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及繁育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775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及繁育方法,所述繁育装置包括若干繁育组件,每个繁育组件包括第一繁育盒和第二繁育盒,所述第一繁育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扣合在盒体上,盒盖开设有若干开孔,以便蒲螨爬出,第二繁育盒与第一繁育盒结构相同,但尺寸大于第一繁育盒,以便第一繁育盒放置能够在第二容培育的容纳空腔中,同时第一繁育盒底部固定在第二繁育盒的底部中央,两者的容纳空腔皆能够用于放置繁育用的寄主。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循环利用,减少蒲螨的受损程度避免蒲螨的逃逸而对人体产生威胁,并且为蒲螨的批量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量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量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及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华甲虫蒲螨繁育
,具体涉及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及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chong (Yu and Zhang)是我国本土特有的一种优势外寄生性螨,能寄生鳞翅目、鞘翅目和同翅目等群居和隐蔽性害虫,被称为“蛀虫杀手”,是中国的优良天敌资源。蒲螨胎生且个体微小,体长仅200

350 μm,具有繁殖快、毒力强、雌雄比极高和容易饲养等特点。蒲螨在搜寻过程中,由于个体势优,能够悄悄靠近寄主不被发现,寄生时偏好寄生寄主节间膜处,通过叮咬将蛰针刺入寄主表皮,向寄主体内注射特异性蛋白神经毒素进行永久性麻痹,后以寄主血淋巴为食,蒲螨含有对寄主昆虫高毒而对哺乳动物安全的神经毒素,该毒素注射到寄主体内使其产生不可逆麻痹即死亡。1只300 ng的蒲螨寄生30 min可麻痹致死6

7 mg重的白蚁;单头蒲螨只需叮咬合欢巢蛾幼虫15 min就能将其麻痹,接螨后48 h, 合欢巢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100%;对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24 h寄生率高达100%;对双条杉天牛1

