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工艺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42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工艺及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密封件单层厚度较薄的问题,具有同时成型多层编织层,编织层之间的纤维相互连接,密不可分,边部整齐光滑,不脱落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包括纱线锭子和多列呈发散状布置的绕线柱,纱线锭子包括两组,运动方向相反且交叉运行,每一组纱线锭子包括若干个饶有纱线的纱线锭子;每一列绕线柱包括多根绕线柱,每一绕线柱中相邻两绕线柱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每一纱线锭子按照每一步旋转设定角度方向运行,使得每一根纱线沿着多列绕线柱,从最内侧的绕线柱开始运行直至最外层的绕线柱,再逐层返回至最内侧的绕线柱。柱。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工艺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条织造
,尤其是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工艺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热密封件是指能承受接缝位移,能在1050℃的高温条件中保持完好的密封效果,当航天飞行器处于极端热环境时,用于降低高温密封时气流的流动性,避免大量热气传到内部结构中,为了达到气密目的而嵌入部件中的材料;
[0004]高超音速飞行器的主要密封位置是在操纵截面、缝隙接口、发动机与机身的交界面等处,其中对于飞行器的操作面主要用在前缘、副翼、襟翼,除去以上位置还有用于部分起落架门、座舱罩、通道以及货舱门和有效载重舱门等处。
[0005]密封件用于高速飞行器中,需要承受其在加速过程中高热负荷及氧化,对其本身的性能要求很高,既要满足使用机件复杂的构型,又要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柔韧性,可以使发动机的气体泄漏降到最低。
[0006]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国内外密封件的研究多数还是基线密封或者二维织物密封,存在高温回弹性丧失、结构单一、加工复杂等缺点,其中陶瓷片密封件属于易碎性材料,不可适用于弯折处热密封,一般只用于特殊场合,如高冲压发动机内,因此,有必要针对弯曲的间隙密封研制具有柔性且气密性良好的热密封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工艺及应用,可以同时成型多层编织层,编织层之间的纤维相互连接,编织成型后的密封条边部和密封条主体部分成一体,密不可分,边部整齐光滑,不脱落。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包括纱线锭子和多列呈发散状布置的绕线柱,纱线锭子包括两组,两组纱线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且交叉运行,每一组纱线锭子包括若干个饶有纱线的纱线锭子;
[0010]每一列绕线柱包括多根绕线柱,每一绕线柱中相邻两绕线柱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以使得纱线绕过相邻两绕线柱之间的空间,每一纱线锭子按照每一步旋转设定角度方向运行,使得每一根纱线沿着多列绕线柱,从最内侧的绕线柱开始运行直至最外层的绕线柱,再逐层返回至最内侧的绕线柱。
[0011]如上所述的成型机械,绕线柱用于限定两组纱线的编织路径,纱线锭子带动纱线绕着绕线柱移动,使得两组纱线交叉且反向运动,编织层之间的纤维相互连接,编织成型后的密封条边部和密封条主体部分成一体,密不可分,边部整齐光滑,不脱落。
[0012]如上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所述绕线柱为矩形,绕线柱的每一侧均设有缺口;
[0013]所述绕线柱的每一侧均为弧形,便于纱线绕着绕线柱绕线。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共设置8列所述的绕线柱;
[0015]每一列所述的绕线柱包括4根绕线柱。
[0016]如上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为了保证编织层纱线的编织密实度,所述纱线锭子绕过第一列绕线柱的最内侧绕线柱,再穿过第二列绕线柱来到第三列绕线柱,穿过第三列绕线柱再绕过该列绕线柱的最外侧绕线柱,来到第四列绕线柱处并绕过该列同最外侧绕线柱相邻的绕线柱,再返回至第三列绕线柱并绕过该列最内侧的绕线柱;
[0017]第一列绕线柱、第二列绕线柱、第三列绕线柱和第四列绕线柱依次相邻设置。
[0018]如上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所述纱线锭子穿过第二列绕线柱中最内侧绕线柱的外侧;
[0019]纱线锭子穿过第三列绕线柱的中段绕过与该列最外侧绕线柱内侧的绕线柱,再绕过最外侧的绕线柱,由此保证了纱线从最内侧到最外侧编织的最佳路径。
[002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采用多根纱线,多根纱线分为两组,两组纱线的运行轨迹相反且相互交织形成编织物,每一根纱线按照每一步旋转设定角度方向运行,每一根纱线从第一层开始运行直至编织层的最外层,再逐层返回至最内层,在纱线排列上,两组纱线间隔至少设定角度进行排列,避免两组纱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纱线碰撞。
[0021]如上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考虑到走线及绕线柱的设置,每一根所述的纱线按照每一步旋转90
°
方向运行。
[0022]如上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所述纱线包括两根,每一根纱线为一组。
[0023]如上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采用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
[002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的应用,应用于石英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陶瓷纤维,石墨烯纤维的编织成型。
[0025]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6]1)本专利技术通过编织成型机械的设置,由两组纱线进行相互交叉反向运动,两组纱线同时成型多层编织层,编织层之间的纤维相互连接,编织成型后的密封条边部和密封条主体部分成一体,密不可分,边部整齐光滑,不脱落;纱线从相邻两绕线柱之间的空间穿过,由此对纱线的走向进行限制,进一步保证编织表面的效果,整体安装便利,使用灵活,成本较低。
[0027]2)本专利技术通过多列绕线柱的设置,有效保证了纱线的走线轨迹,而且各列设置多个绕线柱,纱线从最内侧逐渐穿过到其他列的最外侧,再逐步绕线至最内侧,进一步保证成型的编织层密封效果好。
[0028]3)本专利技术通过给出纱线锭子的运动路线,保证了纱线的运动轨迹,使得每一根纱线从第一层开始运行直至编织层的最外层,再逐层返回至最内层,避免纱线脱落。
[0029]4)本专利技术通过编织成型工艺的提出,能够编织柔性密封条,整体一体化编织成型,密封效果好,安装便利,使用灵活,成本低,极大地提高了柔性密封条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3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的第一组纱线走势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的第二组纱线的成型走势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的总的纱线成型走势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的第一组纱线配置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工艺的第二组纱线配置图。
[0036]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
[0037]其中:1.绕线柱,2.纱线,3.第一列绕线柱,4.第二列绕线柱,5.第三列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锭子和多列呈发散状布置的绕线柱,纱线锭子包括两组,两组纱线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且交叉运行,每一组纱线锭子包括若干个饶有纱线的纱线锭子;每一列绕线柱包括多根绕线柱,每一绕线柱中相邻两绕线柱之间间隔设定距离设置以使得纱线绕过相邻两绕线柱之间的空间,每一纱线锭子按照每一步旋转设定角度方向运行,使得每一根纱线沿着多列绕线柱,从最内侧的绕线柱开始运行直至最外层的绕线柱,再逐层返回至最内侧的绕线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为矩形,绕线柱的每一侧均设有缺口;所述绕线柱的每一侧均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其特征在于,共设置8列所述的绕线柱;每一列所述的绕线柱包括4根绕线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耐高温密封条编织成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锭子绕过第一列绕线柱的最内侧绕线柱,再穿过第二列绕线柱来到第三列绕线柱,穿过第三列绕线柱再绕过该列绕线柱的最外侧绕线柱,来到第四列绕线柱处并绕过该列同最外侧绕线柱相邻的绕线柱,再返回至第三列绕线柱并绕过该列最内侧的绕线柱;第一列绕线柱、第二列绕线柱、第三列绕线柱和第四列绕线柱依次相邻设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绍英李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研寻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