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伟忠专利>正文

一种碟形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217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9
本申请为一种碟形无人机,属于无人机领域,包括环状壳体,环状壳体沿其一周间隔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具有卡接凸缘,卡接凸缘将所述安装槽分隔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涡喷增压器沿环状壳体一周间隔设置多个,涡喷增压器的出气口端穿过第一卡槽朝向环状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涡喷增压器的机体设置于第二卡槽内;多个万向喷头对应设置于涡喷增压器的出气口端;夹紧装置设置于环状壳体对应安装槽处,采用涡喷增压器配合万向喷头实现蝶形无人机的飞行,能够避免与外界物体的碰触导致的机翼的损坏,更加避免了不小心操作与人体碰触造成的人为伤害;另外,涡喷增压器这种动力驱动的方式占用空间更小,在一些空间狭小的救援场合,更能实施高效的救援。实施高效的救援。实施高效的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碟形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碟形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飞行机器,用途广泛,作用独特,它在工业、农业、科学及军事、探险救护、搜索瞭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实际应用将朝向更高端方向拓展前进的趋势。蝶形无人机是无人机的一种形式,其以优美的外形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蝶形无人机的动力方面主要采用电池驱动电机带动多个机翼转动实现飞行的。这种外露型机翼的缺点就是在飞行时容易与外界物体碰触,造成机翼的损坏;另外,机翼如果一旦与人体碰触,还非常容易伤人。尤其是在探险救护中,这种外露型机翼占用空间大,在一些狭窄的救援场合,这种无人机进出受到限制,对于救援距离方面不能更进一步,因此,增加了救援的时间,不能更加高效的实施紧急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针对现有蝶形无人机动力部分的不足,解决目前的蝶形无人机采用外露机翼旋转的方式飞行,出现容易与外界物体碰触造成机翼的损坏的问题,同时,这种外露的机翼一旦与人体碰触还非常容易伤人的问题,此外,这种外露的机翼占用空间也大,不容易在一些狭窄的救援场合进行高效的救援,本申请设计一种碟形无人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其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4]一种碟形无人机,包括:
[0005]环状壳体,环状壳体沿其一周间隔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具有卡接凸缘,卡接凸缘将所述安装槽分隔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为通槽,第二卡槽为盲槽;
[0006]涡喷增压器,涡喷增压器沿环状壳体一周间隔设置多个,涡喷增压器的出气口端穿过第一卡槽朝向环状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涡喷增压器的机体设置于第二卡槽内;
[0007]多个万向喷头,多个万向喷头对应设置于涡喷增压器的出气口端;
[0008]夹紧装置,夹紧装置设置于环状壳体对应安装槽处,用于将涡喷增压器固定于安装槽。
[0009]优选的,环状壳体具有机舱,机舱位于环状壳体的中心处,机舱包括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之间具有水平的隔板,第一舱体为向环状壳体的下端面凸起为球形曲面形状,第一舱体的底端具有第一开合门。
[0010]优选的,第二舱体为向环状壳体的上端面凸起的球形曲面形状,第二舱体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开合门。
[0011]优选的,环状壳体的下端面可拆卸设有至少两个支腿组件,两个支腿组件相对环状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各支腿组件与环状壳体之间具有减震件。
[0012]优选的,减震件为阻尼器,阻尼器设置两个,两个阻尼器并排间隔设置,支腿组件还包括一水平支撑杆,各阻尼器一端可拆卸设置于环状壳体,另一端与水平支撑杆固连。
[0013]优选的,各阻尼器的下端向靠近环状壳体的外边沿倾斜,其倾斜角度在5
°‑8°
之间。
[0014]优选的,水平支撑杆的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缓冲器。
[0015]优选的,环状壳体的外边沿一周贴附有太阳能板和若干间隔设置的视航灯。
[0016]优选的,安装槽对应卡接凸缘的上表面具有弹簧放置孔,各弹簧放置孔内设有减振弹簧,减振弹簧的高度高于弹簧放置孔,减振弹簧的上端固定有衬板。
[0017]优选的,夹紧装置包括弧形卡装板,弧形卡装板一端铰接于环状壳体的上表面,另一端具有连接孔,环状壳体的上表面还具有螺纹孔,弧形卡装板具有连接孔的一端能够与螺纹孔对准,弧形卡装板具有连接孔的一端与螺纹孔对准时,弧形卡装板与卡接凸缘配合将涡喷增压器固定。
