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8201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包括:选取需要压缩加密的原始文件;使用压缩算法模块和第一加密算法模块对原始文件进行干扰算法后再进行压缩处理,使用第二加密算法模块进行再次加密并获得文件尾记录,使用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对文件尾记录进行加密,在加密过程中使用一对一秘钥进行加密后再次压缩;解压过程中使用与加密的一对一秘钥记录对再次加密压缩后的文件信息进行解密解压处理,并通过压缩还原算法模块进行解密解压处理,输出原始所有文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压缩关键文件节约空间状态下,对文件进行加密并对加密文件的文件信息进行再加密,解密工具只能一对一解密对应的加密文件,从而保障了文件安全性。了文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据压缩加密
,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我们经常需要一种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数据,防止数据被泄露或者破坏。因此,在客观上就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机密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数据加密,加密技术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其基本的设计思想是把欲发送的数据经过加密算法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授权的接受者用相应的解密算法变换恢复数据,不合法的接收者对数据不可见或不理解,从而达到信息安全的目的,另外,在如今数据爆炸的时代,各种数据量大幅增长,为节省存储空间及传输效率,往往有必要对文件进行压缩处理。
[0003]目前,文件加密一般都使用RAR、ZIP、7Z等公共的压缩以及使用密码方式,对于重要机密关键文件而言,压缩人员可能会因为忘记设置密码或密码过于简单或因为网上针对不同版本的压缩软件的漏洞攻击或因为丢失移动硬盘等导致文件泄密,网络和市场上还没有一种可以进行复合压缩加密并对压缩信息进行二次加密的结合手段来保全关键文件的安全性,文件的远距离离线载体传输,也无法保证100%安全到达,就存在遗失风险和泄露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保证压缩关键文件节约空间状态下,对文件进行加密并对加密文件的文件信息进行再次加密,从而保障文件安全性的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所述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包括压缩加密工具块以及相应的解密解压工具块,其中,所述压缩加密工具块包括压缩算法模块、第一加密算法模块、第二加密算法模块、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合并文件流模块,所述解密解压工具块包括秘钥模块与解密解压算法模块,所述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选取需要压缩加密的文件作为原始文件;
[0008]S2:使用压缩算法模块和第一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1中的原始文件进行干扰算法后再进行压缩处理并输出第一文件流,使用第二加密算法模块对第一文件流的文件信息进行再次加密并获得文件头记录、文件尾记录、第二文件流,使用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对文件尾记录进行加密并输出一对一秘钥记录和第三文件流,然后通过合并文件流模块对文件头记录、第二文件流、第三文件流进行合并得到最终压缩加密文件;
[0009]S3:使用解密秘钥模块对加密压缩后的文件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文件结构信
息,并通过解密信息还原出原始文件压缩流,最后再次使用压缩还原算法模块对最终压缩加密文件进行解压还原处理;
[0010]S4:输出原始所有文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
[0012]S201:使用第一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1中的原始文件信息加密,再通过压缩算法模块处理后输出第一文件流;
[0013]S202:使用第二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201中的第一文件流加密处理输出文件头记录、第二文件流、文件尾记录;
[0014]S203:使用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202中的文件尾记录进行再次加密输出解密得一对一秘钥记录和第三文件流;
[0015]S204:使用合并文件流模块对步骤S202中输出的文件头记录、第二文件流以及步骤S203中输出的第三文件流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最终压缩加密文件。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子步骤:
[0017]S301:对加密压缩文件读取文件尾记录信息,根据文件头记录信息获取步骤S203中的文件尾记录信息;
[0018]S302:除去文件尾记录和文件头记录信息后的文件流,使用步骤S202方法对应的解密算法得到解密后的文件压缩流;
[0019]S303:使用压缩还原算法模块结合步骤S301输出的文件头记录解读出文件干扰信息,单个文件抛出干扰信息后输出原始文件。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01中的第一文件流中添加有随机干扰数据,并在所述步骤S303中抛弃随机干扰数据。
[0021]进一步地,所述随机干扰数据由MD5字符串和随机长度字符串构成。
[0022]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02中的第二文件流中进行快速的加密算法,并在所述步骤S302中解密数据流。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密算法模块采用加盐HASH算法模型或XXTEA算法模型。
[0024]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03中的第三文件流中添加有一对一的复杂加密算法,并在所述步骤S301中使用一对一的秘钥进行解密得到数据。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密算法模块采用与KV存储匹配的算法模型。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密算法模块采用RSA算法模型。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多样性加密手段,为文件进行了空间的压缩加密,更为整个压缩文件进行了多次保密加密,进一步减小文件占用空间,同时也实现了通过文件和解密工具的分离,通过分开发送压缩文件和解密工具能更加可靠的保护好需要解密的文件,实现每次加密对应一次唯一的解密工具,且解密工具只能解密对应的加密文件,做到一对一模式,从而使遗失文件存在泄露的可能性变小,加强了文件压缩后的密级复杂度,保障了文件的安全性。
[0029](2)本专利技术通过压缩加密关键过程步骤的设置,使用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对文件尾记录信息进行再次加密且输出一对一秘钥记录,以及使用合并文件流模块对文件头记录、第二文件流、第三文件流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最终压缩加密文件,不仅减小了文件占用空间,
而且输出的加密秘钥记录进一步增强了文件的安全性。
[0030](3)本专利技术通过解密解压关键过程步骤的设置,使用解密秘钥模块才能对一对一秘钥记录进行解密,实现了每次加密对应一次唯一的解密工具,实现了对文件一对一的保护。
[0031](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加密过程中的文件增加随机干扰数据,增强了对文件的加密保护,同时随机干扰数据由MD5字符串和随机长度字符串构成,进一步增强了密级复杂度。
[0032](5)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的加盐HASH算法模型或XXTEA算法模型进行加密,同时通过采用RSA算法模型进行再次加密,这些算法模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移植性强,扛解压性强,很好地实现了加密功能。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安全工具实现方法流程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加密关键过程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解密解压关键过程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加密日志信息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解密解压日志信息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包括压缩加密工具块以及相应的解密解压工具块,其中,所述压缩加密工具块包括压缩算法模块、第一加密算法模块、第二加密算法模块、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合并文件流模块,所述解密解压工具块包括秘钥模块与解密解压算法模块,所述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需要压缩加密的文件作为原始文件;S2:使用压缩算法模块和第一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1中的原始文件进行干扰算法后再进行压缩处理并输出第一文件流,使用第二加密算法模块对第一文件流的文件信息进行再次加密并获得文件头记录、文件尾记录、第二文件流,使用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对文件尾记录进行加密并输出一对一秘钥记录和第三文件流,然后通过合并文件流模块对文件头记录、第二文件流、第三文件流进行合并得到最终压缩加密文件;S3:使用解密秘钥模块对加密压缩后的文件信息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文件结构信息,并通过解密信息还原出原始文件压缩流,最后再次使用压缩还原算法模块对最终压缩加密文件进行解压还原处理;S4:输出原始所有文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对一的压缩加解密关键文档安全工具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子步骤:S201:使用第一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1中的原始文件信息加密,再通过压缩算法模块处理后输出第一文件流;S202:使用第二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201中的第一文件流加密处理输出文件头记录、第二文件流、文件尾记录;S203:使用第三加密算法模块对步骤S202中的文件尾记录进行再次加密输出解密得一对一秘钥记录和第三文件流;S204:使用合并文件流模块对步骤S202中输出的文件头记录、第二文件流以及步骤S203中输出的第三文件流进行合并处理得到最终压缩加密文件。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波韩梅陈根余乔小斐秦博何蔼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四威功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