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1958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24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应用在服装技术的领域,其包括外层、内层和内胆,内胆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连接,所述内胆连接在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所述外层上位于两个袖子的位置处均设有收纳口,所述外层与所述内胆之间设有防磨布,所述防磨布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层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所述防磨布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收纳口并绕设在袖子上,所述防磨布延伸出所述收纳口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外层连接。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可以提高羽绒服袖口处的耐磨性,从而延长羽绒服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


[0001]本申请涉及服装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是一种御寒服装,内部填充有羽绒填料。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多为人们冬季穿着或极地工作人员穿着。
[0003]相关技术中的羽绒服包括外层、内层和内胆,内胆内填充有羽绒,内胆位于外层和内层之间,内层与人体接触,外层置于外界环境中,外层、内胆和内层通过缝制连接。
[0004]专利技术人认为羽绒服在穿着过程中,袖口经常与桌子等硬物接触,容易导致袖口磨损,缩短了羽绒服的使用寿命,为了减少磨损人们会额外佩戴套袖,但长期佩戴影响羽绒服美观,放在衣兜里又容易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羽绒服袖口容易磨损,而导致羽绒服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包括外层、内层和内胆,内胆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连接,所述内胆连接在所述外层与所述内层之间,所述外层上位于两个袖子的位置均设有收纳口,所述外层与所述内胆之间设有防磨布,所述防磨布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层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所述防磨布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收纳口并绕设在袖子上,所述防磨布延伸出所述收纳口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外层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磨布将袖子绕设起来,可以降低外层直接与桌子或其他硬物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可以降低外层发生磨损的可能性,进而可以延长羽绒服的使用寿命。当穿着者不与桌子或硬物接触时,将防磨布折叠并收纳入外层与内胆之间,不会影响羽绒服外观的美观性。
[0009]可选的,所述防磨布延伸出所述收纳口的一端连接有软板,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软板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层连接;当所述软板和所述防磨布位于所述外层与所述内胆之间时,所述防磨布绕设在所述软板上。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磨布绕设在软板上再放入外层与内胆之间,可以使防磨布与外层更贴合,从而使外层看起来更平整,不影响羽绒服外观的美观性。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第一磁扣以及与第一磁扣相配合的第二磁扣,所述第一磁扣位于所述收纳口的一侧并连接在所述外层背向所述内胆的一侧,且若干所述第一磁扣沿袖子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二磁扣连接在所述软板上,且若干所述第二磁扣沿软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一磁扣与所述第二磁扣一一对应相吸合。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磁扣和第二磁扣相吸合,可以将防磨布和外层快速连接或拆分,具有良好操作便捷性。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磁扣朝向所述外层的一侧连接有卡爪,所述卡爪贯穿所述外层,且所述卡爪远离所述第一磁扣的一端抵紧在所述外层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卡爪贯穿外层且卡爪远离第一磁扣的一端抵紧在外层上,从而可以降低第一磁扣从外层上脱落的可能性,使第一磁扣可以更稳定地固定在外层上。
[0015]可选的,所述外层与所述内胆之间设有收纳袋,所述收纳袋与所述收纳口连通,所述收纳袋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外层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所述防磨布置于所述收纳袋内,所述防磨布远离所述软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收纳袋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磨布在与桌子等物体接触时容易沾染脏污,将防磨布收纳入收纳袋内,可以降低脏污的防磨布与外层和内胆直接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可以保持外层和内胆的清洁,减少羽绒服清洗的次数。另外,收纳袋可拆卸连接在外层上,可以将收纳袋和防磨布拆卸下来进行单独清洗,无需连同羽绒服一起清洗。
[0017]可选的,所述软板上连接有拉条,当所述软板和所述防磨布均位于所述收纳袋内时,所述拉条延伸出所述收纳口。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条便于穿着者将软板和防磨布从收纳袋内取出,提高操作便捷性。
[0019]可选的,所述收纳口上设有封布,所述封布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层背向所述内胆的一侧,所述封布的另一端通过粘扣连接在所述外层背向所述内胆的一侧,所述拉条位于所述外层与所述封布之间,并同时与所述封布和所述外层相贴合。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磨布放置在收纳袋内时,封布一方面可以降低防磨布和软板从收纳袋内脱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封闭住收纳口,降低外界冷空气进入内胆与外层之间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提高羽绒服的保暖性。
[0021]可选的,所述防磨布朝向所述外层的一侧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外层相贴合。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起增加了防磨布与外层之间的摩擦性,使防磨布可以稳定地贴合在外层上,以进一步降低外层与桌面或其他硬质物体直接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可以降低外层发生磨损的可能性,进而可以延长羽绒服的使用寿命。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用防磨布将袖子绕设起来,并通过凸起增加防磨布与外层之间的摩擦性,使防磨布可以稳定地贴合在外层上,从而可以降低外层直接与桌子或其他硬物接触的可能性,进而可以降低外层发生磨损的可能性,以延长羽绒服的使用寿命;
[0025]2、通过第一磁扣和第二磁扣相吸合,可以将防磨布和外层快速连接或拆分,具有良好操作便捷性;
[0026]3、收纳袋可拆卸连接在外层上,可以将收纳袋和防磨布拆卸下来进行单独清洗,无需连同羽绒服一起清洗。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磨布绕设在袖子上时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收纳袋、防磨布和软板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磨布位于收纳袋内时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外层;2、内胆;3、内层;4、防磨布;5、连接件;51、第一磁扣;52、第二磁扣;6、软板;7、收纳袋;8、拉条;9、封布;10、凸起;11、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参照图1和图2,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从贴近人体的一侧向外依次为内层3、内胆2和外层1,且外层1、内胆2和内层3之间相互缝制连接。
[0034]参照图1和图3,外层1上位于两个袖子的位置处均沿袖子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收纳口,外层1朝向内胆2的一侧通过粘扣粘接有收纳袋7,收纳袋7与收纳口连通。收纳袋7内缝制连接有防磨布4,本实施例中,防磨布4采用聚酯纤维材质,使防磨布4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皱性。防磨布4远离收纳袋7的一端延伸出收纳口并绕设在袖子上,防磨布4与外层1通过连接件5连接,防磨布4朝向外层1的一侧均布有橡胶材质的若干凸起10,凸起10与外层1相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包括外层(1)、内层(3)和内胆(2),内胆(2)内填充有羽绒,所述外层(1)与所述内层(3)连接,所述内胆(2)连接在所述外层(1)与所述内层(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1)上位于两个袖子的位置处均设有收纳口,所述外层(1)与所述内胆(2)之间设有防磨布(4),所述防磨布(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层(1)朝向所述内胆(2)的一侧,所述防磨布(4)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收纳口并绕设在袖子上,所述防磨布(4)延伸出所述收纳口的一端通过连接件(5)与外层(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布(4)延伸出所述收纳口的一端连接有软板(6),所述连接件(5)的一端与所述软板(6)连接,所述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层(1)连接;当所述软板(6)和所述防磨布(4)位于所述外层(1)与所述内胆(2)之间时,所述防磨布(4)绕设在所述软板(6)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袖口防磨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包括若干第一磁扣(51)以及与第一磁扣(51)相配合的第二磁扣(52),所述第一磁扣(51)位于所述收纳口的一侧并连接在所述外层(1)背向所述内胆(2)的一侧,且若干所述第一磁扣(51)沿袖子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二磁扣(52)连接在所述软板(6)上,且若干所述第二磁扣(52)沿软板(6)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一磁扣(51)与所述第二磁扣(52)一一对应相吸合。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红毛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歌朵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