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菌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23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菌棒,具体涉及菌棒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原料:棉壳10份、玉米芯10份、构树粉40份、稻草8份、麦麸8份、石膏3份、木耳增产素5份、发酵菌2份、碘粉2份、水6份、鸡粪6份,通过对未装袋的初级基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并且进行冷却、静置再利用,其次再加入发酵菌进行充分发酵,使发酵后的物料在恒温状态下进行保持一段时间,灭菌完成后进行发酵,能够将发酵培养料的养分激发出来,同时装袋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防止其出现涨袋情况,防止养分流失,其次再进行喷涂杀毒过程中,有效避免筒膜外壁附着的病菌对木耳的生长造成影响,在消毒后的筒膜外壁扎孔,避免病菌扩散,进一步提高木耳成活率,提高木耳的品质。提高木耳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菌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棒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菌棒。

技术介绍

[0002]真菌是含有多种维生素,无农药污染的保健食品,越来越被人们所喜欢。市场价格也由前几年的36

40元/kg提高到48

52/kg,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百灵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常规的栽培方法是用柞木和塑料袋露地栽培,为了合理的利用温室空间,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使木耳提前上市,补充市场空缺,增加温室效益,黑木耳生长发育周期可以简单理解为担孢子长成菌丝体,菌丝体发育成子实体,子实体上又产生担孢子的周而复始繁衍后代的过程,黑木耳的子实体〈耳片〉在成熟期有大量的担抱子弹离出来。黑木耳是一种二极性的担子菌。二极性是指具有两种类型的单倍体菌丝。这两种单倍体菌丝都是从担孢子发芽而产生的,并且各自长成初生菌丝,从外表难以区分出谁是“公”,谁是“母”的。然而,只有当这两种不同性别的初生菌丝碰在一起结合之后才形成二次菌丝,只有二次菌丝才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育出子实体来。也就是说它是单孢不孕的,而且黑木耳的初生菌丝从“性”的机能上讲,只有两种类型,因此称为二极性的担子菌,黑木耳的菌丝在基质中产生大量的分支,向基质中蔓延,吸收基质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逐渐发育到生理成熟的结实阶段.局部开始膨大而在基质表面形成胶质的子实体原基,由于不断吸收营养和水分,原基最后发育成子实体,即耳片。当子实体逐步发育成熟后,便在子实体的腹面产生一种白色物质,这就是担抱子,栽培中所使用的菌种就是经过选育扩繁了的二次菌丝,黑木耳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其他木生真菌相似,包括营养、温度、湿度、阳光、酸碱度和空气等。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其生长发育就要受到阻碍,甚至死亡,因此,应该首先了解黑木耳要求的生活条件,并尽力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获得优质高产,营养是黑木耳生命活力的物质基础和能量的来源。黑木耳没有叶绿素和其它光合色素,不能自己制造营养,完全依靠其自身菌丝体分泌的酶来分解木材组织,吸收木材的营养。黑木耳是一种能引起木材成为白色至淡黄色腐朽的真菌,它的菌丝体大量分布于木材维管束内外,初期阶段以利用木质素为主,所以,先引起木质部的白腐,后来则利用纤维素产生褐腐,木耳,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可药、可补,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很多药用功效。
[0003]黑木耳菌棒生产是黑木耳栽培中的关键环节,与其它食用菌一样,要实现食用菌栽培的高产、优质、高效,首先要有高质量的菌棒做基础;黑木耳菌棒最佳的下田栽培时间一般为9月上中旬,据此推算菌棒生产的适宜时间为7月下旬—8月上旬,而此时正是酷夏时节,自然温度较高,对黑木耳菌棒发菌不利,因此对黑木耳菌棒的发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黑木耳菌棒发菌方法主要采用室内墙式发菌技术,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
木耳是居民餐桌上的传统蔬菜。木耳栽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菌棒。而长期以来,这些废弃木耳棒被随地丢弃或燃烧处理,一方面污染了环境,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浪费了废弃木耳棒中的大量有机资源,因而如何有效利用数量庞大的废弃木耳棒,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育苗基质是种苗繁育的重要植物基础,是造林生产蔬菜等的紧缺材料之一,而废弃的木耳菌棒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其以纤维素、木质素或者半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以及一定含量的N、P、K,其可经过处理作为育苗基质的原料。目前已经开展了废弃木耳棒的开发利用,但只是简单的堆肥发酵直接利用,缺乏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废弃木耳棒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转化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效率,并进一步通过辅料的配比调和,提高基质中的有机质、N/P/K含量。
[0004]菌棒安全越夏管理要点:室外越夏。室外荫棚通风好,降温快,因此,利用室外荫棚发菌能有效的减少"烧菌"发生。近两年来,云和县食用菌技术人员在云和镇的河坑、高胥、三门等村推广了室外荫棚发菌技术,使越夏菌棒"烧菌"率降低至28%以下,大大提高了成棒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利用室外荫棚越夏发菌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在荫棚四周搭架种植藤蔓作物如南瓜、莆瓜等,提高遮荫效果;二是在棚顶安装自动旋转自来水喷头或喷雾管,在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喷水降温;三是在棚内四周及过道两边挖20厘米宽,30厘米深的相通沟,在沟内放跑马水降温。
[0005]目前在菌棒制备的过程中,备料、培养料的配制、装袋、常压灭菌后制成料棒和冷却等步骤,由于在料棒制作中只能采用高温、耗时12

