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638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包括总线主体,总线主体内含多数导体,每一导体间以模注分隔定位,相邻的导体在总线主体的至少两侧形成多数总线缺部,且总线缺部处可连通该导体。导座则设于总线缺部处,导座上具有多数插置空间,每一列插置空间位于相邻导体之间,插置空间可与该导体连接。引出装置则设有相对插置空间的导电夹体。由此,以达到免将系统电源断路的情况下进行电力传输总线的电源导接作业,且总线主体两侧上的具有多数列插置空间,引出装置的导电夹体可任意插接插置空间中,电源导接作业相当迅速、方便,并可确保其电源导接作业的安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动力分电盘,其特别关于一种于总线主体两 侧上具有多数列插置空间的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
技术介绍
分电盘是电力应用中用以将电流分引导接出的重要设备,现有技术分电盘如图l所示,其主要是在一总线本体90内设有数导体91, 而当该总线本体90在进行外部导接引出电源时,是将一分路断路器 92的导体93与该总线本体90的导体91相固接,如此即可将电源由 该导体91、 93的导接而引至该分路断路器92,并进行该分路断路器 92下游的电源导接应用。由于该总线本体90是为裸电铜板设置,且 该分路断路器92亦为裸电导体,皆有意外感电的危险性,使得在进 行分电盘的电源导接作业时需先将整个电源系统断电,以确保电源 导接作业的安全,如此将使整个相关用电作业停摆、无法进行,因 此这种传统电源导接作业显然并不理想。再者,虽然在进行分电盘 的电源导接作业时需先断电,但是若有意外导致的电源突然导通时, 将会导致严重意外发产生。又,该分路断路器92需进行配线连接, 其安装复杂繁琐不易,且也使外观显得复杂,诚有一并改善的必要。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中国台湾专利309281号插入式 动力分电盘,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插入式动力分电 盘,是可于活电状态下从分电盘总线本体引接出电流电源至所需的 分路断路器,以增加总线于传输电力使用上的方便性,并能确保电 源导接作业的安全性,使可彻底解决上述的问题。然,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对于使用者而言,仍不够便利,请注意插入式动力分电盘插置空间的设计,每一组插置空间(每3个孔)即对 应一个引出装置。引出装置无法任意与插置空间结合,为能提高原 有插入式动力分电盘的使用效率,使插入式动力分电盘能更方便、 便利,本技术提出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以改善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总 线主体两侧上的具有多数列插置空间,因此引出装置的导电夹体可 任意插接插置空间中,提供使用者更多插接的选择。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 电源导接作业相当迅速、方便,进而可大为提升其电源导接操作效 率。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 可于免将系统电源断路的情况下,进行分电盘的电源导接作业,且 可确保其电源导接作业的安全。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包括总线主 体,总线主体内含多数导体,每一导体间以模注分隔定位,相邻的 导体在总线主体的至少两侧形成多数总线缺部,且总线缺部处可连 通该导体。导座则设于总线缺部处,导座上具有多数插置空间,每 一列插置空间是位于相邻导体之间,插置空间可与该导体连接。引 出装置则设有相对插置空间的导电夹体。还包括多数组定位滑槽位 于该总线主体上,每一组定位滑槽能与该引出装置配合,当该引出 装置上的导电夹体与该插置空间结合时,每一组定位滑槽能将不同 体积大小的该引出装置的体积,固定于该总线主体上。由此,以达 到免将系统电源断路的情况下进行电力传输总线的电源导接作业, 且总线主体一侧上的具有多数列插置空间,引出装置的导电夹体可 任意插接插置空间中,电源导接作业相当迅速、方便,并可确保其 电源导接作业的安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该插置空间后端设有供该导体进入 的穿透部。进入该插置空间内的该导体的前端设有一绝缘隔块。该 导座容组于该总线主体的该总线缺部后是以树脂进行模注定位。该 引出装置包括有一用以设置该导电夹体的槽座及与该导电夹体导接 的分路断路器。该分路断路器与该导电夹体间连结有一电源导接板。 该导电夹体是由一定位夹加以定位。将该引出装置固定于该总线主 体时,是利用一螺丝起子以手动方式,将该引出装置固定于该总线 主体上。其该引出装置固定于该总线主体后,欲将该引出装置与该 总线主体分开时,利用该螺丝起子以手动方式,将该引出装置与该 总线主体分开。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是可于带电状态下将总线引接出 电流电源至所需的设备,以增加总线于传输电力使用上的方便性, 并能确保电源导接作业的安全性,使可彻底解决传统总线于电源导 接操作上的缺失问题。