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涂锡斌专利>正文

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678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属于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流程:S1、种植草菇;S2、种植赤松茸;S3、种植辣椒;S4、养殖蚯蚓;S5、制备有机肥;S6、废水处理。本申请实现了食用菌菌渣的循环综合利用;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利润空间。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利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生产后的菌糠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困扰食用菌生产地区的难题,对资源造成了大量浪费。很多种植户食用菌生产完毕后,剩余的菌糠被随机抛弃,不但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液造成了污染。该方法对菌糠实现了多次利用变废为宝,生产过程零排放无污染,不仅解决了食用菌循环利用中菌渣废弃物带来的大量土地占用和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带动循环、有机、绿色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
[0003]目前对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个领域且研究不够透彻,菌渣不能综合、有效地利用。因此,如何环保有效地处理好食用菌菌渣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流程:
[0007]S1、种植草菇:
[0008]S101、食用菌菌糠粉碎后用石灰水淋透,调整ph值为8,含水量为75~80%,盖膜通氧发酵自然升温控制基料温度为60~70℃,维持24h;
[0009]S102、增加通气量使基料料温降低到50~55℃之间维持100~140h,掀开薄膜把基料搬上菇床,培养料厚度为20~25cm厚度;
[0010]S103、把草菇菌种搓碎播到基料表面,控制菇棚空间温度为32~34℃,湿度为75~80%,维持5~7d,每天通风半小时;
[0011]S104、第7天打催菇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控制,菇棚空间温度30℃,湿度为85~90%直到采菇结束;
[0012]S105、第8天表面就有像针头一样的小白点经过4d的时间就可以采摘,到第16d头潮菇采摘结束;
[0013]S2、种植赤松茸:
[0014]S201、采摘结束后的草菇下脚基料搬到料场,55%草菇下脚料、30%锯末、10%稻壳、4%鸡粪、1%石灰,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为70~80%,ph值为6~7,盖膜通氧发酵自然升温控制基料温度为60~70℃,维持24h;
[0015]S102、增加通气量使基料料温降低到50~55℃度之间,维持100~140h,掀开薄膜把基料搬上菇床,培养料厚度为15~25cm厚度;
[0016]S103、把赤松茸菌种掰成枣粒大小按压到基料内,菌种距离为7~9cm,控制菇棚空间温度为20~25℃,湿度为75~80%维持25~35d,每天通风半小时;
[0017]S104、第31天基料面上覆一层2.5~3.5公分的团粒结构的腐质土,第50天开始有个别子实体冒出土面,此时打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控制菇棚空间温度15~25℃,湿度为85~90%直到采菇结束;
[0018]S3、种植辣椒:
[0019]S301、赤松茸采摘结束后把废料和土全部搬到料场打碎后添加0.1%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剂搅拌均匀,ph值6~7,水分60~65%,盖膜通氧发酵自然升温控制基料温度为60~70℃,维持24h;
[0020]S302、增加通气量使基料料温降低到常温,添加15%的珍珠岩和15%的蛭石搅拌均匀装袋打包,用60*100cm的编织袋打包,每袋40公斤的基质,每袋种植两棵辣椒苗,苗距40cm,拉上滴灌水带,保持栽培基质湿润,棚温控制在15~30℃,在植株一二层结果之后,提高追肥量,为辣椒果实膨大提供营养;
[0021]S303、在进入采收期之后,更要保证有充足的肥料水分,采摘结束后基质搬出大棚适当通风即可进入新的基质;
[0022]S4、养殖蚯蚓:
[0023]S401、把种完辣椒的基质搬到料场调整水分70%,ph值6~7之间,自然发酵后,在地上铺上一层薄膜;
[0024]S402、发酵好的基料铺成100cm宽40cm高长度按棚的长度,每平方米放5000条蚯蚓,20天换一次料,棚温控制在15~25℃;
[0025]S5、制备有机肥:
[0026]蚯蚓粪经过筛分机后通过高温滚筒烘干机把水分烘至25~36%,由定量包装机装袋打包好就成为上等的有机肥料;
