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正化瘀膏方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927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扶正化瘀膏方及其应用。所述扶正化瘀膏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身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扶正化瘀膏方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扶正化瘀膏方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全身范围内的动脉血管病变,人体多处主要动脉都易发生此类病变,颈动脉、下肢动脉、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最为常见。冠状动脉血管以及脑内动脉的粥样硬化病变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危险的基础病变。
[0003]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位主要在血脉,其发生与饮食失调、年老体衰、七情内伤以及久病体虚有关,由于以上诸因素致使痰浊、瘀血阻于脉络,使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失于濡养而发病。
[0004]我们前期的研究(丛晓凤.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瘀体质的相关性分析及膏方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扶正化瘀膏方对血瘀体质患者面色、口唇颜色、脉象以及胸闷症状等中医症状的改善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血瘀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体质状态,有缩小颈动脉斑块的作用,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的作用。扶正化瘀膏方组方由基本方(桃仁泥90g、草红花90g、炒川芎150g、紫丹参150g、红景天120g、景天三七150g、赤白芍各150g、全当归150g、广郁金90g、潞党参150g、生熟薏仁各150g、淮山药150g、猪茯苓各150g、生炙黄芪各150g、甘草60g)临证加减而成,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兼有神疲乏力、自汗、易外感等肺卫气虚症状,酌情加入白人参、潞党参、防风之类益气固表药物;兼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项背酸痛等肾虚症状,加怀牛膝、熟地黄、肉苁蓉、盐杜仲、金狗脊、桑寄生等补肾药物;兼有夜寐欠安、心悸、胆怯易惊等心气不足、心神不安症状,加入茯神、夜交藤、酸枣仁、制远志、合欢花、合欢皮等宁心安神药物;兼有眩晕、头痛等症状,加入粉葛根、珍珠母、石决明、明天麻、嫩钩藤、蔓荆子、丝瓜络等平肝潜阳、通络止痛药物。
[0005]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组方配伍进一步调整优化,提升了扶正化瘀膏方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组合物。
[000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
[0008]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身10

20份、桃仁5

12份、川芎10

20份、丹参10

20份、红景天9

15份、红花5

12份、香附5

12份、三七3

9份、广郁金5

12份、赤芍9

15份、白芍9

15份、檀香3

8份、山药10

20份、熟地5

15份、猪苓10

20份、茯苓10

20份、生苡仁10

20份、炒苡仁10

20份、生黄芪10

20份、炙黄芪10

20份、太子参10

20份、甘草3

9份。
[0010]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身14

16份、桃仁8

12份、川芎14

16份、丹参14

16份、红景天10

14份、红花8

10份、香附8

10份、三七5

7份、广郁金8

10份、赤芍10

14份、白芍10

14份、檀香5

6份、山药14

16份、熟地9

11份、猪苓14

16份、茯苓14

16份、生苡仁14

16份、炒苡仁14

16份、生黄芪14

16份、炙黄芪14

16份、太子参14

16份、甘草5

7份。
[0011]更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身15份、桃仁9份、川芎15份、丹参15份、红景天12份、红花9份、香附9份、三七6份、广郁金9份、赤芍12份、白芍12份、檀香5份、山药15份、熟地10份、猪苓15份、茯苓15份、生苡仁15份、炒苡仁15份、生黄芪15份、炙黄芪15份、太子参15份、甘草6份。
[0012]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的常规载体。
[0013]更优选地,所述药学上的常规载体包括乳化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调味剂、着色剂、助溶剂。
[0014]作为另一优选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丸剂、片剂、合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膏剂或酒剂。
[0015]更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膏剂,还包含黄明胶10

20份、东阿胶10

20份、饴糖20

30份、白蜜20

30份、黄酒20

30份;或者还包含黄明胶10

20份、东阿胶10

20份、木糖醇20

30份、黄酒20

30份。
[0016]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7]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8]所述动脉粥样硬化为颈动脉、下肢动脉和/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0019]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
[0020]1、扶正化瘀膏方由中医基础方剂四君子汤、八珍汤、桃仁红花煎、桃红四物汤及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而来,本专利技术扶正化瘀膏方在原扶正化瘀膏方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得到。其中川芎、红景天、三七、桃仁、红花、当归身,活血化瘀功效显著,为君药。另与活血化瘀行气药,如檀香、香附、广郁金、丹参、白芍、赤芍协同使用,为臣药。兼顾使用益气健脾药物,太子参、茯苓、山药、生苡仁、炒苡仁、猪苓、生黄芪、炙黄芪,调补气血,为佐药。熟地补血养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各味药协同作用,相辅相成,共奏扶正祛邪,益气养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0021]2、本专利技术扶正化瘀膏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相比于原扶正化瘀膏方显著增强,且强于西药阿托伐他汀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汤剂的制备(一)
[0024]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当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身10

20份、桃仁5

12份、川芎10

20份、丹参10

20份、红景天9

15份、红花5

12份、香附5

12份、三七3

9份、广郁金5

12份、赤芍9

15份、白芍9

15份、檀香3

8份、山药10

20份、熟地5

15份、猪苓10

20份、茯苓10

20份、生苡仁10

20份、炒苡仁10

20份、生黄芪10

20份、炙黄芪10

20份、太子参10

20份、甘草3

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身14

16份、桃仁8

12份、川芎14

16份、丹参14

16份、红景天10

14份、红花8

10份、香附8

10份、三七5

7份、广郁金8

10份、赤芍10

14份、白芍10

14份、檀香5

6份、山药14

16份、熟地9

11份、猪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天唐嘉仪丛晓凤韦硕硕余承鸿余佩思朱蕴华黄正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