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693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通过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高分子弹性体混合烧结,形成高防水性滤芯以及具有良好下料效果,确保滤芯的合格率的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烧结工艺,使得高分子弹性体嵌入滤芯的孔状结构中而得到的,在干燥状态下,高分子弹性体不膨胀,滤芯网络之间的气道保持高通气性,接触水分后,高分子弹性体迅速膨胀,堵塞孔状结构,气道被封闭,水溶液无法通过,这样可以保护液体对移液器的交叉污染,也及时提醒使用者操作发现错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通过添加了色母粒,使得滤芯在生产后具备颜色,从而便于观察,实用性强,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移液管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性强,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移液管制造方法技术领域。性强,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移液管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液管制造方法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血清移液管是定量移取管、瓶类器皿的生物耗材,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细菌培养、临床、科研等生物领域。目前市场上采用的过滤部件是医疗棉或者PET材质滤棉。此类滤器仅仅达到通气和阻隔气溶胶污染的目的。当出现超量程移取或者错误使用导致液体经滤器溅射或者流入移液器中,会污染移液器,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
[0003]因此如何通过采用其他材质的滤芯,以及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来提高滤芯的成品率,成型的移液管能够有效的防止出现液体经滤器溅射或者流入移液器中的现象;并且传统的对成品滤芯的下料处理也容易导致滤芯的损坏,成品率相对较差,以上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高分子弹性体混合烧结,形成高防水性滤芯以及具有良好下料效果,确保滤芯的合格率的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备材料:选取200~250重量份且分子量为300

4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40~50重量份的色母粒、50~80重量份的发孔剂、100~150重量份的高分子弹性体、80~100重量份的活性炭、50~80重量份的累托石粉以及60~100重量份的改性沸石粉,还有半成品移液管;S2、混合:将上述材料倒入机械混料机内进行高温混合,将上述材料搅拌均匀,加热的温度在150

180℃之间,搅拌的时间在20min

30min之间;S3、上料: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倒入不锈钢模具中,并通过模具压合进行压实;S4、烧结:将上述装好物料的模具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的温度在200

400℃之间,且烧结的时间在30min

100min之间;S5、下料:烧结结束后,待模具冷却,再打开模具,通过模具内设置的吹气结构对成型的滤芯进行吹出;S6、吸尘:将吹出的产品放入到吸尘机器中,将其中的粉尘碎屑吸掉;S7、检测:将无粉尘产品放入到自动化检测仪中进行尺寸检测,将不符合规格的产品区分开,并进行报废处理;S8、组装:将合格的滤芯组装入移液管半成品内,完成组装。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5中模具内的吹气结构包括与各成型腔连通的出气通道、与出气通道连接吹气机以及设置于出气通道内的气流缓冲结构,该气流缓冲结构
包括设置于出气通道内的第一气流缓冲器,所述第一气流缓冲器用于对吹气机的气流形成缓冲。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气流缓冲器包括阀腔、设置于阀腔内的缓冲阀芯、在靠近进气端的一侧设置有与阀腔固定连接的单向阀套,单向阀套的轴向通道中装配有与其滑动密封配合的单向阀芯,阀腔的封闭端与阀腔内部的缓冲阀芯之间通过设有第一弹簧连接,单向阀芯和缓冲阀芯之间通过设有第二弹簧连接,阀腔上设有与单向阀连通的出气端。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阀芯上设有带有第一节流器的第一主流道以及设置于单向阀芯侧壁上且与主流道连通支流道,所述单向阀套上设有挡块,单向阀芯上设有与挡块抵触的斜面,所述单向阀套上设有内环槽,该内环槽与支流道连通。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阀芯上设有带有第二节流器的第二主流道,缓冲阀芯靠近单向阀芯一侧上均布有若干缺口。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的断面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通道还连接有支流通道、设置于支流通道和出气通道之间第二气流缓冲器、设置于第二气流缓冲器内的控制阀芯以及连接支流通道的回流腔,所述第二气流缓冲器包括与出气通道的进气端连接的A口、与出气通道另一端连接的P口以及与支流通道连通的T口。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阀芯将第二气流缓冲器分为回气腔和复压腔,内阀芯包括位于回气腔的台状部分以及位于复压腔的平面部分,台状部分的台面面积小于平面部分,内阀芯上设有连通回气腔和复压腔的若干通孔,复压腔内设有支撑弹簧。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8中的组装具体步骤如下,S80、预备材料:预备成型后的移液管以及滤芯以及移液管加热装置,该移液管加热装置包括高频加热箱、设置于高频加热箱两侧的第一、二工位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二工位上的第一、二推杆。
[0014]S81、调整定位:对于不同型号的移液管其大小也不相同,对此需要先在第一推杆上以及第二推杆上更换与待装配的移液管以及滤芯相匹配的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第一工位上设置有放置移液管的第一滑道,第二工位上设置有放置滤芯的第二滑道;S82、加热扩孔:驱动第一推杆工作,第一推杆上的第一工位推动待装配的移液管移动至高频加热箱中,对待装配的移液管进行高频加热,随后推出高频加热箱,于此同时第二推杆工作,第二推杆推动待装配的滤芯;在移液管和滤芯抵触时停止,调节移液管的中心轴线位置以及滤芯的中心轴线位置,第二推杆继续推动滤芯,直至滤芯进入移液管,第二工位复位,第一推杆将已加热好的待装配的移液管推出高频加热箱;S83、精准压装:第一推杆推动已加热好的移液管向滤芯移动,随之进行压装;其中,移液管经过滤芯的端部后会继续前移,使滤芯穿过移液管,直至滤芯的端部嵌入到移液管的盲孔内即完成移液管与滤芯的压装;S84、检测:采用扭矩测量机对压装后的移液管进行静态以及动态扭矩检测,将符合要求的已装配移液管转入下道工序。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81中的压装前,对移位管的中心轴线和滤芯的中心轴线位置进行调节,进而调整加热后的移液管与滤芯的中心高度,至使二者的轴心线重叠。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止溢滤芯,是通过将200~250重
量份且分子量为300

