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海燕专利>正文

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30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左端设有防护壳,所述固定座的右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防护壳的左侧切面设为半弧形,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通过车机控制系统同步启动两组微型电机,从而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组件工作,从而加强安装板与安装槽的连接,防止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确保连接稳定,当拆卸时,再次启动微型电机,当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后,此时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将防护壳微微弹出即可完成拆卸,有效减少拆装时间,方便用户自行拆卸更换防护壳,避免需要请专业维修人员更换,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智能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性高,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汽车门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日益提升,汽车驾乘人员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己经不仅仅只是满足日常代步要求,而且提出了更高的使用需求。汽车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汽车车门通过车门锁来锁闭。
[0003]随着汽车制造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消费者对汽车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部分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功能较多深受消费者青睐,例如智能汽车也开始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可避免门把手刮蹭,由于部分车门锁结构安装在隐藏式把手内,从而可防止门锁结构损坏,避免损坏后难以维修的情况,虽然为人们带来便捷,但成本较高,倘若外壳刮花损坏,拆装十分不便,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维护,进而提高使用成本,无法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本方案通过在固定座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当防护壳一侧内部的两组安装板插入固定座上的两组安装槽后,此时可通过车机控制系统同步启动两组微型电机,从而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组件工作,从而加强安装板与安装槽的连接,防止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确保连接稳定,当拆卸时,再次启动微型电机,当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后,此时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将防护壳微微弹出即可完成拆卸,有效减少拆装时间,方便用户自行拆卸更换防护壳,避免需要请专业维修人员更换,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智能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性高,满足使用需求。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包括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左端设有防护壳,所述固定座的右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防护壳的左侧切面设为半弧形,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防护壳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固定座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槽相匹配,所述防护壳与固定座之间设有推动机构,所述防护壳的外侧设有防护组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组件、限位块、限位槽,所述驱动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组件与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限位块活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型电机、丝杆,所述微型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座的上下两侧内部,所述丝杆的一端与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一侧与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承载座、滑槽、螺纹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槽开设在承载座的内部,所述承载座通过螺纹槽与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切面设为T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插接在固定槽的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组件、导向组件、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开设在防滑壳的内部两侧,所述推动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在推动组件的外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复位弹簧、推动块,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内部一侧,所述推动块的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块贴合连接在对接槽的内部,所述推动块与对接槽的切面均设为弧形。
[0014]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引导块和引导槽,所述引导块固定连接在推动块的两侧,所述引导槽开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引导块与引导槽滑动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外表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耐磨层、防腐蚀层、防水层、防火层,所述防火层设在防护壳的外侧,所述防水层设在防火层的外侧,所述防腐蚀层设在防水层的外侧,所述耐磨层设在防水层的外侧。
[001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防护壳的一侧插入定位槽的内部。
[0018]3.有益效果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方案通过在固定座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当防护壳一侧内部的两组安装板插入固定座上的两组安装槽后,此时可通过车机控制系统同步启动两组微型电机,从而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组件工作,从而加强安装板与安装槽的连接,防止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确保连接稳定,当拆卸时,再次启动微型电机,当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后,此时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将防护壳微微弹出即可完成拆卸,有效减少拆装时间,方便用户自行拆卸更换防护壳,避免需要请专业维修人员更换,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智能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性高,满足使用需求。
[0021](2)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当需要使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时,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承载座,承载座的两侧又与滑槽滑动,从而可带动承载座移动,使承载座移出安装板上的固定槽内,此时防护壳失去限制,大大减少了拆卸时间。
[0022](3)通过设置推动机构,防护壳上的安装板与固定座上的安装槽分离后,此时复位弹簧失去力的限位,复位弹簧带动推动块推动对接槽,推动块两侧的引导块在固定座的引导槽内滑动,可使推动块移动更流畅稳定,从而将防护壳向外侧推动,从而便于用户取下防
护壳,进一步提高拆卸效率,提高实用性。
[0023](4)通过设置防护组件,通过耐磨层、防腐蚀层、防水层、防火层的配合,极大的提高了防护壳的防护性能,效延长了防护壳的使用寿命,避免防护壳发生损坏,避免需要频繁更换的情况,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壳立体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A部放大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B部放大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座与防护壳局部连接剖视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图6的C部放大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标号说明:
[0033]1、固定座;2、滑轨;3、防护壳;4、固定机构;5、驱动组件;51、微型电机;52、丝杆;6、固定组件;61、承载座;62、螺纹槽;63、滑槽;7、限位块;71、限位槽;8、推动机构;9、推动组件;91、复位弹簧;92、推动块;10、导向组件;101、引导块;102、引导槽;11、防护组件;111、耐磨层;112、防腐蚀层;113、防水层;114、防火层;12、安装板;13、安装槽;14、密封垫片;15、定位槽;16、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左端设有防护壳(3),所述固定座(1)的右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2),所述防护壳(3)的左侧切面设为半弧形,所述固定座(1)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4),所述防护壳(3)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固定座(1)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板(12)与安装槽(13)相匹配,所述防护壳(3)与固定座(1)之间设有推动机构(8),所述防护壳(3)的外侧设有防护组件(11);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驱动组件(5)、固定组件(6)、限位块(7)、限位槽(71),所述驱动组件(5)设在固定座(1)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6)设在固定座(1)的内部,所述安装板(12)通过固定组件(6)与安装槽(1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71)开设在固定座(1)的内部两侧,所述限位块(7)活动连接在限位槽(7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微型电机(51)、丝杆(52),所述微型电机(51)固定安装在固定座(1)的上下两侧内部,所述丝杆(52)的一端与微型电机(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52)的一侧与限位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承载座(61)、滑槽(63)、螺纹槽(62),所述滑槽(63)开设在固定座(1)的内部两侧,所述承载座(61)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滑槽(63)的内部,所述螺纹槽(62)开设在承载座(61)的内部,所述承载座(61)通过螺纹槽(62)与丝杆(5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承载座(61)的切面设为T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2)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6),所述承载座(61)的一侧插接在固定槽(16)的内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叶海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