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45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驱动缸,所述黄油筒的外端部连接有上压力腔轴,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位于上压力腔轴内的且沿上压力腔轴移动的上压力轴,且所述上压力轴上经限位套设有铜活塞胀套,所述上压力轴的外端部设有细长轴,所述上压力腔轴的外端部连接有平衡压力筒,所述细长轴上设有位于平衡压力筒内的活塞,所述平衡压力筒的外端部连接有下压力腔轴,所述细长轴的外端部连接有位于下压力腔轴内的下压力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卡钻位置分别输出上击和下击力,并且它能在高强度严苛环境多次使用,随钻使用,提高作业效率,为钻井作业中卡钻事故的处理节约了时间成本,可靠性高。可靠性高。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震击器
,具体为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施工作业、钻井中震击器作为常用工具常用于切割、钻磨、侧钻、打捞等作业, 其通常可分为机械式震击器和液压式震击器;在钻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卡钻事故。因此震击器在这时就尤为重要,而目前国内的震击器只能实现单向液压震击,对于一些复杂井况难以灵活运用,此外,普通液压震击器容易意外激发而导致落鱼事故。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驱动缸,所述驱动缸的外端部连接有主轴加长筒,所述主轴加长筒的端部连接连接有黄油筒,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位于黄油筒内的锤子,所述黄油筒的外端部连接有上压力腔轴,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位于上压力腔轴内的且沿上压力腔轴移动的上压力轴,且所述上压力轴上经限位套设有铜活塞胀套,所述上压力轴的外端部设有细长轴,所述上压力腔轴的外端部连接有平衡压力筒,所述细长轴上设有位于平衡压力筒内的活塞,所述平衡压力筒的外端部连接有下压力腔轴,所述细长轴的外端部连接有位于下压力腔轴内的下压力轴,所述上压力轴和下压力轴上经限位套均设有铜活塞胀套,所述下压力腔轴的外端部连接有下接头。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铜活塞胀套上设有油针。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压力腔轴的内部设有上端为腔径依次减小的内腔缩颈端。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压力腔轴的内部下端也为腔径依次减小的内腔缩颈端。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压力腔轴与平衡压力筒之间经上双公接头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平衡压力筒的外端部与下压力腔轴之间经下双公接头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接头与下部钻具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上压力轴和下压力轴在铜活塞胀套穿入的位置设有多个长椭圆槽型的流体通道。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双向液压震击器。此时,震击器会向上/向下震动;用于井底发生卡钻事在发生卡钻事故时能输送超重的双向冲击力当钻柱卡在井底,震击器会传递向上的力,当钻柱从井底解卡,震击器会传递向下的力;当遇到粘吸卡钻时,需要将钻具移动使钻具重新获
得循环与旋转故时,根据工作要求,可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卡钻位置分别输出上击和下击力,并且它能在高强度严苛环境多次使用,随钻使用,提高作业效率,为钻井作业中卡钻事故的处理节约了时间成本,可靠性高。
[0012]2、该种双向液压震击器在上击过程中,上提驱动轴,带动上压力轴携带限位套轻松通过上压力腔轴的内腔缩颈处,铜活塞胀套由于外径与此处上压力腔轴的内腔缩颈处直径几乎相等,受摩擦力,铜活塞胀套内孔端面紧贴上压力轴圆弧面,过流面积几乎被全部堵死。仅仅依靠油针与铜活塞胀套上孔的微小间隙过流,上部形成压力区,随着工具不断上提,压力越来越大,直到上压力轴上提至上压力腔缩颈结束位置,压力瞬间释放,实现上击作业。