[0018]本技术采用涡喷增压器代替原来的外露机翼,涡喷增压器配合万向喷头实现蝶形无人机的飞行,利用万向喷头改变涡喷增压器的气体喷出的方向或者通过控制多个涡喷增压器的启、停实现蝶形无人机的在0
°‑
360
°
方向的转弯操作,涡喷增压器避免机翼外露,更加避免与外界物体的碰触导致的机翼的损坏,更加避免了不小心操作与人体碰触造成的人为伤害;另外,涡喷增压器这种动力驱动的方式占用空间更小,在一些空间狭小的救援场合,更能实施高效的救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0022]图中,1、环状壳体,2、涡喷增压器,201、圆颈,202、出气口,3、安装槽,301、第二卡槽,302、第一卡槽,4、机舱,401、第二舱体,402、第一舱体,403、第一开合门,404、第二开合门,5、太阳能板,6、视航灯,7、支腿组件,701、阻尼器,702、水平支撑杆,703、缓冲器,8、弧形卡装板,9、万向喷头,10、衬板,11、弹簧放置孔,12、减振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2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

3所示,本申请为一种碟形无人机,其包括环状壳体1、涡喷增压器2、多个万向喷头9和夹紧装置。其中环状壳体1的环状为椭圆环状,沿其一周间隔设有安装槽3,该安装槽3内具有卡接凸缘,卡接凸缘朝向设置,卡接凸缘将安装槽3分隔为第一卡槽302和第二卡槽301,第一卡槽302为通槽,用于通过该无人机涡喷增压器2的出气口202,第二卡槽301为盲槽,用于安放涡喷增压器2的大部分机体部分,第二卡槽301内壁轮廓形状与涡喷增压
器2的机体外部形状一致匹配,保证涡喷增压器2的机体部分刚好放入第二卡槽301内,涡喷增压器2在本申请中设置八个,八个涡喷增压器2沿环状壳体1的一周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涡喷增压器2的出气口202穿过第一卡槽302并朝下设置。在每个涡喷增压器2的出气口202都安装有万向喷头9,万向喷头9能够在平面内360
°
转动,以实现涡喷增压器2喷气方向的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万向喷头9和涡喷增压器2是直接从市场上采购的,其结构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因此,在本申请中,对于万向喷头9的结构和涡喷增压器2的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
[0026]上述夹紧装置是在将涡喷增压器2放置于安装槽3后,将涡喷增压器2进一步固定的部件,这样涡喷增压器2便替换了原来的外露机翼动力飞行的方式,其不仅能够实现原来蝶形无人机的一些作用,例如,在环保系统中,可以对排入大气中的废弃进行采样或进行实时监测,还可以对一些人为不能够出入的场合进行信息传输,例如人为不能进入的河流中水质的采样、火灾现场进行拍照传输视屏等,还能够避免现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状壳体,所述环状壳体沿其一周间隔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具有卡接凸缘,所述卡接凸缘将所述安装槽分隔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为通槽,所述第二卡槽为盲槽;涡喷增压器,所述涡喷增压器沿所述环状壳体一周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涡喷增压器的出气口端穿过所述第一卡槽朝向所述环状壳体的下端面设置,所述涡喷增压器的机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内;多个万向喷头,多个所述万向喷头对应设置于所述涡喷增压器的出气口端;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设置于所述环状壳体对应所述安装槽处,用于将所述涡喷增压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壳体具有机舱,所述机舱位于所述环状壳体的中心处,所述机舱包括第一舱体和第二舱体,所述第一舱体和所述第二舱体之间具有水平的隔板,所述第一舱体为向所述环状壳体的下端面凸起为球形曲面形状,所述第一舱体的底端具有第一开合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碟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体为向所述环状壳体的上端面凸起的球形曲面形状,所述第二舱体的上端面具有第二开合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碟形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壳体的下端面可拆卸设有至少两个支腿组件,两个所述支腿组件相对所述环状壳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各所述支腿组件与所述环状壳体之间具有减震件。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伟忠何锋
申请(专利权)人:鲁伟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