[0027]S6、废水处理:
[0028]S601、生产中的废水收集于一级废水处理池,要污水泵抽到二级过滤池中沉淀,然后抽到发酵罐100L添加10kg生化黄腐酸钾水温加热到121℃,保持2h,降温至50℃接入蛋白酶菌;
[0029]S602、开启气泵过滤装置持续通氧,保持45~55℃,4h,降温至20~30℃,接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种,保持20~30℃,120h,期间持续通人氧气,进行发酵得液体菌肥。
[0030]进一步地,步骤S602中所述的发酵好的液体菌肥用于基质栽培和培养料发酵及土壤改良。
[0031]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2]本申请实现了食用菌菌渣的循环综合利用;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利润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
[0034]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流程:
[0035]S1、种植草菇:
[0036]S101、食用菌菌糠粉碎后用石灰水淋透,调整ph值为8,含水量为75%,盖膜通氧发酵自然升温控制基料温度为60℃,维持24h;
[0037]S102、增加通气量使基料料温降低到50℃之间维持100h,掀开薄膜把基料搬上菇床,培养料厚度为20cm厚度;
[0038]S103、把草菇菌种搓碎播到基料表面,控制菇棚空间温度为32℃,湿度为75%,维持5d,每天通风半小时;
[0039]S104、第7天打催菇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控制,菇棚空间温度30℃,湿度为85%直到采菇结束;
[0040]S105、第8天表面就有像针头一样的小白点经过4d的时间就可以采摘,到第16d头潮菇采摘结束;
[0041]S2、种植赤松茸:
[0042]S201、采摘结束后的草菇下脚基料搬到料场,55%草菇下脚料、30%锯末、10%稻壳、4%鸡粪、1%石灰,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为70%,ph值为6,盖膜通氧发酵自然升温控制基料温度为60℃,维持24h;
[0043]S102、增加通气量使基料料温降低到50℃度之间,维持100h,掀开薄膜把基料搬上菇床,培养料厚度为15cm厚度;
[0044]S103、把赤松茸菌种掰成枣粒大小按压到基料内,菌种距离为7cm,控制菇棚空间温度为20℃,湿度为75%维持25d,每天通风半小时;
[0045]S104、第31天基料面上覆一层2.5公分的团粒结构的腐质土,第50天开始有个别子实体冒出土面,此时打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控制菇棚空间温度15℃,湿度为85%直到采菇结束;
[0046]S3、种植辣椒:
[0047]S301、赤松茸采摘结束后把废料和土全部搬到料场打碎后添加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糠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流程:S1、种植草菇:S101、食用菌菌糠粉碎后用石灰水淋透,调整ph值为8,含水量为75~80%,盖膜通氧发酵自然升温控制基料温度为60~70℃,维持24h;S102、增加通气量使基料料温降低到50~55℃之间维持100~140h,掀开薄膜把基料搬上菇床,培养料厚度为20~25cm厚度;S103、把草菇菌种搓碎播到基料表面,控制菇棚空间温度为32~34℃,湿度为75~80%,维持5~7d,每天通风半小时;S104、第7天打催菇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控制,菇棚空间温度30℃,湿度为85~90%直到采菇结束;S105、第8天表面就有像针头一样的小白点经过4d的时间就可以采摘,到第16d头潮菇采摘结束;S2、种植赤松茸:S201、采摘结束后的草菇下脚基料搬到料场,55%草菇下脚料、30%锯末、10%稻壳、4%鸡粪、1%石灰,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为70~80%,ph值为6~7,盖膜通氧发酵自然升温控制基料温度为60~70℃,维持24h;S102、增加通气量使基料料温降低到50~55℃度之间,维持100~140h,掀开薄膜把基料搬上菇床,培养料厚度为15~25cm厚度;S103、把赤松茸菌种掰成枣粒大小按压到基料内,菌种距离为7~9cm,控制菇棚空间温度为20~25℃,湿度为75~80%维持25~35d,每天通风半小时;S104、第31天基料面上覆一层2.5~3.5公分的团粒结构的腐质土,第50天开始有个别子实体冒出土面,此时打水加强通风增加光照控制菇棚空间温度15~25℃,湿度为85~90%直到采菇结束;S3、种植辣椒:S301、赤松茸采摘结束后把废料和土全部搬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锡斌
申请(专利权)人:涂锡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