0015](10)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和观察,发现零星发病株后,用防治药剂D灌根1次,对病株及周边健康植株同时灌根,每株灌根不超过100mL。
[0016]专利技术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无毒、无残留、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大棚辣椒白绢病防治方法,该方法利用氯离子安全高效的杀菌机制,杀灭或大量杀灭土壤中的白绢病菌,同时通过定植时辣椒根部浸泡处理和发病初期的灌根处理,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地将土壤中90%以上的白绢病菌杀灭,期效长达2年及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试验例
[0020]长沙市芙蓉区农科院科研示范园辣椒示范基地白绢病防治
[0021]试验品种:兴蔬皱辣2号
[0022]防治处理:设常规栽培1个棚为对照处理,药剂防治1个棚,大棚面积(8m
×
30m=240m2):
[0023]防治过程:(1)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溶液的配制:从市场上购买42%的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WP,取1kg42%的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WP倒入含有10L水的塑料桶中,充分搅拌溶解,制成溶液A,盖上盖子,置于避光处,溶液A可根据实际用量,按10倍的比例配制;取1升溶液A,倒入含有9升清水的塑料桶中,充分摇匀,制成防治药剂B(可根据喷雾器容量的大小,进行稀释,比如取2升溶液A,倒入含有18升水的喷雾器中);取0.1L 溶液A,倒入含有9.9L清水的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充分摇匀,制成溶液C,溶液C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按100倍的比例,稀释溶液A;取0.2L溶液A,倒入含有11.8L清水的塑料盆(或塑料桶)中,充分摇匀,制成溶液D,溶液D可根据实际使用量,按60倍的比例稀释溶液A;
[0024](2)大棚蔬菜前作拉秧后,清洁棚内残余杂物,包括病株残体、杂草、地膜等;
[0025](3)在辣椒定植前一天或更早时间段用旋耕机或其它机器旋耕土地,旋耕时可根据种植需求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底肥,旋耕土地深度30CM左右;
[0026](4)在喷雾器中装入防治药剂B,在旋耕好的土壤表面来回喷雾,喷雾时需带上口罩;直到土壤表面全部喷湿为止,每240m2大棚(8m
×
30m标准大棚),喷雾防治药剂B 3.6kg;
[0027](5)用工具耙平辣椒种植畦面,直到可以覆盖地膜种植辣椒为止;
[0028](6)在喷雾器中装入防治药剂B,在耙平的畦面中来回喷雾,直到土壤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栽培辣椒白绢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三氯异氰尿酸防治药剂的配制:配置防治药剂A、B、C、D;(2)大棚蔬菜前作拉秧后,清洁棚内残余杂物;(3)在辣椒定植前旋耕土地,旋耕土地深度30cm;(4)使用防治药剂B,在旋耕好的土壤表面喷洒;(5)在耙平的辣椒种植畦面喷施防治药剂B,喷施完毕后铺设滴灌带和地膜;(7)间隔24h以上定植辣椒;定植前将辣椒幼苗的含有营养基质的根部浸入防治药剂C中,取出辣椒幼苗进行定植;(8)辣椒定植完毕后及时浇定根水;(9)用防治药剂D对植株辣椒灌根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井元周艳周书栋王俊莹朱春晖李雪峰吴永红张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