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47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旨在提供一种足够粗糙的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它包括底面料和若干蜂窝圈,所述蜂窝圈置于底面料的一侧,所述蜂窝圈在底面料上均匀排列分布,所述蜂窝圈的形状为六边环形,所述蜂窝圈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蜂窝圈的底朝向底面料,所述蜂窝圈与底面料针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蜂窝圈彼此连接作为整体结实摩擦强度好;蜂窝圈摩擦结实粗糙性能好;底面料足够结实,底面料的另一面光滑;达到足够粗糙的目的。达到足够粗糙的目的。达到足够粗糙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相关的
,尤其是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蜂窝面料是常用居家生活材料,在清洁厨具和擦拭物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面料表面形成蜂窝圈形状的凸起以便可以很好擦洗物品,目前由于蜂窝圈形状凸起和底面料为一体针织形成,使得蜂窝面料表面粗糙度不够,擦洗物品不易把稍微硬质杂物擦洗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蜂窝面料粗糙度不够的不足,提供一种足够粗糙的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包括底面料和若干蜂窝圈,所述蜂窝圈置于底面料的一侧,所述蜂窝圈在底面料上均匀排列分布,所述蜂窝圈的形状为六边环形,所述蜂窝圈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蜂窝圈的底朝向底面料,所述蜂窝圈与底面料针织连接。
[0006]蜂窝圈在底面料的一侧形成蜂窝状,蜂窝圈在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蜂窝圈的三角形的底朝向底面料,蜂窝圈的三角形的尖端侧朝向外,面料整个刮擦性能好,达到足够粗糙的目的。
[0007]作为优选,底面料包括若干粗硬纱线和若干细软纱线构成,所述粗硬纱线在同一平面内均匀排列分布,所述粗硬纱线相互平行,所述细软纱线与粗硬纱线垂直,所述细软纱线沿粗硬纱线方向均匀排列分布,所述细软纱线依次连贯穿过粗硬纱线的间隙后与粗硬纱线交织连接,所述粗硬纱线与蜂窝圈连接。粗硬纱线平行并排构成底面料的骨架,细软纱线把粗硬纱线编织在一起同时增加底面料的光滑度,底面料足够结实,底面料的另一面光滑。
[0008]作为优选,所述相邻的粗硬纱线间设有若干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粗硬纱线垂直,所述连接线在粗硬纱线上沿粗硬纱线均匀排列分布,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粗硬纱线连接。连接线把相邻的两个粗硬纱线又连接在一起,底面料在每个方向上都可承受拉力,足够结实,保证面料在粗糙摩擦工作时候有保证。
[0009]作为优选,所述蜂窝圈由若干单线圈构成,所述单线圈的形状为六边环形,不同数量的单线圈在平面内均匀排列分布从下到上为多层,每一层上的单线圈数量从下到上逐渐减少,所述单线圈黏结构成蜂窝圈。多个大小不同的单线圈先从内向外黏结成具有多个环的层结构,多个层结构再从下向上层叠,多个单线圈构成多个层叠结构,蜂窝圈摩擦结实粗糙性能好。
[0010]作为优选,所述蜂窝圈上套接有若干环线,所述环线沿蜂窝圈均匀排列分布,所述蜂窝圈通过环线与底面料连接。多个环线把蜂窝圈和底面料连接在一起,蜂窝圈不会脱落,摩擦性好。
[0011]作为优选,所述相邻的两个蜂窝圈的边重合。蜂窝圈边重合即彼此连接,蜂窝圈彼
此连接作为整体结实摩擦强度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蜂窝圈彼此连接作为整体结实摩擦强度好;蜂窝圈摩擦结实粗糙性能好;底面料足够结实,底面料的另一面光滑;达到足够粗糙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底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蜂窝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面料,2.蜂窝圈,3.粗硬纱线,4.细软纱线,5.连接线,6.单线圈,7.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18]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包括底面料1和若干蜂窝圈2,蜂窝圈2置于底面料1的一侧,蜂窝圈2在底面料1上均匀排列分布,蜂窝圈2的形状为六边环形,蜂窝圈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蜂窝圈2的底朝向底面料1,蜂窝圈2与底面料1针织连接。
[0019]如图2所示,底面料1包括若干粗硬纱线3和若干细软纱线4构成,粗硬纱线3在同一平面内均匀排列分布,粗硬纱线3相互平行,细软纱线4与粗硬纱线3垂直,细软纱线4沿粗硬纱线3方向均匀排列分布,细软纱线4依次连贯穿过粗硬纱线3的间隙后与粗硬纱线3交织连接,粗硬纱线3与蜂窝圈2连接。
[0020]相邻的粗硬纱线3间设有若干连接线5,连接线5与粗硬纱线3垂直,连接线5在粗硬纱线3上沿粗硬纱线3均匀排列分布,连接线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粗硬纱线3连接。
[0021]如图3所示,蜂窝圈2由若干单线圈6构成,单线圈6的形状为六边环形,不同数量的单线圈6在平面内均匀排列分布从下到上为多层,每一层上的单线圈6数量从下到上逐渐减少,单线圈6黏结构成蜂窝圈2。
[0022]蜂窝圈2上套接有若干环线7,环线7沿蜂窝圈2均匀排列分布,蜂窝圈2通过环线7与底面料1连接。
[0023]如图1所示,相邻的两个蜂窝圈2的边重合。蜂窝圈2为具有六条边的环状,蜂窝圈2的截面为三角形,蜂窝圈2的底部即三角形截面的底和底面料1连接。
[0024]如图2所示,粗硬纱线3为平行平铺一排设置,相邻的两个粗硬纱线3之间用连接线5连接,连接线5与粗硬纱线3垂直,细软纱线4穿插在每相邻的两个粗硬纱线3之间。
[0025]如图3所示,蜂窝圈2由三个单线圈6组成,单线圈6为六边环形,两个大小不同的单线圈6同心内外嵌套黏结,第三个单线圈6的尺寸介于前两个单线圈6之间,第三个单线圈6置于前两个单线圈6上方,第三个单线圈6与前两个单线圈6同心黏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底面料(1)和若干蜂窝圈(2),所述蜂窝圈(2)置于底面料(1)的一侧,所述蜂窝圈(2)在底面料(1)上均匀排列分布,所述蜂窝圈(2)的形状为六边环形,所述蜂窝圈(2)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蜂窝圈(2)的底朝向底面料(1),所述蜂窝圈(2)与底面料(1)针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其特征是,底面料(1)包括若干粗硬纱线(3)和若干细软纱线(4),所述粗硬纱线(3)在同一平面内均匀排列分布,所述粗硬纱线(3)相互平行,所述细软纱线(4)与粗硬纱线(3)垂直,所述细软纱线(4)沿粗硬纱线(3)方向均匀排列分布,所述细软纱线(4)依次连贯穿过粗硬纱线(3)的间隙后与粗硬纱线(3)交织连接,所述粗硬纱线(3)与蜂窝圈(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克重涤纶蜂窝面料结构,其特征是,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荣华张勤英居雪华王义平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华星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