2龄幼虫防治效果达83%,对3

4龄防治效果达87.7%;仅3头中华甲虫蒲螨寄生48 h能100%致死草地贪夜蛾1

3龄幼虫,40头蒲螨寄生48 h能100%致死草地贪夜蛾1

5龄幼虫和预蛹、致死60%卵和40%蛹,中华甲虫蒲螨还能寄生致死草地贪夜蛾成虫。综上所述,蒲螨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防资源。由于蒲螨是一种外寄生性螨,和一般螨不同的是蒲螨属于胎生,刚产出的雌蒲螨与雄蒲螨交配后,雌蒲螨开始觅食,当搜寻到合适寄主后,蒲螨就附着在寄主表面通过蛰针刺吸寄主血淋巴为食,在温度25
±
1℃,湿度70
±
5%,L14: D10 h条件下,取食24 h 后,蒲螨的腹部变大成乳白色,3d后,腹部大到使蒲螨行动不便,之后几天直至产新螨,蒲螨只能固定在一个点,凡受到外界一点震动,就会导致蒲螨从寄主体表脱落,腹部破碎无法发育,而马铃薯块茎蛾对棉片具有很强的驱性,到老熟幼虫阶段就会主动钻入棉片里化蛹,用棉片包裹的马铃薯块茎蛾正好起到固定虫体和保护的功能,缓解了蒲螨膨腹体受震动脱落的问题。
[0003]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属鳞翅目麦蛾科。国内分布于14个省(区),以云、贵、川等省受害较重。主要为害马铃薯、烟草、茄子等。本专利技术中的繁育中华甲虫蒲螨的方法对象是以取食马铃薯寄主的老熟幼虫,目前还未见报道。中华甲虫蒲螨喜好在马铃薯块茎蛾老熟幼虫上寄生,可能因为中华甲虫蒲螨最初的自然寄主是钻蛀性的小蠹虫,而马铃薯块茎蛾在田间和贮藏期间也是以幼虫蛀食危害,所以小蠹虫和马铃薯块茎蛾在习性方面具有有相似性,所以导致中华甲虫蒲螨在马铃薯块茎蛾上寄生良好,给中华甲虫蒲螨找到了一个适宜的替代寄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蒲螨的寄生特殊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及繁育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包括若干繁育组件,每个繁育组件包括第一繁育盒和第二繁育盒,所述第一繁育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扣合在盒体上,盒盖开设有若干开孔,以便蒲螨爬出,第二繁育盒与第一繁育盒结构相同,但尺寸大于第一繁育盒,以便第一繁育盒放置能够在第二容培育的容纳空腔中,同时第一繁育盒底部固定在第二繁育盒的底部中央,两者的容纳空腔皆能够用于放置繁育用的寄主。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繁育盒和第二繁育盒中任一的容纳空腔放置寄主或者两者同时放置寄主。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寄主饲养装置,所述寄主饲养装置内部放置用于收集活体寄主的棉片和若干培育寄主的食物;寄主饲养装置主体为尼龙管搭建而成的笼子,其主体外部套有透风防护罩,以防寄主逃逸,透风防护罩顶部设有拉链,方便更换食物,其下部还设有另一根拉链,方便取出饲养好符合要求的寄主;棉片放置在寄主饲养装置底部高脚架起的空间内,与上方的食物隔开。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寄主为马铃薯块茎蛾老熟幼虫,利用老熟幼虫对棉花有趋性,采用棉片收集马铃薯块茎蛾老熟幼虫。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展示盒,所述展示盒用于放置培育好的蒲螨,展示盒上部封盖采用防水材料,且超过展示盒主体边缘起到保护主体作用;展示盒顶部设有挂钩和二维码,方便挂放以及让感兴趣的人们扫码了解蒲螨和马铃薯块茎蛾的生物学特征。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挂钩采用经打蜡处理过的纸绳,不易受雨水溶解且易降解对环境友好。
[0011]进一步的,所述展示盒的正面贴有蒲螨的高清图,背面贴有关于蒲螨的相关说明信息;两侧面开有小圆孔,小圆孔外部附有一层贴纸封住,方便揭开,进行释放。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准备繁育盒:准备大小两种型号的盒盖开孔的第一繁育盒和第二繁育盒;步骤 S2,套盒固定:将第一繁育盒置于在第二繁育盒里,并固定在第二繁育盒中间;步骤 S3,寄生:将寄生接螨后的马铃薯块茎蛾放入第一繁育盒中;步骤 S4,发育繁殖:约7天后,第一繁育盒里面产的蒲螨就开始向外部搜寻食物;步骤 S5,第二次寄生:将活体马铃薯老熟幼虫放入第二繁育盒中,第一繁育盒中产的螨会主动搜寻找到第二繁育盒中的寄主并寄生,让蒲螨寄生到寄主体表;步骤 S6,取出:被寄生约24小时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用于棉片收集取出;步骤S7,扩繁:把取出的马铃薯块茎蛾幼虫的虫体放入下一组的第一繁育盒中,如此循环达到室内扩繁效果。
[0013]进一步的,所述繁育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8,选择展示盒:展示盒上部封盖采用防水材料,且超过展示盒主体边缘起到保护主体作用;展示盒顶部设有挂钩和二维码,方便挂放在枝条上以及让感兴趣的人们扫码了解蒲螨和马铃薯块茎蛾的生物学特征;展示盒的两侧面开有小圆孔,小圆孔外部附有一层贴纸封住,方便揭开,进行释放;步骤S9,装盒密封:将寄生有蒲螨的棉片放入展示盒中,并将展示盒盖合密封;
步骤S10,贴标签展示:,展示盒表面贴上产品标签;最后将产品进行展示并宣传。
[001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循环利用,减少蒲螨的受损程度避免蒲螨的逃逸而对人体产生威胁,并且为蒲螨的批量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繁育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寄主饲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展示盒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第一繁育盒,2

第二繁育盒,3

寄主饲养装置,3a

高脚,4

展示盒,5

寄主,6

棉片,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繁育组件,每个繁育组件包括第一繁育盒和第二繁育盒,所述第一繁育盒包括盒盖和盒体,盒盖扣合在盒体上,盒盖开设有若干开孔,以便蒲螨爬出,第二繁育盒与第一繁育盒结构相同,但尺寸大于第一繁育盒,以便第一繁育盒放置能够在第二容培育的容纳空腔中,同时第一繁育盒底部固定在第二繁育盒的底部中央,两者的容纳空腔皆能够用于放置繁育用的寄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繁育盒和第二繁育盒中任一的容纳空腔放置寄主或者两者同时放置寄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寄主饲养装置,所述寄主饲养装置内部放置用于收集活体寄主的棉片和若干培育寄主的食物;寄主饲养装置主体为尼龙管搭建而成的笼子,其主体外部套有透风防护罩,以防寄主逃逸,透风防护罩顶部设有拉链,方便更换食物,其下部还设有另一根拉链,方便取出饲养好符合要求的寄主;棉片放置在寄主饲养装置底部高脚架起的空间内,与上方的食物隔开。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寄主为马铃薯块茎蛾老熟幼虫,利用老熟幼虫对棉花有趋性,采用棉片收集马铃薯块茎蛾老熟幼虫。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展示盒,所述展示盒用于放置培育好的蒲螨,展示盒上部封盖采用防水材料,且超过展示盒主体边缘起到保护主体作用;展示盒顶部设有挂钩和二维码,方便挂放以及让感兴趣的人们扫码了解蒲螨和马铃薯块茎蛾的生物学特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华甲虫蒲螨的繁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采用经打蜡处理过的纸绳,不易受雨水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锋陈亦钗田太安杨茂发叶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