16小时的常压灭菌工艺,故费时耗能,且易出现涨袋情况,须对其袋膜采用刺孔放气、增氧等措施,在完成菌棒的预制后再进行高压灭菌易对菌棒内各菌种及营养物质造成流失或改性,使菌棒的营养成本不足,影响木耳的生长及品质,因此需一种新型的菌棒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菌棒,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料棒制作中只能采用高温、耗时12

16小时的常压灭菌工艺,故费时耗能,且易出现涨袋情况,须对其袋膜采用刺孔放气、增氧等措施,在完成菌棒的预制后再进行高压灭菌易对菌棒内各菌种及营养物质造成流失或改性,使菌棒的营养成本不足,影响木耳的生长及品质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菌棒,包括以下原料:棉壳10份、玉米芯10份、构树粉40份、稻草8份、麦麸8份、石膏3份、木耳增产素5份、发酵菌2份、碘粉2份、水6份、鸡粪6份。
[0008]一种新型的菌棒,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09]S1、粉碎加工:将棉壳、玉米芯、构树粉、稻草、麦麸和石膏通过机械粉碎的方式进行混合加工,粉碎设备转速控制在800

1500r/min,在60℃

80℃的环境下混合粉碎8

15min,制成初级培养料;
[0010]S2、初级基质配置:将S1中制备的初级培养料中加入木耳增产素、碘粉、水和鸡粪,进行均匀混合,在40℃

60℃的环境下混合15

20min,其混合转速控制在500

800r/min,制成初级基质,并且进行高压灭菌;
[0011]S3、发酵处理:将S2中制成的初级基质加入发酵菌,首先将初级基质与发酵菌以转
速为300

450r/min的条件下混合5

8min,所述发酵菌占初级基质提及的0.3%~1%,且优选为0.7%,混合结束后倒入仓室进行静置发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菌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棉壳10份、玉米芯10份、构树粉40份、稻草8份、麦麸8份、石膏3份、木耳增产素5份、发酵菌2份、碘粉2份、水6份、鸡粪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菌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粉碎加工:将棉壳、玉米芯、构树粉、稻草、麦麸和石膏通过机械粉碎的方式进行混合加工,粉碎设备转速控制在800

1500r/min,在60℃

80℃的环境下混合粉碎8

15min,制成初级培养料;S2、初级基质配置:将S1中制备的初级培养料中加入木耳增产素、碘粉、水和鸡粪,进行均匀混合,在40℃

60℃的环境下混合15

20min,其混合转速控制在500

800r/min,制成初级基质,并且进行高压灭菌;S3、发酵处理:将S2中制成的初级基质加入发酵菌,首先将初级基质与发酵菌以转速为300

450r/min的条件下混合5

8min,所述发酵菌占初级基质提及的0.3%~1%,且优选为0.7%,混合结束后倒入仓室进行静置发酵,静置发酵的时间控制在25

30天,调节混合物PH7

QH8,制成发酵基质;S4、物料装袋:将发酵完成的发酵基质采用筒膜进行装袋,将筒膜进行套装从而形成双层筒膜,物料装载完成后并且进行封口,扎紧袋口,制成初级料棒;S5、消毒处理:首先将初级料棒进行单层排列,在初级料棒的外部喷涂消毒液,喷涂一侧后对单层排列的初级料棒进行翻边并且再次进行喷涂,且两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华兵段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瑞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