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的装置及安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0027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的装置及安装方法,包括:管道、连接管道、上卡箍、内衬管、支撑管、下卡箍、止回阀结构;所述管道与所述连接管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环形开口,并安装有上、下卡箍;所述内衬管外壁与所述管道、连接管道的内壁接触;所述内衬管内壁还安装有所述支撑管;所述上卡箍内部设置有所述止回阀结构;所述止回阀结构一路连通管道内部,另一路连通所述内衬管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贴合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通过止回阀结构,实现已泄露至金属管道与内衬管之间的流体流回管道内部,避免内衬管的塌陷问题,同时提高了安全性和经济性,适合于石油天然气集输和长输工程。长输工程。长输工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的装置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衬管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的装置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内衬管技术是石油天然气行业中用于修复受到腐蚀破坏的金属管道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方法是将外径与待修复金属管道内径相同的内衬管进行多级等径压缩,将外径变小的内衬管经牵引装置拉入清洗除瘤好的金属管道内,最后通过加热、加压或自然恢复等方式使其恢复原来的形状,从而使内衬管与待修复金属管紧密贴合,实现对原金属管道的修复。
[0003]HTPO内衬管是现有常用的内衬管技术之一,HTPO内衬管共有外层和内层两层。其外层由耐磨性能好的材料组成,起防护作用;其内层材料为聚烯烃塑料合金,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应力开裂、耐腐蚀能力。但在实际工程运用当中,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小分子气体易泄露进入HTPO内衬管与金属管的夹层中,泄露气体较多时,夹层内流体压力大于HTPO内衬管内部了流体压力,导致内衬管被压溃,影响油气的正常运输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0004]中国专利CN201920212576.2公开了一种新型内衬管,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耐腐层、胶体层和保护层。该装置的抗负压/变形措施主要有:在胶体层内嵌设由螺旋状分布的钢丝编织层构成的耐负压层;在耐负压层与所述耐腐层之间嵌设由螺旋状分布的帘线编织层构成的增强层;在耐负压层与所述保护层之间嵌设由螺旋状分布的铜丝编织构成的胶体层。使用上述方案能够增强内衬管的抗变形能力,避免管内负压所导致的内衬管塌陷现象。但其因难以变形,进行机械压缩困难,易导致安装过程中内衬管磨损过大甚至是卡死现象,此外对其进行机械压缩还易导致其抗变形层的损坏。内衬管层数过多,长距离安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的装置及安装方法,能够解决上述负压产生的问题。
[0006]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0007]一种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的装置,包括:管道、连接管道、上卡箍、内衬管、支撑管、下卡箍、止回阀结构;
[0008]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两管道的端部分别与所述连接管道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内径为d1,所述连接管道内径为d2,且d1=d2;
[0009]所述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环形开口,并在开口处安装有所述上卡箍和所述下卡箍;所述上卡箍、下卡箍通过螺栓连接为环状结构;
[0010]所述内衬管为非金属材质,所述内衬管的外壁与所述管道、连接管道的内壁接触;
所述内衬管内壁还安装有所述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轴向安装位置与所述上卡箍、下卡箍的轴向位置一致;
[0011]所述上卡箍内部设置有所述止回阀结构;所述止回阀结构一路连通管道内部,另一路连通所述内衬管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贴合处。
[0012]进一步,所述连接管道与卡箍接触部分加工有至少两个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第二管道端部固定安装法兰,并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管道两端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上卡箍上端加工有两级台阶孔,并在台阶孔内安装所述止回阀结构;所述止回阀结构包括阀体端盖、上阀座、下阀座、弹性件;
[0014]所述台阶孔上部加盖有所述阀体端盖;所述台阶孔中部依次放置有所述上阀座、下阀座;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接合处留有腔体结构,并在腔体内安装弹性件。
[0015]更进一步,所述上阀座与所述下阀座接触的端面加工有至少一个环状凹槽,并在所述环状凹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台阶孔内侧的底面上加工有至少一个环状凹槽,并在所述环状凹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
