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9590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该系统由两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组成,分为上下两层,可达到一级防水设防要求。其中第一道防水卷材由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S MEE)制得。第二道防水卷材由N II PET无胎自粘卷材制成。本系统通过两道卷材预制,将导电缆与发电阵列分别预制在卷材中,且卷材中改性沥青涂层均使用自粘改性沥青,设计为自粘粘接结构,无需明火加热施工,后续在两道卷材复合铺贴过程中,将导电口相连,即可完成光伏系统铺设,不仅极大降低光伏系统铺设的难度,无需额外增加支架结构,而且将导电电缆等置于卷材中,可有效保护其不因环境、人为因素影响等老化、破损,增加光伏系统使用寿命。增加光伏系统使用寿命。增加光伏系统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属防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高质量追求的同时,节能、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人类目前利用的能源,诸如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均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其储量越来越低,开发新能源成了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可持续发展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0003]当下可再生资源利用主要为自然能,包括水能、风能、光能等。其中风能、水能被环境的制约性比较大,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可提升其利用率,提升其效率,而光能随处可见,便于利用,如何最大化开发利用光能转变为人类需要的资源,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目标。
[0004]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其中工业、科技化的发展,电能为主要能源,利用传统的资源转化为电能,为不可持续发展路线,从长远来看,必须开发新的资源代替电能、或者代替传统资源转化为电能。
[0005]目前光伏发电系统趋于稳定,随着科研人员的研究,光伏发电最大转化率可达30%,可有效利用太阳能,从而减少传统资源的消耗。而国内的光伏发电主要集中于地面工程,使用大量铺设支架安装光伏系统,通过量化来达到发电的目的,屋面光伏发电虽然也有实施,但也是照搬地面光伏系统,在屋顶安装支架,此方案实施一是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而且线路的铺设,支架的安装,使屋面存在安全隐患,后续支架腐蚀、线路破损等的更换,也比较麻烦。
[0006]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导电电缆与光伏阵列分别复合在不同的防水卷材内或表面,在施工过程中将屋面预浇筑为坡屋面,通过上下两层卷材交叉铺贴,所有线路隐藏埋置于卷材下方,有效保护线路不被破坏。不使用任何支架,免安装及后续维护更换,极大减少材料浪费及安装工序,提升了施工便利性,提升效率80%以上。同时坡屋面的排水功能、结合防水卷材的防水功能与光伏阵列发电功能形成了集光伏发电、防排水功能一体化的防水系统。该系统集功能性、便利性、环保性等于一体,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善屋面光伏系统施工便利性,提升光伏系统功能性,与防水系统结合,兼具发电、防水、排水的功能。为了达到此目的,提供了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分为上下两层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下层卷材内嵌导电电缆,实现电缆隐藏保护,上层卷材复合光伏发电片,形成光伏阵列,达到免安装支架的作用。施工过程中通过两层卷材的交叉复合粘贴,完成防水施工及光伏阵列同步铺设。极大的减少操作复杂性,提升了施工效率,减少支架材料浪费,提升环保性。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提出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两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组成,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卷材由S MEE卷材制得,上层卷材由N II PET卷材制得。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制作,下层卷材结构自上到下依次为PET镀铝隔离膜,自粘改性沥青涂层(内嵌导电电缆),PET胎体膜,自粘改性沥青涂层,PET镀铝隔离膜;上层卷材结构自上到下依次为发电阵列、 SBC压敏胶层、PET高延伸镀铝膜、自粘改性沥青涂层,PET镀铝隔离膜。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下层卷材工艺为:
[0012]S1将PET镀铝隔离膜经展平辊平铺于钢带传送带上,
[0013]S2第一道刮刀刮涂0.8

1.5mm厚自粘改性沥青涂层,优选1
±
0.1mm涂层
[0014]S3覆贴PET胎体膜
[0015]S4经排线辊将导电电缆预铺于胎体膜上方,电缆接口置于卷材长搭接边处,每铺设4.5
±
0.01m后,留1
±
0.01m空白不排线,以匹配上层卷材使用
[0016]S5在排线辊后附20
±
0.5cm处,使用第二道刮刀刮涂1

