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8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1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包括格构梁模板和模板支撑装置,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格构梁模板下侧;格构梁模板包括底模单元、侧模单元和顶模,底模单元设置在悬空格构梁下侧,且与模板支撑装置配合,侧模单元为由四块相互配合侧模模板组成的支撑单元,且侧模模板与悬空格构梁的侧壁配合,顶模设置在悬空格构梁上侧;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底模单元下侧,包括荷载检测机构和支撑机构,荷载检测机构用于监测悬空格构梁浇筑时底模单元上的压力;本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通过格构梁模板和模板支撑装置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模板支立和固定困难、底模开缝漏浆、侧模涨模跑模的问题,具有使用简单方便、集成化程度高、支撑和浇筑精度控制效果好的特点。度控制效果好的特点。度控制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模板
,具体涉及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成熟,在一些考虑通风和散热的建筑结构中,人们通常将其平层设计成格构梁结构,这种结构由于自重小,底部开孔,通风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现在一些工业厂房中被广泛应用;
[0003]如在洁净室的楼板上大都设计有许多回风孔,借以将空气中的例如灰尘、悬浮颗粒等污染物排出,而为了配合各种使用需求,一般都会在建构楼板时,一并使楼板具有口径较大的回风孔,使楼板具有回风孔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种在灌浆前先设置许多格构梁模板的方法,可方便达到浇筑形成的楼板具有回风孔的目的;但这种结构在施工时,由于下部悬空,并没有支撑结构,导致工人在模板支立和固定时困难;同时由于底部模板承受所浇筑的混凝土的全部重力,容易造成底模开缝和漏浆等情况,影响浇筑质量;且相邻两个浇筑单元之间的侧模没有相应的支撑,容易由于浇筑的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侧模变形,影响浇筑质量,导致后期的通风板难以放入;
[0004]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检测控制底模压力、防止侧模变形且支撑效果好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来提高格构梁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通过格构梁模板和模板支撑装置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模板支立和固定困难、底模开缝漏浆、侧模涨模跑模的问题,具有使用简单方便、集成化程度高、支撑和浇筑精度控制效果好的特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包括格构梁模板和模板支撑装置,所述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格构梁模板的下侧;
[0008]所述格构梁模板包括底模单元、侧模单元和顶模,所述底模单元设置在悬空格构梁的下侧,且与模板支撑装置配合使用,所述侧模单元为由四块相互配合使用的侧模模板组成的支撑单元,且侧模模板与悬空格构梁的侧壁配合使用,所述顶模设置在悬空格构梁的上侧,且与侧模模板通过螺栓件连接;
[0009]所述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底模单元的下侧,包括荷载检测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荷载检测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的上侧,用于监测悬空格构梁浇筑时底模单元上的压力。
[0010]优选的,所述的底模单元包括底模支撑模板和浇筑模板,所述底模支撑模板为设置在浇筑模板下侧的镂空模板,且在底模支撑模板上设置有若干减重孔,相邻两个底模支撑模板之间通过底模连接件和底模连接栓连接,且底模支撑模板通过连接件与侧模模板连接,所述浇筑模板为内侧面为光面的模板,且浇筑模板通过定位栓固定在悬空格构梁下侧的底模支撑模板上。
[0011]优选的,所述的侧模模板包括模板本体,以及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的且相互连接的上连接板、侧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其中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侧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模板本体的上、下和左右两侧,且所述模板本体的外侧面为光面,在模板本体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加强肋板。
[0012]优选的,所述的上连接板上还开设有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槽与对称设置在顶模上的第二调节槽配合使用,所述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均与螺栓件配合使用;且在所述下连接板和侧连接板上均设置有螺栓连接孔,其中设置在下连接板上的螺栓连接孔与设置在底模支撑模板上的连接孔配合使用,设置在侧连接板上的螺栓连接孔与设置在同一单元上的相邻侧模模板上的侧连接板上的螺栓连接孔配合使用。
[0013]优选的,所述的侧连接板与模板本体的夹角a为45
°
;所述顶模的内侧还对称设置有切角角钢。
[0014]优选的,所述的同一侧模单元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模模板之间还设置有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包括轴距调节组件、螺纹套管、连杆、辅助定位脚和支撑组件,所述轴距调节组件设置在连接管内,包括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一阻尼调节盘,所述第一斜齿轮安装在螺纹套管的末端,且与第二斜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设置在第一阻尼调节盘连轴的末端,且所述螺纹套管与连接管通过轴承连接,通过第一阻尼调节盘带动螺纹套管转动,且在所述螺纹套管内设置有内螺纹与连杆的外螺纹配合使用,所述辅助定位脚的尾端设置有螺纹杆与连杆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第一连轴、第二连轴、调节单元、固定连接件和滑动连接件,所述支撑脚设置在第一连轴的末端,且与第一连轴的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连轴的另一端与滑动连接件铰接连接,所述滑动连接件通过调节单元活动套设在螺纹套管上;所述固定连接件通过固定销固定设置在连杆上,且与第二连轴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轴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一连轴中部的铰接点铰接连接,且在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滑动连接件之间的连杆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
