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4895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的原料包含:金钱草、穿破石、鸡内金、海金沙、穿山甲壳、蒲黄、虎杖、郁金、青皮、陈皮、槟榔、大黄、砂仁、姜黄、白芍、柴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组合物的用途,该组合物用于制备内服的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也提供了该药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按比例称量各药物原料,并将可清洗的原料洗净干燥,然后将全部原料研磨破碎,再加水煎煮,过滤后得到药液,进一步浓缩得到药膏,最后加工成口服的药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物可以用于针对多种类型的胆囊相关疾病的药剂中,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都有显著效果,可以使患者康复健康。使患者康复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肝的胆囊窝内),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与胆囊相关的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
[0003]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见于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急性胆囊炎的病死率为5%~10%,几乎均因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急性胆囊炎并发局限性穿孔,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发游离性穿孔,则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25%。
[0004]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因在临床上和影像学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故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胆囊息肉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0005]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0006]与胆囊相关的疾病,特别是胆结石和胆囊息肉,以及针对经常性发作的胆囊炎,现有的治疗方式一般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可分为一般手术和微创手术。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胆囊疾病,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胆囊,能快速根除病灶,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微创手术则只在腹部切三个2~3公分的小切口就可以了,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是微创手术很难将细小结石取出,还会诱发结石。
[0007]但是,目前国内与世界市场上都还没有采用中草药天然植物等成分的产品,加工生产的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病症,不需要手术就能使患者康复的药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该组合物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用于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不需要通过手术就能使患者康复。
[0009]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其中,该组合物的原料包含:金钱草、穿破石、鸡内金、海金沙、穿山甲壳、蒲黄、虎杖、郁金、青皮、陈皮、槟榔、大黄、砂仁、姜黄、白芍、柴胡。
[0010]上述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含:金钱草8~15份、穿破石8~15份、鸡内金5~8份、海金沙4~6份、穿山甲壳3~5份、蒲黄3~5份、虎杖3~5份、郁金3~5份、青皮2~4份、陈皮2~4份、槟榔2~4份、大黄2~4份、砂仁3~5份、姜黄3~5份、白芍3~5份、柴胡4~6份。
[0011]上述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含:金钱草10份、穿破石10份、鸡内金6份、海金沙5份、穿山甲壳4份、蒲黄4份、虎杖4份、郁金4份、青皮3份、陈皮3份、槟榔3份、大黄3份、砂仁4份、姜黄4份、白芍4份、柴胡5份。
[0012]上述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计包含:金钱草50g、穿破石50g、鸡内金30g、海金沙25g、穿山甲壳20g、蒲黄20g、虎杖20g、郁金20g、青皮15g、陈皮15g、槟榔15g、大黄15g、砂仁20g、姜黄20g、白芍20g、柴胡25g。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的用途,其中,所述的组合物用于制备内服的药剂。
[0014]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上述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为:按比例称量各药物原料,并将可清洗的原料洗净干燥,然后将全部原料研磨破碎,再加水煎煮,过滤后得到药液,进一步浓缩得到药膏,最后加工成口服的药剂。
[0015]上述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中,将浓缩得到的药膏,进一步干燥,最后磨碎得到冲剂颗粒。
[0016]上述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中,向浓缩得到的药膏中添加辅料,制成丸剂,或者通过压片,制成片剂。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及其用途与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专利技术利用生物制药等科技与高度提纯提取手段,经过中科院中医科学院配合验证,突破了胆囊相关疾病治疗和恢复的现有技术,能够有效地针对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结石等,可减轻胆囊疼痛,减少胆汁分泌,减小胆囊负担,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利胆清肝、消炎排石、理气除湿,可解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还具有起效迅速、效果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溶石效率高、不易复发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原料包含:该组合物的原料包含:金钱草、穿破石、鸡内金、海金沙、穿山甲壳、蒲黄、虎杖、郁金、青皮、陈皮、槟榔、大黄、砂仁、姜黄、白芍、柴胡。
[0021]其中,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味甘、咸,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0022]穿破石为桑科植物小柘树或柘树的根。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全年可采。挖出根后,削去支根,洗净,截段晒干,或开片晒干。淡微苦,凉。小柘树根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功能主治为:祛风利湿,活血通经。治风湿关节疼痛,黄疸,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跌打损伤,疔疮痈肿。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沙囊内壁。洗净,干燥。生用、炒用或醋制入药。性味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具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的功效。主治饮食积滞,小儿疳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原料包含:金钱草、穿破石、鸡内金、海金沙、穿山甲壳、蒲黄、虎杖、郁金、青皮、陈皮、槟榔、大黄、砂仁、姜黄、白芍、柴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含:金钱草8~15份、穿破石8~15份、鸡内金5~8份、海金沙4~6份、穿山甲壳3~5份、蒲黄3~5份、虎杖3~5份、郁金3~5份、青皮2~4份、陈皮2~4份、槟榔2~4份、大黄2~4份、砂仁3~5份、姜黄3~5份、白芍3~5份、柴胡4~6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含:金钱草10份、穿破石10份、鸡内金6份、海金沙5份、穿山甲壳4份、蒲黄4份、虎杖4份、郁金4份、青皮3份、陈皮3份、槟榔3份、大黄3份、砂仁4份、姜黄4份、白芍4份、柴胡5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胆囊炎胆结石息肉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博张建华刘彤王子畅陈颢天
申请(专利权)人:国鼎山河海南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