[0016]更进一步,所述连接管道上的连接管环形槽与所述上卡箍上的上卡箍轴向孔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上卡箍接触端面设置有连接管环形槽,所述连接管环形槽通过至少一条连接管径向槽连通至所述内衬管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贴合处;所述内衬管与所述连接管道的贴合处沿所述连接管道内壁加工有连接管轴向槽,所述连接管轴向槽与所述连接管径向槽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管轴向槽末端与所述连接管径向槽连通;
[0017]所述上阀座中心处沿轴向开通孔,并通过上阀座径向孔分别与两侧所述上卡箍轴向孔连通。
[0018]更进一步,所述下阀座中心处开通孔,与所述台阶孔的底部通孔连通,并在所述内衬管、支撑管的对应位置开通孔,使所述腔体与管道内部连通;所述下阀座的通孔上端加工为沉孔结构,并安装所述弹性件。
[0019]更进一步,所述台阶孔的底部通孔外环绕设置有上卡箍环形槽,所述上卡箍环形槽通过至少一条上卡箍径向槽与底部通孔连通;所述下阀座上端面绕通孔处均匀分布多个下阀座轴向孔,所述下阀座轴向孔与所述上卡箍环形槽连通。
[0020]更进一步,所述上卡箍与所述内衬管接合面设置有密封结构,并填充有密封填料。
[002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基于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装置的安装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2]S1、切开待修复的管道,留出连接管道及上、下卡箍的安装空间;
[0023]S2、对待修复管道进行清洗、除刺、除瘤等作业;
[0024]S3、将所述连接管道与所述待修复管道连接起来,连接过程中保持对中性;
[0025]S4、对内衬管进行多级压缩,使用牵引装置将其拖入所述待修复管道,待其形状恢复后将支撑管放进所述内衬管内;
[0026]S5、对两端管道进行对中,将对中好的管道进行固定;
[0027]S6、安装上、下卡箍,暂不拧紧螺母,并参照上卡箍通孔位置对内衬管和支撑管进行钻孔,制作止回阀结构内部流体的流道;
[0028]S7、安装所述止回阀结构及密封件,待所述止回阀结构、密封件紧固之后锁紧上、
下卡箍。
[0029]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流体运输管道,其中安装有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装置。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连接卡箍上设置止回阀结构,当内衬管与金属管道之间腔体的流体压力大于内衬管内流体压力时,止回阀关闭;当内衬管与金属管道之间腔体的流体压力小于内衬管内流体压力时,止回阀打开,消除内衬管内外压差,避免内衬管与金属管道之间的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内衬管被压溃的现象,提升了管道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同时,采用卡箍结构的外壳,使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修和换新。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附图中体现的相同结构分布位置及分布数量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分布数量,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内衬非金属管负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连接管道(3)、上卡箍(4)、内衬管(8)、支撑管(9)、下卡箍(10)、止回阀结构;管道(1)包括第一管道(101)、第二管道(102),两管道的端部分别与所述连接管道(3)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1)内径为d1,所述连接管道(3)内径为d2,且d1=d2;所述连接管道(3)上设置有环形开口,并在开口处安装有所述上卡箍(4)和所述下卡箍(10);所述上卡箍(4)、下卡箍(10)通过螺栓连接为环状结构;所述内衬管(8)为非金属材质,所述内衬管(8)的外壁与所述管道(1)、连接管道(3)的内壁接触;所述内衬管(8)内壁还安装有所述支撑管(9),所述支撑管(9)的轴向安装位置与所述上卡箍(4)、下卡箍(10)的轴向位置一致;所述上卡箍(4)内部设置有所述止回阀结构;所述止回阀结构一路连通管道内部,另一路连通所述内衬管(8)与所述连接管道(3)的贴合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3)与卡箍接触部分加工有至少两个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7);所述第一、第二管道(101、102)端部固定安装法兰(2),并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管道(3)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箍(4)上端加工有两级台阶孔,并在台阶孔内安装所述止回阀结构;所述止回阀结构包括阀体端盖(5)、上阀座(11)、下阀座(13)、弹性件(12);所述台阶孔上部加盖有所述阀体端盖(5);所述台阶孔中部依次放置有所述上阀座(11)、下阀座(13);所述上阀座(11)与所述下阀座(13)接合处留有腔体结构,并在腔体内安装弹性件(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座(11)与所述下阀座(13)接触的端面加工有至少一个环状凹槽,并在所述环状凹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6);所述台阶孔内侧的底面上加工有至少一个环状凹槽,并在所述环状凹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道(3)上的连接管环形槽(301)与所述上卡箍(4)上的上卡箍轴向孔(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洋曾文广刘青山葛鹏莉高多龙肖雯雯许艳艳张江江李君华蒲育胡岐川吴鹏举师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