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1330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7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覆土基料采用粘壤土、粪肥以及秸秆作为主要的基质材料,相较于泥炭土,降低了原料成本,且取料方便,能够实现就近取料,降低了运输成本,另外通过使用粪肥与秸秆材料等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成分符合环保要求,生产的覆土基料可直接供工厂或农户用于规模化生产双孢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粪肥发酵以及外源添加有益微生物和化合物等得到的覆土基料肥力较高、理化性质及有益微生物活性较好,适宜双孢菇生长,为合格优质覆土。能够提升双孢菇结菇效率,提升双孢菇的产量与质量。提升双孢菇的产量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双孢菇栽培
,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栽培范围最广泛食用菌之一。双孢菇覆土直接影响双孢菇产量、质量和生长周期,不同覆土基料对双孢菇菌丝生长及籽实体形成有极显著影响,目前较好覆土基料为自然界泥炭土。覆土处理是双孢菇出菇的必须过程,不覆土几乎不出菇。覆土可提供双孢菇菌丝和特定共生菌生长的环境形成子实体,双孢菇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抑制自身生长物质,覆土可解除抑制作用。
[0003]美国Stoller等认为覆土可降低双孢菇抑制自身生长物质浓度至不能抑制双孢菇出菇,我国学者研究发现该抑制物质可能为乙烯;Park和Hayes等研究表明,刺激和促进双孢菇出菇的细菌主要是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该菌可以利用双孢菇菌丝产生的气体代谢产物进行生长繁殖。
[0004]虽然目前对覆土基料研究较多,但对覆土基料与双孢菇互作机理研究尚不明确。当下菇农多用当地土壤,结合粪肥等拌料发酵后,进行双孢菇覆土处理,但是出菇品质及产量,均不如工厂化采用泥炭土进行覆土处理效果优良。然而由于泥炭土属不可再生资源,且运输成本高,因此,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就地取材等土壤、秸秆、粪肥、非金属矿物,生产双孢菇覆土资料,对于促进双孢菇产业发展,满足市场供应,意义重大。
[0005]CN109287377A公开了一种双孢菇培养基料的栽培方法,培养基料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辅材料组成:玉米秸秆72~156份,麦秸草104~188份,鸡粪160~220份,石膏3~4份;
[0006]CN100546462公开了一种利用动物粪便原料的沼渣栽培双孢菇的方法,沼渣栽培双孢菇的培养基料:沼渣2000

4000份,草料2000~5000份,粪粉500

2000份,过磷酸钙40~120份,尿素20

60份,石灰粉60~200份,石膏粉30~180份,碳酸钙粉30

60份。
[0007]上述已公开两种技术中,提供的培养基料在提升双孢菇的生长效率与质量上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孢菇生产用覆土基料质量差,影响双孢菇品质,而优质的覆土基料泥炭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不能对有机肥料进行充分的利用。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0]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该覆土基料的孔隙度为8%~10%,持水率为75%

85%,EC值为600
±
100μs/c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该覆土基料由如下步骤制备:
[0012]步骤一:按照碳氮比为15:1

1.5添加粪肥和玉米秸秆后接种发酵菌剂,搅拌混合
均匀得到预混料;
[0013]步骤二:将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得到堆沤发酵料;
[0014]步骤三:向堆沤发酵料中加入粘壤土、高岭土与沸石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一,将复合土料一粉碎过4

25目筛;
[0015]步骤四:向复合土料一中加入聚丙烯酰胺、玉米淀粉与豆浆,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二;
[0016]步骤五:向复合土料二中加入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均匀后加水至混合物具有最大持水率,然后向其中加入三十烷醇与碳酸钙;
[0017]步骤六:盖薄膜发酵至充分腐熟后晾干至常温,加入石灰粉调节pH至7.0

8.0。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一中,粪肥为猪粪和牛粪按照重量比1:3混合后,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5%

80%;玉米秸秆切割成2

3厘米的颗粒;所述发酵菌剂为4%的EM菌。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二中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7

9天,期间温度高于65℃时进行翻堆。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三中,复合土料一中堆沤发酵料、粘壤土、高岭土、沸石的重量比为10:10:1

3:0.5

1.5。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四中,复合土料二中复合土料一、玉米淀粉、豆浆与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100:3

7:3

7:0.5

2。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五中,三十烷醇的添加量为复合土料二重量的0.1%,碳酸钙的添加量为复合土料二重量的1.5%。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五中,复合土料二、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的重量比为100:1:1:1:1;步骤六中盖薄膜发酵的条件为发酵48h后翻堆继续发酵48h。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该覆土基料在双孢菇菌丝长满料层接近床底时进行铺设,覆土基料的铺设厚度为3.5

4.0cm。
[002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的制备方法,该覆土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第一步,按照碳氮比为15:1

1.5添加粪肥和玉米秸秆后接种发酵菌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
[0027]第二步,将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得到堆沤发酵料;
[0028]第三步,向堆沤发酵料中加入粘壤土、高岭土与沸石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一,将复合土料一粉碎过4

25目筛;
[0029]第四步,向复合土料一中加入聚丙烯酰胺、玉米淀粉与豆浆,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二;
[0030]第五步,向复合土料二中加入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均匀后加水至混合物具有最大持水率,然后向其中加入三十烷醇与碳酸钙;
[0031]第六步,盖薄膜发酵至充分腐熟后晾干至常温,加入石灰粉调节pH至7.0

8.0。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3](1)本专利技术采用粘壤土、粪肥以及秸秆作为主要的基质材料,相较于泥炭土,降低
了原料成本,且取料方便,能够实现就近取料,降低了运输成本,另外通过使用粪肥与秸秆材料等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成分符合环保要求;
[0034](2)本专利技术通过粪肥发酵以及外源添加有益微生物和化合物等得到的覆土基料肥力较高、理化性质及有益微生物活性较好,适宜双孢菇生长,为合格优质覆土。其中有机质含量可高达35
±
5%,含氮量在2.0
±
0.2%,氨含量≤10mg/L;团粒结构均匀一致、通透性良好、孔隙度在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其特征在于,该覆土基料的孔隙度为8%~10%,持水率为75%

85%,EC值为600
±
100μs/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制备:步骤一:按照碳氮比为15:1

1.5添加粪肥和玉米秸秆后接种发酵菌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步骤二:将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得到堆沤发酵料;步骤三:向堆沤发酵料中加入粘壤土、高岭土与沸石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一,将复合土料一粉碎过4

25目筛;步骤四:向复合土料一中加入聚丙烯酰胺、玉米淀粉与豆浆,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土料二;步骤五:向复合土料二中加入恶臭假单孢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与酵母菌,混合均匀后加水至混合物具有最大持水率,然后向其中加入三十烷醇与碳酸钙;步骤六:盖薄膜发酵至充分腐熟后晾干至常温,加入石灰粉调节pH至7.0

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粪肥为猪粪和牛粪按照重量比1:3混合后,加水调节含水量为65%

80%;玉米秸秆切割成2

3厘米的颗粒;所述发酵菌剂为4%的EM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预混料置于有氧环境下覆膜发酵7

9天,期间温度高于65℃时进行翻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规模化双孢菇生产的覆土基料,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复合土料一中堆沤发酵料、粘壤土、高岭土、沸石的重量比为10:10:1

3:0.5

1.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晓明刘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