[0016]优选的,所述的调节单元设置在螺纹套管上,包括第二阻尼调节盘、驱动件和第三直齿轮,驱动件活动设置在螺纹套管的空腔内,所述第三直齿轮通过第二阻尼调节盘的连轴转动设置在螺纹套管的内腔中,且与设置在驱动件尾部的齿条相互啮合,通过第二阻尼调节盘带动驱动件在螺纹套管的内腔中运动,且在所述驱动件上对称设置有推板凸起,所述推板凸起与设置在螺纹套管上的调节槽配合使用,推动滑动连接件运动。
[0017]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脚手架、调平支撑板、调平控制件和底模撑板,所述底模撑板设置在底模支撑模板的下侧,包括横梁、纵梁和支撑钢板件,所述横梁与纵梁呈“十字”形焊接连接,所述支撑钢板件为焊设在横梁和纵梁上侧的连续的梯形钢板件,且与底模支撑模板的下表面相互接触;所述调平控制件设置在底模撑板的下侧,且与底模撑板通过支撑件连接,所述支撑件设置在调平控制件的活塞杆末端,且所述调平控制件设置在调平支撑板上,所述调平支撑板设置在脚手架的上侧。
[0018]优选的,所述的支撑件设置在横梁与纵梁的交叉处,且在支撑件的中心处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设置在底模撑板下端的限位柱配合使用,且所述调平控制件通过固定件和螺栓件与调平支撑板连接;所述荷载检测机构包括压力应变片和PC控制端,所述压力应变片设置在限位槽内,且与PC控制端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0020](1)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包括格构梁模板和模板支撑装置,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格构梁模板的下侧,用于对格构梁模板进行支撑,所述格构梁模板通过对侧模进行单元化设计,利用底模单元和顶模将侧模单元连接,形成模板体系,有效解决了模板支立和固定困难的问题,且通过单元化的侧模设计和镂空的底模支撑模板的设计,有效的减轻了悬空格构梁模板的体积,减轻了模板支撑装置的负担;
[0021](2)本装置通过侧模模板、顶模、底模支撑模板和浇筑模板的结构设计,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清水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完成悬空格构梁的一次成型,节省了施工时间;
[0022](3)同时本装置通过在同一侧模单元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模模板之间设置支撑机构,在使用时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构梁模板和模板支撑装置,所述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格构梁模板的下侧;所述格构梁模板包括底模单元(2)、侧模单元和顶模(4),所述底模单元(2)设置在悬空格构梁(1)的下侧,且与模板支撑装置配合使用,所述侧模单元为由四块相互配合使用的侧模模板(3)组成的支撑单元,且侧模模板(3)与悬空格构梁(1)的侧壁配合使用,所述顶模(4)设置在悬空格构梁(1)的上侧,且与侧模模板(3)通过螺栓件(5)连接;所述模板支撑装置设置在底模单元(2)的下侧,包括荷载检测机构和支撑机构(8),所述荷载检测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8)的上侧,用于监测悬空格构梁浇筑时底模单元(2)上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模单元包括底模支撑模板(21)和浇筑模板(23),所述底模支撑模板(21)为设置在浇筑模板(23)下侧的镂空模板,且在底模支撑模板(21)上设置有若干减重孔(22),相邻两个底模支撑模板(21)之间通过底模连接件(24)和底模连接栓(25)连接,且底模支撑模板(21)通过连接件(5)与侧模模板(3)连接,所述浇筑模板(23)为内侧面为光面的模板,且浇筑模板(23)通过定位栓固定在悬空格构梁(1)下侧的底模支撑模板(2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模模板(3)包括模板本体(37),以及与模板本体(37)一体成型的且相互连接的上连接板(31)、侧连接板(32)和下连接板(35),其中所述上连接板(31)、下连接板(35)和侧连接板(32)分别设置在模板本体(37)的上、下和左右两侧,且所述模板本体(37)的外侧面为光面,在模板本体(37)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加强肋板(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连接板(31)上还开设有第一调节槽(33),所述第一调节槽(33)与对称设置在顶模(4)上的第二调节槽(41)配合使用,所述第一调节槽(33)和第二调节槽(41)均与螺栓件(5)配合使用;且在所述下连接板(35)和侧连接板(32)上均设置有螺栓连接孔(34),其中设置在下连接板(35)上的螺栓连接孔(34)与设置在底模支撑模板(21)上的连接孔配合使用,设置在侧连接板(32)上的螺栓连接孔(34)与设置在同一单元上的相邻侧模模板(3)上的侧连接板(32)上的螺栓连接孔(34)配合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连接板(32)与模板本体(37)的夹角a为45
°
;所述顶模(4)的内侧还对称设置有切角角钢(4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空格构梁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一侧模单元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模模板(3)之间还设置有顶撑机构(7),所述顶撑机构(7)包括轴距调节组件(71)、螺纹套管(72)、连杆(73)、辅助定位脚(74)和支撑组件,所述轴距调节组件(71)设置在连接管(711)内,包括第一斜齿轮(712)、第二斜齿轮(714)和第一阻尼调节盘(715),所述第一斜齿轮(712)安装在螺纹套管(72)的末端,且与第二斜齿轮(714)相互啮合,所述第二斜齿轮(714)设置在第一阻尼调节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鸿伟马宏斌马扬威朱毅樊萌安小青牛一倬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