3.2mm厚自粘改性沥青涂层,优选3
±
0.1mm涂层。
[0017]S6覆PET镀铝隔离膜后,经冷却收卷包装。
[0018]下层卷材工艺为:
[0019]S1降PET镀铝隔离膜经展平辊平铺于钢带传送带上
[0020]S2第一道刮刀刮涂1.2

2mm厚自粘改性沥青涂层,优选1.5
±
0.1mm厚涂层
[0021]S3经上覆膜辊覆0.06
±
0.1mmPET高延伸镀铝膜
[0022]S4第二道刮刀刮涂0.5
±
0.2mm厚热熔压敏胶
[0023]S5覆贴柔性光伏发电片,组成发电阵列。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的PET镀铝隔离膜厚度为0.035
±
0.1mm,所述PET胎体膜厚度为0.075
±
0.1mm,所述PET高延伸镀铝膜厚度为0.06
±ꢀ
0.1mm。。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自粘改性沥青涂层所用改性沥青料可满足60

80℃刮涂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导电电缆为2

4mm2铜线电缆,可满足整片卷材5
±
0.1m2光伏阵列所发电导电需求。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光伏阵列由非晶硅组件制得,成片最大卷曲直径25
±
2cm,制得上层卷材每卷长度5
±
0.01m。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的卷材卷长为5m
±
0.01m,幅宽为1200
ꢀ±
3mm,其中,下层卷材厚度为2.5

4mm,上层卷材厚度为1.5

2.5mm。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的热熔压敏胶为SBR体系,抗老化性能优异。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的发电阵列组以6
±
0.01m2为一个单独组列。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的防水系统施工为上下层交叉施工,铺贴下层时,将导电电缆口留存于上搭接缝,铺设上层时,每铺设一卷,将光伏阵列出电口与预铺设方向下层卷材导电口相连,铺设后续卷材时,可将接口同步封存于卷材下方。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上下层卷材错位10

15cm最佳,可实现有效搭接,并减少线缆留存过多。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屋面防水系统,所述的防水系统应铺贴于坡屋面,若铺贴与平屋面,应提前对屋面进行浇筑,使其形成斜面排水,结合本系统,可达到防、排水与发电共存的综合系统。
[0034]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光伏发电、防水一体化的屋面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两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组成,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卷材由S MEE卷材制得,上层卷材由N II PET卷材制得。所述的下层卷材结构自上到下依次为PET镀铝隔离膜,自粘改性沥青涂层(内嵌导电电缆),PET胎体膜,自粘改性沥青涂层,PET镀铝隔离膜;上层卷材结构自伤到下依次为发电阵列、SBC压敏胶层、PET高延伸镀铝膜、自粘改性沥青涂层,PET镀铝隔离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卷材厚度为2.5

4mm,上次卷材厚度为1.5

2.5mm。PET镀铝隔离膜厚度为0.035
±
0.01mm,所述PET胎体膜厚度为0.075
±
0.01mm,所述PET高延伸铝膜厚度为0.06
±
0.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粘改性沥青涂层所用改性沥青料可满足60

80℃刮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电缆为2

4mm2铜线电缆;所述光伏阵列由非晶硅组件制得,成片最大卷曲直径25
±
2cm,制得上层卷材每卷长度5
±
0.01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防水卷材的生产工艺为:S1将PET镀铝隔离膜经展平辊平铺于钢带传送带上;S2第一道刮刀刮涂0.8

1.5mm厚自粘改性沥青涂层;S3覆贴PET胎体膜;S4经排线辊将导电电缆预铺于胎体膜上方,电缆接口置于卷材长搭接边处,每铺设4.5
±
0.02m后,留1
±
0.01m空白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虎高周周冶嘉伟李晓楚
申请(专利权)人:雨中情防水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