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537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所述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包括第一隔档件,与断路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隔档件包覆在所述断路器的手柄转轴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手柄转轴间隔设置。第二隔档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档件包覆在所述第一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隔档件间隔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包括上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断路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及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断路器一般由壳体和接线系统构成。接线系统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电磁装置、双金属元件、传动机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装置。断路器一般都具有保护功能,即当有故障电流时,电磁装置或双金属元件能够检测到过电流,之后,电磁装置或双金属元件推动传动机构带动动触头和静触头打开,从而断开电路。在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断开过程中会产生电弧,对断路器内部的元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也可能从壳体与手柄处泄露,对用电设备和操作人员造成一定伤害,存在安全隐患。施工或装修时,断路器外部的尘土和砂石也可能经由壳体与手柄的连接处进入断路器内部,造成断路器的接触不良。尤其是随着智能断路器的发展,对用电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断路器虽然有一些隔弧措施,如有一层隔板、二层隔板、或利用磁轭与周边围栏防护,但阻挡防御的效果有限,不够彻底,仍存在电弧从手柄泄露的风险。
[0003]因此,亟需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能够基本上阻隔电弧泄露至断路器的壳体外,保证断路器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有效减少断路器外部的尘土和砂石进入断路器内部,造成断路器接触不良的问题。
[0005]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包括:第一隔档件,与断路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隔档件包覆在所述断路器的手柄转轴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手柄转轴间隔设置;第二隔档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档件包覆在所述第一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隔档件间隔设置。
[0006]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档件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隔档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档件包括:第一隔档部,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二隔档部,与所述第一隔档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档部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二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档部的上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断路器的传动机构穿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手柄转轴传动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和传动杆,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手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
[0008]可选地,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隔档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档件包括:第三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部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隔档部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四隔档部,与所述第三隔档部连接,所述第四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部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部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隔档部的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传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凹槽后与所述手柄转轴传动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四隔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二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
[0010]可选地,还包括第三隔档件,所述第三隔档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三隔档件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隔档件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隔档件包括:第五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档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隔档部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六隔档部,与所述第五隔档部连接,所述第六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四隔档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四隔档部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六隔档部的上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传动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一凹槽后与所述手柄转轴传动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六隔档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三凹槽对应设置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三间隙,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三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三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并且,所述第三凹槽的上侧面低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设置,用于避让所述底座相对所述壳体的转动。
[0013]可选地,还包括第四隔档件,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电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间隔设置;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件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间隔设置,所述传动机构与
所述电磁装置相邻设置;静触头,设置在所述电磁装置的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侧上,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静触点;动触头,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上,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动触点,当所述传动机构相对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动触点能够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所述第四隔档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朝向所述电磁装置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动触点与所述第二隔档件之间。
[0014]可选地,当所述静触点与所述动触点接触后,所述第四隔档件与所述静触头之间具有0.05

0.1mm的间隙并位于所述电磁装置的顶杆的一侧。
[0015]可选地,所述第四隔档件的上侧和/或下侧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0.5

2mm的间隙。
[0016]可选地,所述第四隔档件设置有多个。
[0017]可选地,还包括第五隔档件,所述第五隔档件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的第七隔档部和第八隔档部,所述第七隔档部与所述第八隔档部对应设置,并且,所述第七隔档部与所述第八隔档部之间设置有第四间隙,所述静触头位于所述第四间隙中,所述静触头的上侧与所述第八隔档部抵接,所述静触头的下侧与所述第七隔档部抵接。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五隔档件还包括第九隔档部,所述第九隔档部设置在所述第七隔档部的靠近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九隔档部的远离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静触头包括触头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触头本体的靠近所述第二隔档件的一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触头本体之间形成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档件(2),与断路器的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包覆在所述断路器的手柄转轴(310)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手柄转轴(310)间隔设置;第二隔档件(3),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包覆在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隔档件(2)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档件(2)包括:第一隔档部(21),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一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二隔档部(22),与所述第一隔档部(21)连接,所述第二隔档部(22)设置在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二侧并与所述手柄转轴(310)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档部(22)的上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21),所述断路器的传动机构(400)穿过所述第一凹槽(221)与所述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档部(22)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221)对应设置的第一凸起(222),所述第一凸起(222)与所述第一凹槽(22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传动机构(400)包括底座(410)和传动杆(420),所述底座(410)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420)的一端与所述底座(410)转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手柄转轴(310)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420)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隔档件(3)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隔档件(3)包括:第三隔档部(31),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部(21)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隔档部(21)的第一侧间隔设置;第四隔档部(32),与所述第三隔档部(31)连接,所述第四隔档部(32)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档部(22)的朝向所述壳体中部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二隔档部(22)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隔档部(32)的上侧开设有第二凹槽(321),所述传动杆(420)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凹槽(321)和所述第一凹槽(221)后与所述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档部(32)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槽(321)对应设置的第二凸起(322),所述第二凸起(322)与所述第二凹槽(32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传动杆(420)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二间隙之间间隙配合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隔档件(4),所述第三隔档件(4)与所述壳体连接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档件(2)的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上侧与所述壳体的上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下侧与所述壳体的下侧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二侧面均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隔档件(4)的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隔档件(4)包括:第五隔档部(41),设置在所述第三隔档部(31)的第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隔档部(31)的第一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五隔档部(41)的周侧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或连接;第六隔档部(42),与所述第五隔档部(41)连接,所述第六隔档部(42)设置在所述第四隔档部(32)的第二侧并与所述第四隔档部(32)的第二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六隔档部(42)的周侧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或连接,所述第六隔档部(42)的上侧开设有第三凹槽(421),所述传动杆(420)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凹槽(421)、所述第二凹槽(321)和所述第一凹槽(221)后与所述手柄转轴(310)传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弧隔离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隔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晶周广平熊周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脉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