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详加说明,更容易了解本 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电力传输总线电源导接示意图。 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力传输总线电源导接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槽座实施态样组接及种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时的正视示意图与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电源导接状态的剖示图。 图7是本技术电源导接状态的局部剖示图。 图8是本技术的引出装置与总线主体分解、结合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4螺丝起子5定位滑槽 6定位卡榫10总线主体11导体12总线缺部 13绝缘体 20导座 21插置空间 22穿透部 111绝缘隔块 30引出装置 31分路断路器 32导电夹体 321接板 322对夹体 323螺件 324定位夹 33电源导接板 35槽座 90总线本体 91导体 92分路断路器 93导体本案摘要代表图为图1。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阅图3、图4、图5,如图所示, 本技术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是为便利建筑物或厂房的各种设 备的引接传输大电流电源使用。本技术包括有一总线主体10、导座20及引出装置30;该总线主体IO包括有三支导体11,该有三 支导体11间有适当的距离,并利用绝缘体13如环氧树脂将其相互 隔开,该总线主体10在至少两外侧设有总线缺部12,该总线缺部 12处可容露该导体11;该导座20是设于该总线主体IO的总线缺部 12处,即该导座20是设于该总线主体10的两侧,该导座20是设有 9个插置空间21(亦可以为18或27个插置空间),每一列插置空间是 位于相邻导体之间,三支导体11可任意与插置空间21连通。插置 空间21后端设有穿透部22,该穿透部22可使对应的导体11进入该 插置空间21内,而进入该插置空间21内的导体11的前端是设有一 绝缘隔块111,该绝缘隔块111 一般呈前窄后宽的锥片块体,用以便 利电源导接操作及作为该导体11前端的安全隔离防护,当该导座20 的插置空间21对应各导体11之容组后,于该总线缺部12处冉进行 树脂模注,使各该导体11间确实被封隔及定位该导座20,且唯进入 该插置空间21内的部分导体11可作为对外电源导接的作用。如图6及图7所示,引出装置30包括有电路导接的一前端的槽 座35及后端的分路断路器31(MCCB),该槽座35前端是用以固设相 对该插置空间21的导电夹体32,该槽座35前端是设有一 L状电源 导接板33,而在该电源导接板33的上方(或上、下方)设有一护板, 即该护板设于该引出装置30前端的上方,用以遮护该导电夹体32 及电源导接板33;该导电夹体32包括有相固接的后端一接板321 及前端上下一对夹体322,该接板321略呈一 L形板,该接板321 是以螺件323固接于该电源导接板33,并使三导电夹体32呈距离分 隔而上下排列的方式固设于该电源导接板33上,该对夹体322略呈 对应该导体11厚度的分隔设置,用以便利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包括:    一总线主体,内含有多数导体,每一导体间以模注分隔定位,该总线主体的至少一侧是设有至少多数总线缺部,且该总线缺部处连通该导体,该总线缺部处设有一导座,且于一引出装置上的导电夹体与该插置空间相对应;    其特征在于,该导座上设有多数列插置空间,每一列插置空间位于相邻导体之间,该插置空间与该导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包括一总线主体,内含有多数导体,每一导体间以模注分隔定位,该总线主体的至少一侧是设有至少多数总线缺部,且该总线缺部处连通该导体,该总线缺部处设有一导座,且于一引出装置上的导电夹体与该插置空间相对应;其特征在于,该导座上设有多数列插置空间,每一列插置空间位于相邻导体之间,该插置空间与该导体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特征在于,该插置空间后端设有供该导体进入的穿透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特征在于, 其进入该插置空间内的该导体的前端设有一绝缘隔块。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特征在于, 该导座容组于该总线主体的该总线缺部后是以树脂进行模注定位。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插入式动力分电盘,其特征在于, 该引出装置包括有一用以设置该导电夹体的槽座及与该导电夹体导 接的分路断路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利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威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