4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40~50重量份的色母粒、50~80重量份的发孔剂、100~150重量份的高分子弹性体、80~100重量份的活性炭、50~80重量份的累托石粉以及60~100重量份的改性沸石粉材料进行混合后,通过烧结工艺,使得高分子弹性体嵌入滤芯的孔状结构中而得到的,在干燥状态下,高分子弹性体不膨胀,滤芯网络之间的气道保持高通气性,接触水分后,高分子弹性体迅速膨胀,堵塞孔状结构,气道被封闭,水溶液无法通过,这样可以保护液体对移液器的交叉污染,也及时提醒使用者操作发现错误,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添加了色母粒,使得滤芯在生产后具备颜色,从而便于观察,实用性强,加工方法较为简单;2、为了确保在出料时对成型滤芯的下料效果,则通过设置的吹气结构对滤芯进行吹气,实现了对滤芯出料时的保护,则通过设置在出气通道内的气流缓冲结构,则减小对滤芯的冲击,提高对滤芯的保护,实用性强,结构简单,实现了增加滤芯的合格品率,确保了良好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备材料:选取200~250重量份且分子量为300

4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末、40~50重量份的色母粒、50~80重量份的发孔剂、100~150重量份的高分子弹性体、80~100重量份的活性炭、50~80重量份的累托石粉以及60~100重量份的改性沸石粉;S2、混合:将上述材料倒入机械混料机内进行高温混合,将上述材料搅拌均匀,加热的温度在150

180℃之间,搅拌的时间在20min

30min之间;S3、上料:将上述混合后的物料倒入不锈钢模具中,并通过模具压合进行压实;S4、烧结:将上述装好物料的模具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烧结,烧结的温度在200

400℃之间,且烧结的时间在30min

100min之间;S5、下料:烧结结束后,待模具冷却,再打开模具,通过模具内设置的吹气结构对成型的滤芯进行吹出;S6、吸尘:将吹出的产品放入到吸尘机器中,将其中的粉尘碎屑吸掉;S7、检测:将无粉尘产品放入到自动化检测仪中进行尺寸检测,将不符合规格的产品区分开,并进行报废处理;S8、组装:将合格的滤芯组装入移液管半成品内,完成组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模具内的吹气结构包括与各成型腔(1)连通的出气通道(2)、与出气通道(2)连接吹气机(3)以及设置于出气通道(2)内的气流缓冲结构,该气流缓冲结构包括设置于出气通道(2)内的第一气流缓冲器(30),所述第一气流缓冲器(30)用于对吹气机(3)的气流形成缓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缓冲器(30)包括阀腔(301)、设置于阀腔(301)内的缓冲阀芯(302)、在靠近进气端的一侧设置有与阀腔(301)固定连接的单向阀套(303),单向阀套(303)的轴向通道中装配有与其滑动密封配合的单向阀芯(304),阀腔(301)的封闭端与阀腔(301)内部的缓冲阀芯(302)之间通过设有第一弹簧连接(305),单向阀芯(304)和缓冲阀芯(302)之间通过设有第二弹簧连接(306),阀腔(301)上设有与单向阀连通的出气端(3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芯(304)上设有带有第一节流器(308)的第一主流道(309)以及设置于单向阀芯(304)侧壁上且与第一主流道(309)连通支流道(310),所述单向阀套(303)上设有挡块,单向阀芯(304)上设有与挡块抵触的斜面,所述单向阀套(303)上设有内环槽(311),该内环槽(311)与支流道(31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止溢型血清移液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阀芯(302)上设有带有第二节流器(312)的第二主流道(313),缓冲阀芯(302)靠近单向阀芯(304)一侧上均布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贤明张衡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