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降低功率器件内应力的外延片制作方法及外延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功率器件内应力的外延片制作方法及外延片。
技术介绍
[0002]衬底,指基于半导体单晶材料,如单晶硅制备而成的晶圆片,其在半导体器件中通常作为基底承载上方的有源器件。通常情况下,衬底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对单晶材料进行切片、打磨、抛光形成。外延层,指基于外延工艺在衬底上方形成的结构。其通常是在加工好的单晶衬底上方生长形成一层新的单晶层,进而改善整体结构的电气特性。一般来说,通过制备外延层可以实现集电区高击穿电压,小串联电阻,小饱和压降要小的要求,因此外延层的生产过程在半导体器件的制造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已存在有相应的在衬底上方制备单晶材料外延层的相关制备工艺。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为实现较好的电气性能,在制作外延层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选择异质外延。由于异质外延与衬底之间晶格不匹配,进而使得衬底与外延层之间存在有较高的应力。这导致了器件良品率和寿命较低的问题。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降低功率器件内应力的外延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一衬底,所述衬底为第一材质;于所述衬底的表面蚀刻形成多个第一沟槽;于所述衬底上方形成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第二材质;于所述缓冲层的表面蚀刻形成多个第二沟槽;于所述缓冲层表面形成一外延层,以形成一外延片;所述外延层为第三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在垂直方向上相互错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均采用湿法蚀刻方法形成;所述湿法蚀刻方法具体包括:于器件的部分表面涂覆光刻胶,以暴露预设的沟槽形成区域;对所述器件进行湿法蚀刻以形成沟槽;去除所述光刻胶,对所述器件进行清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延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质为硅或蓝宝石或氮化镓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信甫,黄茂烘,唐宝国,
申请(专利权)人:至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