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714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包含驱动晶体管、电容、重置电路、触控感测电极、感测电路以及读取电路。电容电性耦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重置电路电性耦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用以重置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感测电路电性耦接在触控感测电极以及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之间,感测电路用以将触控感测电极的电位传送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读取电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读取电路用以依据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输出触控感测信号。极端的电位输出触控感测信号。极端的电位输出触控感测信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电路


[0001]本案系关于一种驱动电路,特别系关于一种具有发光元件以及触控感测功能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今的技术中,具有触控感测功能的显示面板往往是由独立的触控感测电路以及像素电路构成。然而,由于部分的触控感测元件(例如,光学触控感测元件)容易受环境光与面板结构影响其灵敏度,因此为了减少在触控感测期间所接收的噪声,通常会减少显示面板的显示时间。并且,在这样各自运作的电路架构下还须划分出额外独立的触控感测时间,这会造成触控感测元件的充电率、触控感测功能的解析度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揭示文件提供一种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含驱动晶体管、电容、重置电路、触控感测电极、感测电路以及读取电路。电容电性耦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重置电路电性耦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用以重置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感测电路电性耦接在触控感测电极以及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之间,感测电路用以将触控感测电极的电位传送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读取电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读取电路用以依据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输出触控感测信号。
[0004]综上所述,本揭示文件利用触控感测电极感测用户的触控,并利用感测电路将触控感测电极的电位传送至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再由读取电路依据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输出触控感测信号,使得驱动电路得以集成触控感测功能以及像素驱动电路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05]为使本揭露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0006]图1A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方块图。
[0007]图1B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例的图1A的驱动电路的电路架构图。
[0008]图2A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方块图。
[0009]图2B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例的图2A的驱动电路的电路架构图。
[0010]图3为依据一实施例,图2B中的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0011]图4A为图2B中的驱动电路在重置期间P1中的电路状态图。
[0012]图4B为图2B中的驱动电路在感测期间P2中的电路状态图。
[0013]图4C为图2B中的驱动电路在补偿期间P4中的电路状态图。
[0014]图4D为图2B中的驱动电路在写入期间P5中的电路状态图。
[0015]图4E为图2B中的驱动电路在发光期间P6中的电路状态图。
[0016]图5为图2A及图2B中的触控感测电极在薄膜晶体管层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A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功能方块图。
[0018]图6B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例的图6A的驱动电路的电路架构图。
[0019]图7A为图6B中的驱动电路在重置期间P1中的电路状态图。
[0020]图7B为图6B中的驱动电路在感测期间P2中的电路状态图。
[0021]图7C为图6B中的驱动电路在补偿期间P4中的电路状态图。
[0022]图7D为图6B中的驱动电路在写入期间P5中的电路状态图。
[0023]图7E为图6B中的驱动电路在发光期间P6中的电路状态图。
[0024]图8为图6B中的驱动电路的控制信号以及流经驱动晶体管的电流的波形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
[0026]100a,100b,100c:驱动电路
[0027]110:重置电路
[0028]120:感测电路
[0029]130:读取电路
[0030]140:补偿电路
[0031]150:稳压电路
[0032]160:写入电路
[0033]200:薄膜晶体管层
[0034]210:源极/漏极端
[0035]220:栅极端
[0036]230:多晶硅层
[0037]240:介质层
[0038]250:介质层
[0039]260:栅极介质层
[0040]270:缓冲层
[0041]SUB:基板
[0042]T1:第一晶体管
[0043]T2:第二晶体管
[0044]T3:第三晶体管
[0045]T4:第四晶体管
[0046]T5:第五晶体管
[0047]T6:第六晶体管
[0048]T7:第七晶体管
[0049]T8:第八晶体管
[0050]T9:第九晶体管
[0051]T10:第十晶体管
[0052]L1:发光元件
[0053]Td:驱动晶体管
[0054]Cs:电容
[0055]TP:触控感测电极
[0056]RST(n):第一控制信号
[0057]SC(n):第二控制信号
[0058]SN(n):第三控制信号
[0059]SN(n+1):第四控制信号
[0060]EM(n):第五控制信号
[0061]PT:触控感测阶段
[0062]PD:显示阶段
[0063]P1,P3:重置期间
[0064]P2:感测期间
[0065]P4:补偿期间
[0066]P5:写入期间
[0067]P6:发光期间
[0068]TS:触控感测信号
[0069]VDD:第一系统电压端
[0070]VSS:第二系统电压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71]下列系举实施例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运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皆为本揭露所涵盖的范围。另外,图示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为使便于理解,下述说明中相同元件或相似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0072]在全篇说明书与申请专利范围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除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揭露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
[0073]此外,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此外,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含相关列举项目中一或多个项目的任意一个以及其所有组合。
[0074]于本文中,当一元件被称为“耦接”或“连接”时,可指“电性耦接”或“电性连接”。“耦接”或“连接”亦可用以表示二或多个元件间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动。此外,虽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

等用语描述不同元件,该用语仅是用以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0075]图1A为依据本揭露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100a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A所示,驱动电路100a包含触控感测电极TP、重置电路110、感测电路120、读取电路130、电容Cs以及驱动晶体管Td。
[0076]在架构上,电容Cs电性耦接驱动晶体管Td的栅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驱动晶体管;一电容,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一重置电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用以重置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一触控感测电极;一感测电路,电性耦接在该触控感测电极以及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之间,该感测电路用以将该触控感测电极的电位传送至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以及一读取电路,该读取电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该读取电路用以依据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输出一触控感测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重置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其第一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以及该电容的第一端,其第二端电性耦接一参考电压端,其栅极端用以接收一第一控制信号;以及一第二晶体管,其第一端电性耦接该电容的第二端,其第二端电性耦接该参考电压端,其栅极端用以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控制信号具有一第一逻辑电平时,该第一晶体管使该参考电压端的电位经由该第一晶体管传送至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以重置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并且该第二晶体管导通使该参考电压端的电位经由该第二晶体管传送至该电容的第二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重置电路更用以重置该触控感测电极的电位,该重置电路更包含:一第三晶体管,其第一端电性耦接该触控感测电极,其第二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其栅极端用以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重置电路更用以重置该触控感测电极的电位,该重置电路更包含:一第三晶体管,其第一端电性耦接该参考电压端,其第二端电性耦接该触控感测电极,其栅极端用以接收该第一控制信号。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感测电路包含:一第四晶体管,其第一端电性耦接该触控感测电极,其第二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其栅极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控制信号;其中,当该第二控制信号具有一第一逻辑电平时,该第四晶体管导通使该触控感测电极的电位经由该第四晶体管传送至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耦接一第一系统电压端,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电性耦接该读取电路,其中该读取电路包含:一第五晶体管,其第一端电性耦接该驱动晶体管的第二端,其第二端用以输出该触控感测信号,其栅极端用以接收一第二控制信号;其中,当该第二控制信号具有一第一逻辑电平时,该第五晶体管导通,并且该第五晶体管依据该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端的电位输出该触控感测信号。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发光元件,其中该驱动晶体管用以驱动该发光元件,并且该发光元件以及该驱动晶体管电性耦接在一第一系统电压端以及一第二系统电压端之间。9.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书豪苏松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