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95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2
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绕经电石炉设置的电石输送轨道、可移动设置在电石输送轨道上用于接收电石炉出炉电石液的电石锅、用于收集电石锅内电石余热的第一集热装置、管道连接第一集热装置、蒸汽锅炉以及管道连接蒸汽锅炉的发电机组,所述蒸汽锅炉利用第一集热装置所收集余热产生蒸汽,发电机机组利用蒸汽锅炉的蒸汽进行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电石输送轨道、集热装置、蒸汽锅炉以及发电机组,能够有效收集电石余热,将电石余热进行发电,提高电石余热的余热利用率。石余热的余热利用率。石余热的余热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石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石生产过程中,将焦炭与氧化钙置于2000℃左右的电炉中熔炼,生成电石液体,电石液从电石炉出料口流入电石锅,2000℃左右的熔融态电石出炉后,依靠电石锅输送走,经自然冷却后将电石破碎包装运走。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电石冷却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白白浪费掉,属于严重的热资源浪费。当前已有部分电石余热利用的系统,多直接对电石余热进行热回收,电石余热利用率低。
[0003]此外,在对电石余热进行利用时,从电石炉出炉至电石锅的高温电石液有时会迸溅出来,现有电石锅多采用钢丝绳牵引或者链条牵引,迸溅出的高温电石液会烧断钢丝绳或链条,致使电石液输送中止,不仅影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效率,还会因电石输送中断而影响余热利用系统的余热回收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电石余热回收利率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绕经电石炉设置的电石输送轨道、可移动设置在电石输送轨道上用于接收电石炉出炉电石液的电石锅、用于收集电石锅内电石余热的第一集热装置、管道连接第一集热装置、蒸汽锅炉以及管道连接蒸汽锅炉的发电机组,所述蒸汽锅炉利用第一集热装置所收集余热产生蒸汽,发电机机组利用蒸汽锅炉的蒸汽进行发电。
[0006]进一步地,所述电石输送轨道包括相对设置的轨道架,轨道架的内侧分别竖直、等间隔设有柱销,轨道架上可移动设有串联设置、用于承载电石锅的置物台,置物台的底部设有与柱销啮合设置的齿轮以及驱动齿轮转动、以驱使置物台带动电石锅沿轨道架移动的驱动电机。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热装置包括第一集热罩,所述电石输送轨道绕经电石炉后贯穿第一集热罩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热罩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向第一集热罩内鼓入空气、以对进入第一集热罩内的电石锅中的电石进行冷却换热的第一鼓风机,所述第一集热罩的中部设有用于排出经电石加热后空气的第一抽风机,第一抽风机通过第一集热管连接蒸汽锅炉。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石输送轨道包括绕电石炉设置的围绕段、远离电石炉设置的卸料段以及连接围绕段与卸料段设置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设有圆弧状的备用段,备用段的一端设有与连接段相接的道岔头以及用于扳动道岔头使电石锅从连接段移动至备用段
上的扳道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备用段的圆弧状对应的圆心角大于180度。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储存经过第一集热装置冷却换热后电石的卸料坑,绕卸料坑内圈设有用于收集电石落入卸料坑后所散发热量的集热单元,连接集热单元设有用于储存集热单元所收集余热的熔盐罐。
[0012]进一步地,连接卸料坑设有进行粉碎处理、以使电石内部余热快速逸出的粉碎装置、以及对粉碎后的电石进行热交换、以回收电石内部余热的第二集热装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集热罩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向第二集热罩内鼓入空气、以对进入第二集热罩内、经粉碎后的电石进行冷却换热的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二集热罩的中部设有用于排出经电石加热后空气的第二抽风机。
[0014]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机组为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所述第二抽风机通过第二集热管连接所述蒸汽锅炉。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石输送轨道输送电石,设置集热装置进行余热收集,设置蒸汽锅炉和发电机组对余热进行热利用,提高了电石余热的余热利用率。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轨道架上设置柱销以及在置物台底部设置驱动电机进行移动,可以避免电机和柱销受到迸溅出来的电石液损伤,从而保证电石输送的正常进行以及余热的正常回收,避免余热回收的中断,提高了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余热回收率。
[0017]3.本专利技术的电石输送轨道包括备用轨道,电石锅的小车损坏后,通过扳道器扳动道岔头可以使列车运动至备用轨道上,不影响输送轨道的正常工作,降低了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解决了目前电石输送线在维修列车时影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0018]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卸料坑内设置集热单元,在电石从小车卸入卸料坑后,由于卸料过程中,电石会有破碎,电石内部的大量余热会释放出来,通过集热单元将余热回收至熔盐罐进行储存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余热回收率。
[0019]5.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集热装置冷却换热后的电石进行粉碎处理,使电石内部的余热快速逸出,通过设置的第二集热装置对粉碎后的电石进行快速热交换,能够高效率的完成电石的二次余热回收,提高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余热回收率。
[0020]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图2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电石输送轨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电石输送轨道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电石输送轨道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电石输送轨道绕电石炉的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第一集热罩的结构示意图;图7实施例一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第一集热罩的侧视结构示意
图;图8为实施例二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二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卸料坑在电石输送系统中的示意图。
[0021]图10实施例二所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中第二集热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电石锅,2、电石炉,3、电石输送轨道,301、轨道架,302、柱销,303、置物台,304、挡环,305、驱动电机,306、齿轮,307、转轴,308、承重轮,4、第一集热装置,401、第一集热罩,402、第一鼓风机,403、第一抽风机,5、破碎装置,6、第二集热装置,601、第二集热罩,602、第二鼓风机,603、第二抽风机,7、第一集热管,8、蒸汽锅炉,9、供气管,10、发电机组,11第二集热管,12、围绕段,13、备用段,14、连接段,15、卸料段,16、卸料坑,1601、集热单元,17、熔盐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经电石炉(2)设置的电石输送轨道(3)、可移动设置在电石输送轨道(3)上用于接收电石炉(2)出炉电石液的电石锅(1)、用于收集电石锅(1)内电石余热的第一集热装置(4)、管道连接第一集热装置(4)、蒸汽锅炉(8)以及管道连接蒸汽锅炉(8)的发电机组(10),所述蒸汽锅炉(8)利用第一集热装置(4)所收集余热产生蒸汽,发电机机组(10)利用蒸汽锅炉(8)的蒸汽进行发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石输送轨道(3)包括相对设置的轨道架(301),轨道架(301)的内侧分别竖直、等间隔设有柱销(302),轨道架(301)上可移动设有串联设置、用于承载电石锅(1)的置物台(303),置物台(303)的底部设有与柱销(302)啮合设置的齿轮(306)以及驱动齿轮(306)转动、以驱使置物台(303)带动电石锅(1)沿轨道架(301)移动的驱动电机(30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热装置(4)包括第一集热罩(401),所述电石输送轨道(3)绕经电石炉(2)后贯穿第一集热罩(401)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热罩(401)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向第一集热罩(401)内鼓入空气、以对进入第一集热罩(401)内的电石锅(1)中的电石进行冷却换热的第一鼓风机(402),所述第一集热罩(401)的中部设有用于排出经电石加热后空气的第一抽风机(403),第一抽风机(403)通过第一集热管(7)连接蒸汽锅炉(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石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德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