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327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羽绒服技术领域的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所述羽绒服主体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衣袖,所述衣袖的外侧端上安装有袖口,所述袖口包括安装在衣袖外端上的内袖口与外袖口,所述内袖口处于外袖口的内侧,所述内袖口的外侧壁包裹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括防水层、防油层与吸附层,通过吸附层对沾染在袖口上的油水进行吸收,避免发生滴落,装置中通过保护层外侧吸附层,对与保护层表面接触的油水进行吸收,阻止附着在保护层表面的油水发生滴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也避免对外界周围造成污染影响。也避免对外界周围造成污染影响。也避免对外界周围造成污染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羽绒服
,具体为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是指在面料内部填充羽绒的衣服上衣,具有较强御寒能力,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冬季防寒或者在严寒区域工作生活的防寒衣物。
[0003]人们穿着羽绒服在厨房做饭或者吃饭的过程中,因羽绒服一般较为厚重,导致袖口无法向上撸起来,容易造成袖口处沾染油污和水,为了对羽绒服进行保护,一般会在袖口添加防水防油层,然而防水防油层虽然能阻止油水渗入到袖口处,但是油水在防护层处汇集容易发生滴落,存在二次污染的几率,且也会对周围造成污染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防护层处的油水会发生滴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所述羽绒服主体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衣袖,所述衣袖的外侧端上安装有袖口,
[0006]其中,所述袖口包括安装在衣袖外端上的内袖口与外袖口,所述内袖口处于外袖口的内侧,所述内袖口的外侧壁包裹有保护层,对内袖口处进行防水防油处理;
[0007]所述保护层由内向外依次包括防水层、防油层与吸附层,通过吸附层对沾染在袖口上的油水进行吸收,避免发生滴落。
[0008]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外壁套设有支撑环,通过支撑环进行支撑,避免吸附层被挤压。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环外侧壁开设有安放槽,所述安放槽内腔滑动插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侧壁与安放槽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件。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安放槽内侧壁安装有触碰开关,所述支撑环内部安装有警示器,所述触碰开关与警示器电性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防油层与吸附层均由两部分组成,所述防水层内侧壁与内袖口的外侧壁均安装有魔术贴,通过魔术贴贴合,将保护层可拆卸连接在内袖口的外壁上。
[0012]作为优选,所述吸附层为海绵吸附层。
[0013]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延伸至外袖口的内壁上。
[0014]作为优选,所述外袖口内部开设有环形槽,且环形槽内腔安装有束紧绳,所述内袖口为环形弹性束紧带。
[0015]作为优选,所述外袖口与衣袖连接区域的外侧壁之间开设有环形凹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装置中通过保护层外侧吸附层,对与保护层表面接触的油水进行吸收,阻止附着在保护层表面的油水发生滴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也避免对外界周围造成污染影响,并且由支撑环进行支撑,避免吸附层被挤压,避免将吸附层内部吸收的油水挤压出来,同时支撑环可以起到一个限位隔开的效果,使保护层、内袖口与油水区域隔开,降低保护层表面沾染油污和水的几率,增加羽绒服袖口的防油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衣袖与袖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1、羽绒服主体;2、衣袖;3、袖口;31、内袖口;32、外袖口;321、束紧绳;322、环形凹槽;33、保护层;331、吸附层;332、防油层;333、防水层;334、魔术贴;34、支撑环;341、安放槽;342、支撑块;343、弹性件;344、触碰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阅图1,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羽绒服是由羽绒服主体1、衣袖2与袖口3三个大部分组成的,两个衣袖2分别安装在羽绒服主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袖口3安装在衣袖2远离羽绒服主体1的一侧壁上,羽绒服主体1、衣袖2与袖口3之间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缝合连接的,且连接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在这并不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6]请参阅图2,为了避免对袖口3进行保护,袖口3是由外袖口32与内袖口31两部分组成的,外袖口32与内袖口31都安装在袖口3远离羽绒服主体1的一侧壁上(外袖口32、内袖口31都采用缝合的方式连接在衣袖2上),内袖口31处于外袖口32的内侧,外袖口32将内袖口31包裹住,内袖口31的外侧壁包裹有具有防水防油能力的保护层33,在人们吃饭和做饭的过程中,翻折外袖口32,将外袖口32外翻套在衣袖2的外侧壁上,通过移动外袖口32,改变外袖口32的位置,将内袖口31露出来,缩小袖口3的直径,避免袖口3处造成遮挡,使人们可以精确的把握位置,降低袖口3与油水区域处接触的几率,使袖口3处沾染油污、水的几率降低,延长羽绒服的穿着时间,为了增加防水防油的区域,同时使外袖口32复位后,保护层33表面沾染的油污不会对外袖口32造成影响,保护层33延伸至外袖口32的内壁上;
[0027]请参阅图3,为了避免内袖口31处沾染的油污和水发生滴落,保护层33由内向外依次包括防水层333、防油层332与吸附层331,通过吸附层331对沾染在袖口3上的油水进行吸收,避免发生滴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也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吸附层331为海绵吸附层;
[0028]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在保护层33外壁套设有硬质塑料材质的支撑环34,通过支撑环34进行支撑,避免吸附层331被挤压,避免将吸附层331内部吸收的油水挤压出来,同时
支撑环34可以起到一个限位隔开的效果,使保护层33、内袖口31与油水区域隔开,降低保护层33表面沾染油污和水的几率,支撑环34外侧壁开设有安放槽341,安放槽341内腔滑动插有支撑块342,支撑块342的内侧壁与安放槽341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件343(弹簧),为了支撑环34的防护效果,在安放槽341内侧壁安装有触碰开关344,支撑环34内部安装有警示器(小型的警报器),支撑环34内部还安装有纽扣电池,对支撑环34进行供电,触碰开关344与警示器电性连接,支撑环34与油污区域接触时,会将支撑块342推到安放槽341的内腔中,会按压触碰开关344,使警报器通电工作发出提示,使人们可以及时远离油污区域,降低油污和水附着袖口3的几率,支撑环34的直径大于等于保护层33的直径;
[0029]请参阅图3,为了使保护层33可以方便清理,防水层333、防油层332与吸附层331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就是保护层33是由弧形分层组成,防水层333内侧壁与内袖口31的外侧壁均安装有魔术贴334,通过魔术贴334贴合,将保护层33可拆卸连接在内袖口31的外壁上,使保护层33可以拆下来进行清理。
[0030]实施例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包括:羽绒服主体(1),所述羽绒服主体(1)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衣袖(2),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2)的外侧端上安装有袖口(3),其中,所述袖口(3)包括安装在衣袖(2)外端上的内袖口(31)与外袖口(32),所述内袖口(31)处于外袖口(32)的内侧,所述内袖口(31)的外侧壁包裹有保护层(33),对内袖口(31)处进行防水防油处理;所述保护层(33)由内向外依次包括防水层(333)、防油层(332)与吸附层(331),通过吸附层(331)对沾染在袖口(3)上的油水进行吸收,避免发生滴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33)外壁套设有支撑环(34),通过支撑环(34)进行支撑,避免吸附层(331)被挤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水防油用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34)外侧壁开设有安放槽(341),所述安放槽(341)内腔滑动插有支撑块(342),所述支撑块(342)的内侧壁与安放槽(341)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件(3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水防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岩吴昆明张传贵刘祥祥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