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843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及显示设备,背光恒流驱动电路与主板以及灯条连接,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包括:恒流控制模块与升压反馈模块;恒流控制模块与灯条连接,恒流控制模块用于对灯条的阴极电压进行检测;升压反馈模块分别与恒流控制模块以及灯条连接,升压反馈模块用于根据灯条的阴极电压对灯条的供电电压进行调节;恒流控制模块还与主板连接,恒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主板输出的使能信号以及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直流调光电流至灯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流过灯条的电流为稳定的直流电流,不存在开关交替,从而避免了PWM调光方式中PWM调光频率与屏玻璃场频不同步时所导致的屏幕出现滚动干扰的问题,即避免了屏闪问题。即避免了屏闪问题。即避免了屏闪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及显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显示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是成本更优、发光效率更高的方式之一。根据现有的背光技术,基本都是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调光,其频率在100

20KHz范围内,通过调节PWM占空比可以调整背光电流大小变化,占空比越大,LED灯条电流也越大,占空比越小,则LED灯条电流也越小。
[0003]然而,当PWM调光频率与屏玻璃场频不同步时,会导致屏幕出现滚动干扰问题。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开关电源及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PWM调光方式中PWM调光频率与屏玻璃场频不同步时所导致的屏幕出现滚动干扰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与主板以及灯条连接,其包括:恒流控制模块与升压反馈模块;其中,
[0008]所述恒流控制模块与所述灯条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进行检测;
[0009]所述升压反馈模块分别与所述恒流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灯条连接,所述升压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对所述灯条的供电电压进行调节;
[0010]所述恒流控制模块还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板输出的使能信号以及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直流调光电流至所述灯条。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对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进行检测,所述升压反馈模块根据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对所述灯条的供电电压进行调节,以为所述灯条提供合适的供电电压。同时,所述恒流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主板输出的使能信号以及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直流调光电流至所述灯条,以保证流过灯条的电流为稳定的直流电流,不存在开关交替,从而避免了PWM调光方式中PWM调光频率与屏玻璃场频不同步时所导致的屏幕出现滚动干扰的问题,即避免了屏闪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升压反馈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稳压源;其中,
[0013]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灯条的供电电压,并与所述灯条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
接;
[0014]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0015]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电压反馈端连接;
[0016]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
[0017]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源的正极接地,所述稳压源的参考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共接端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升压反馈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光耦;其中,
[0019]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光耦的供电电压,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光耦的第一引脚连接;
[0020]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稳压源的负极以及所述光耦的第二引脚连接;
[0021]所述光耦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分别与开关电源芯片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恒流控制芯片;其中,所述恒流控制芯片具有电压反馈脚、使能信号脚、脉宽调制信号脚以及若干电源引脚;
[0023]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电压反馈脚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脚用于对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进行检测;
[0024]所述使能信号脚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使能信号脚用于接收所述主板输出的使能信号;
[0025]所述脉宽调制信号脚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脉宽调制信号脚用于接收所述主板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
[0026]所述电源引脚与所述灯条的阴极连接。
[002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恒流控制芯片包括:数模转换单元,所述数模转换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板以及所述灯条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主板输出的脉宽调制信号转换为直流调光电流。
[002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数模转换单元包括:比较器、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七电阻以及若干开关管;其中,
[0029]所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接入脉宽调制信号,所述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开关连接;
[0030]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均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
[0031]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灯条的阴极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003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恒流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3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高电平信号时导通。
[0034]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其包括:滤波模块、整流模块、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以及如上述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中,
[0035]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滤波模块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滤波后输
出至所述整流模块;
[0036]所述整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变压器以及所述第二变压器连接,用于将整流后得到的直流电分别输出至所述第一变压器与所述第二变压器;
[0037]所述第一变压器用于与主板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用于为所述主板提供供电电压;
[0038]所述第二变压器分别与所述灯条以及所述背光恒流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用于为所述灯条提供供电电压。
[003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输入的交流电经滤波整流后一路经第一变压器输出给主板供电,另一路径第二变压器采用直推的方式给灯条供电,并通过背光恒流驱动电路来调节所述灯条的供电电压,这样可以省掉一级DC/DC电路,提高能量转换能效,降低电源成本。
[0040]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开关电源。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开关电源的原理架构图。
[004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背光恒流驱动电路的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恒流驱动电路,与主板以及灯条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控制模块与升压反馈模块;其中,所述恒流控制模块与所述灯条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进行检测;所述升压反馈模块分别与所述恒流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灯条连接,所述升压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对所述灯条的供电电压进行调节;所述恒流控制模块还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板输出的使能信号以及脉宽调制信号输出直流调光电流至所述灯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反馈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以及稳压源;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灯条的供电电压,并与所述灯条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稳压源的正极接地,所述稳压源的参考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共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反馈模块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光耦;其中,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入所述光耦的供电电压,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光耦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稳压源的负极以及所述光耦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光耦的第三引脚与第四引脚分别与开关电源芯片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恒流控制芯片;其中,所述恒流控制芯片具有电压反馈脚、使能信号脚、脉宽调制信号脚以及若干电源引脚;所述恒流控制芯片的电压反馈脚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压反馈脚用于对所述灯条的阴极电压进行检测;所述使能信号脚与所述主板连接,所述使能信号脚用于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伟胡向峰黄德强盘桥富杨文祥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