与此同时的下压力轴上的铜活塞胀套先通过下压力腔缩颈处,摩擦力使铜活塞胀套向下,与限位套接触,从而使铜活塞胀套端面与下压力轴圆弧面分开,使流体过下压力轴上的长椭圆槽流过,不形成压力区;其中下击过程与上击原理一致;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卡钻位置分别输出上击和下击力,并且它能在高强度严苛环境多次使用,随钻使用,提高作业效率,为钻井作业中卡钻事故的处理节约了时间成本,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的定位销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的细长轴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的下压力轴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的铜活塞胀套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的油针的安装示意图。
[0014]图中:1、驱动轴;2、驱动缸;3、定位销;4、主轴加长筒;5、锤子;6、黄油筒;7、黄油挡套;8、上压力腔轴;9、限位套;10、铜活塞胀套;11、上压力轴;12、细长轴;13、上双公接头;14、活塞;15、平衡压力筒;16、下双公接头;17、下压力轴;18、下压力腔轴;19、下接头;20、油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实施例:如图1

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包括驱动轴1,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驱动缸2,所述驱动缸2的外端部连接有主轴加长筒4,所述主轴加长筒4的端部连接连接有黄油筒6,所述驱动轴1上设有位于黄油筒6内的锤子5,所述黄油筒6的外端部连接有上压力腔轴8,所述驱动轴1上设有位于上压力腔轴8内的且沿上压力腔轴8移动的上压力轴11,且所述上压力轴11上经限位套9设有铜活塞胀套10,所述上压力轴的外端部设有细长轴12,所述上压力腔轴8的外端部连接有平衡压力筒15,所述细长轴上设有位于平衡压力筒内的活塞14,所述平衡压力筒的外端部连接有下压力腔轴18,所述细长轴12的外端部连接有位于下压力腔轴18内的下压力轴17,所述上压力轴11和下压力轴17上经限位套9均设
有铜活塞胀套10,所述下压力腔轴18的外端部连接有下接头19,所述铜活塞胀套10上设有油针。该种双向液压震击器在发生卡钻事故时能输送超重的双向冲击力当钻柱卡在井底,震击器会传递向上的力,当钻柱从井底解卡,震击器会传递向下的力;当遇到粘吸卡钻时,需要将钻具移动使钻具重新获得循环与旋转。此时,震击器会向上/向下震动;用于井底发生卡钻事故时,根据工作要求,可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本专利技术可根据卡钻位置分别输出上击和下击力,并且它能在高强度严苛环境多次使用,随钻使用,提高作业效率,为钻井作业中卡钻事故的处理节约了时间成本,可靠性高。
[0017]所述上压力腔轴8的内部设有上端为腔径依次减小的内腔缩颈端。
[0018]所述下压力腔轴18的内部下端也为腔径依次减小的内腔缩颈端。
[0019]所述上压力腔轴8与平衡压力筒15之间经上双公接头13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0020]所述平衡压力筒15的外端部与下压力腔轴18之间经下双公接头16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0021]所述下接头19与下部钻具连接,所上压力轴11和下压力轴17在铜活塞胀套10穿入的位置设有多个长椭圆槽型的流体通道。
[0022]工作原理:在上击过程中,上提驱动轴1,带动上压力轴11携带限位套9轻松通过上压力腔轴8的内腔缩颈处,铜活塞胀套10由于外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液压震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轴(1),所述驱动轴的上端设有驱动缸(2),所述驱动缸(2)的外端部连接有主轴加长筒(4),所述主轴加长筒(4)的端部连接连接有黄油筒(6),所述驱动轴(1)上设有位于黄油筒(6)内的锤子(5),所述黄油筒(6)的外端部连接有上压力腔轴(8),所述驱动轴(1)上设有位于上压力腔轴(8)内的且沿上压力腔轴(8)移动的上压力轴(11),且所述上压力轴(11)上经限位套(9)设有铜活塞胀套(10),所述上压力轴的外端部设有细长轴(12),所述上压力腔轴(8)的外端部连接有平衡压力筒(15),所述细长轴上设有位于平衡压力筒(15)内的活塞(14),所述平衡压力筒(15)的外端部连接有下压力腔轴(18),所述细长轴(12)的外端部连接有位于下压力腔轴(18)内的下压力轴(17),所述上压力轴(11)和下压力轴(17)上经限位套(9)均设有铜活塞胀套(10),所述下压力腔轴(18)的外端部连接有下接头(19);所述上压力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立东邢立国路杏王德刚田永丰冯炜王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力天津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