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911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包括:油墨槽,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油墨桶;计量泵,设置在第一管道上,控制油墨槽的油墨进量;溶剂桶,通过第二管道与油墨槽连通;电磁阀,设置在第二管道上,控制溶剂进量;进料管,两端分别与油墨槽和打印机进料口连通;第一循环泵,设置在进料管上,控制打印机的油墨进量;其腔体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出料管,两端分别与油墨槽和打印机印刷单元出料口连通;第二循环泵,设置在出料管上,控制打印机的油墨出量;控制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计量泵、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电磁阀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油墨粘度的自动化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油墨粘度的自动化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油墨粘度的自动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墨是印刷必不可少的生产原材料,其管理是影响印刷质量及实现环保要求的重要支撑。油墨粘度控制是油墨管理的核心,将油墨粘度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将很大程度提高印刷质量并节省油墨和稀释剂的使用量。目前现有的油墨管理过程中油墨及溶剂添加均需人工搬运,肩扛手提,现场往往会出现脏乱的状态。油墨、溶剂泄露、泼洒浪费严重,不符合环保要求。油墨挥发严重导致空气污染,工人长期作业将危害其身体健康。而且由于油墨粘度控制粗放,造成的浪费较多,对印刷质量造成的波动较大。油墨粘度的控制对调色师依赖严重,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槽(1),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油墨桶;计量泵(2),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控制油墨槽(1)的油墨进量;溶剂桶(3),通过第二管道与油墨槽(1)连通;电磁阀(4),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控制溶剂进量;进料管(6),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墨槽(1)和打印机进料口连通;第一循环泵(7),设置在所述进料管(6)上,控制打印机的油墨进量;其腔体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出料管(8),两端分别与所述油墨槽(1)和打印机印刷单元出料口连通;第二循环泵(10),设置在所述出料管(8)上,控制打印机的油墨出量;控制器,分别与压力传感器、计量泵(2)、第一循环泵(7)、第二循环泵(10)和电磁阀(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将压力传感器获得油墨的压力值转换成粘度值,根据预设的供墨粘度范围,调节计量泵(2)、第一气动隔膜泵、第二气动隔膜泵和电磁阀(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度传感器(5);所述粘度传感器(5)架设在油墨槽(1)内,实时检测并显示油墨槽(1)内的油墨粘度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泵(7)和第二循环泵(10)均为气动隔离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器(11);所述搅拌器(11)架设在所述油墨槽(1)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搅拌槽内油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油墨粘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8)与打印机印刷单元的出料口之间设置有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锐陈亮惠萌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