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32967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6 12:00
本申请提供一种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S100:确定射线的方位角和入射倾角;S200:确定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位置;S300:若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均满足预设角度条件,射线不满足预设的停止计算准则,执行S400,否则,执行S500;S400:若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到检波点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执行S600,否则,执行S500;S500:选取新的一组入射倾角和方位角,返回执行S200;S600:确定平面波解、球面波解、高斯束、走时层析核函数及近地表速度更新量;S700:得到更新后的速度模型;S800:确定测得的走时与计算的走时的差值,所述差值不满足预设时间条件,执行S100,否则,将本次更新后的速度模型作为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模型作为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模型作为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球物理勘探
,尤其涉及一种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震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山前带近地表速度的剧烈变化,地表地形起伏严重,影响静校正与成像的质量。为提高静校正效果以及地下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准确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地表速度建模的常用方法是利用初至走时反演,首先拾取炮集记录的初至走时信息,建立初始梯度速度模型,用射线追踪计算射线路径和基于模型的初至时间,根据拾取初至与计算初至之间的残差和射线路径的关系建立层析方程,求解速度更新量,经过多次迭代,得到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为后续地震处理与成像打下基础。
[0003]近地表速度建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射线层析,其计算效率高,对初始模型依赖程度低,但射线理论受限于焦散和阴影区等问题,在复杂构造中的效果较差,而且射线层析方程中含有大量的0,是一个病态方程,难以处理;第二种是胖射线层析,通过对射线路径拓宽,降低层析反演矩阵的稀疏性,提高速度反演结果的稳定性,但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根据给定的初始速度模型,确定射线的表面初始速度,根据炮点的位置和检波点的位置确定射线与指定基准线之间的夹角以及炮点与检波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将射线与指定基准线之间的夹角作为射线的方位角,根据给定的初始速度模型和炮点与检波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确定射线的入射倾角;S200: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选取从炮点到检波点之间的射线路径上的若干点,根据射线的表面初始速度、入射倾角和方位角,利用运动学射线追踪法,确定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位置;S300:对于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根据炮点的位置和检波点的位置以及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位置,判断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是否均满足预设角度条件,若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均满足预设角度条件,则判定射线不满足预设的停止计算准则,执行S400,否则,执行S500;S400:对于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根据检波点的位置和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位置,判断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到检波点的距离是否均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若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到检波点的距离均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执行S600,否则,执行S500;S500:利用预设的扰动角度对射线的入射倾角和方位角分别进行扰动,在扰动后的入射倾角和方位角中选取新的一组入射倾角和方位角,返回执行S200;S600:利用初始速度模型,根据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位置确定所述每个点的射线速度,利用动力学射线追踪法,根据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射线速度确定到达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时刻所对应的平面波解和球面波解,根据各个时刻的平面波解和球面波解确定高斯束,根据高斯束确定走时层析核函数,根据走时层析核函数确定近地表速度更新量;S700:根据近地表速度更新量对给定的初始速度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速度模型;S800:确定测得的射线从炮点到检波点的走时与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确定的走时之间的差值,当所述差值不满足预设时间条件时,将更新后的速度模型作为新的初始速度模型,返回执行S100,当所述差值满足预设时间条件时,将本次更新后的速度模型作为最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速度模型为:v(z)=v0+gz其中,z表示深度方向,g表示速度梯度,v0表示初始表面速度;利用下式确定射线的方位角:其中,表示射线的方位角,(x
s
,y
s
)表示炮点的平面坐标,(x
r
,y
r
)表示检波点的平面坐标;利用下式确定射线的入射倾角:
其中,θ0表示射线的入射倾角,offset表示炮点与检波点在水平方向的距离,g表示速度梯度,v0表示初始表面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射线的表面初始速度、入射倾角和方位角,利用运动学射线追踪法,确定射线路径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位置,包括:利用下式确定射线上所选取的每个点的位置和射线速度:其中,v(x0,y0,z0)表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射线路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杰雄周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