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647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镜筒包括:第一筒段;连接环,连接环的外环面与第一筒段的物端面连接;第二筒段,第二筒段的像端面与连接环的内环面连接,第二筒段作为光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头部大的问题。镜头存在头部大的问题。镜头存在头部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面屏手机的发展,屏占比成了衡量一部手机屏幕体验效果以及屏幕美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前置手机摄像头作为手机屏幕上无法避开的部件,它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手机的屏占比。因此,设计头部越来越小的手机镜头,成为手机镜头以后发展的趋势,而原有的常规结构镜头已经达到了一定瓶颈。
[000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头部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头部大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筒,包括:第一筒段;连接环,连接环的外环面与第一筒段的物端面连接;第二筒段,第二筒段的像端面与连接环的内环面连接,第二筒段作为光阑。
[0006]进一步地,第二筒段与连接环弧形过渡。
[0007]进一步地,第二筒段的外侧面向远离第一筒段的方向呈缩口状。
[0008]进一步地,第二筒段的外侧面与镜筒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α小于等于20
°

[0009]进一步地,第二筒段的物侧端的直径L6小于等于2mm;光阑的深度L2大于等于0.5毫米。
[0010]进一步地,第二筒段的壁厚L1大于等于0.12mm。
[0011]进一步地,连接环的壁厚L3大于等于0.25mm。
[0012]进一步地,连接环的内侧壁与镜筒的物端面的距离L7大于等于0.7mm。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括:上述的镜筒;多个透镜,多个透镜间隔设置在镜筒内,多个透镜中靠近光学成像镜头的物侧的透镜为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区伸入到镜筒的第二筒段内且第一透镜的光学结构区与镜筒的连接环的内壁抵接。
[0014]进一步地,第二筒段的物端面具有向光学成像镜头的光轴伸出的止挡凸沿,第一透镜与止挡凸沿间隔设置。
[0015]进一步地,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第一透镜与止挡凸沿之间的距离L4小于等于0.03mm;或者沿光轴的延伸方向第一透镜与止挡凸沿之间的距离L5小于等于0.03mm。
[001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区与第一透镜的光学结构区的过渡位置的厚度大于等于0.24毫米。
[0017]进一步地,镜筒的第一筒段的内壁具有承靠面,承靠面与光轴平行,且承靠面与第
一透镜的外环面承靠。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镜筒包括第一筒段、连接环和第二筒段,连接环的外环面与第一筒段的物端面连接;第二筒段的像端面与连接环的内环面连接,第二筒段作为光阑。
[0019]通过将镜筒设置成第一筒段、连接环和第二筒段连接在一起的形式,有利于将第二筒段设置成直径较小的结构,有利于镜筒的头部的小型化,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加适配全面屏手机。第一筒段的直径大于第二筒段的直径,而连接环的设置能够将大直径的第一筒段与小直径的第二筒段连接在一起。或者说连接环的作用是在第一筒段与第二筒段之间形成过渡。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示出了图1示出了图1中光学成像镜头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0023]图3示出了图2中P处的放大图;
[0024]图4示出了图1中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8]10、第一筒段;11、承靠面;20、连接环;30、第二筒段;31、止挡凸沿;40、第一透镜;41、光学有效区;42、光学结构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0]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31]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成像镜头存在头部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筒和光学成像镜头。
[0033]如图1至图6所示,镜筒包括第一筒段10、连接环20和第二筒段30,连接环20的外环面与第一筒段10的物端面连接;第二筒段30的像端面与连接环20的内环面连接,第二筒段30作为光阑。
[0034]通过将镜筒设置成第一筒段10、连接环20和第二筒段30连接在一起的形式,有利
于将第二筒段30设置成直径较小的结构,有利于镜筒的头部的小型化,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加适配全面屏手机。第一筒段10的直径大于第二筒段30的直径,而连接环20的设置能够将大直径的第一筒段10与小直径的第二筒段30连接在一起。或者说连接环20的作用是在第一筒段10与第二筒段30之间形成过渡。
[003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筒段10、连接环20和第二筒段30一体成型。
[0036]如图1至图6所示,第二筒段30与连接环20弧形过渡。第二筒段30与连接环20之间弧形过渡,有利于镜筒脱模,同时这样设置使得装配在此处的透镜的设计的自由度更大。
[0037]具体的,第二筒段30与连接环20之间是圆角过渡或倒角过渡。
[0038]在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筒段30与连接环20之间是圆角过渡。在第二筒段30与连接环20之间圆角过渡时,第一透镜40的光学有效区41与光学结构区42之间也是圆角过渡。
[0039]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筒段30与连接环20之间是倒角过渡。在第二筒段30与连接环20之间倒角过渡时,第一透镜40的光学有效区41与光学结构区42之间也是倒角过渡。
[0040]如图1、2、4至6所示,第二筒段30的外侧面向远离第一筒段10的方向呈缩口状。这样设置使得第二筒段30的物侧的直径更小,使得镜筒的头部更小,有利于镜筒头部的小型化。
[0041]如图1所示,第二筒段30的外侧面与镜筒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α小于等于20
°
。若第二筒段30的外侧面与镜筒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过大,容易对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段(10);连接环(20),所述连接环(20)的外环面与所述第一筒段(10)的物端面连接;第二筒段(30),所述第二筒段(30)的像端面与所述连接环(20)的内环面连接,所述第二筒段(30)作为光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0)与所述连接环(20)弧形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0)的外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筒段(10)的方向呈缩口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0)的外侧面与所述镜筒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α小于等于2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0)的物侧端的直径L6小于等于2mm;和/或所述光阑的深度L2大于等于0.5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段(30)的壁厚L1大于等于0.12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20)的壁厚L3大于等于0.2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20)的内侧壁与所述镜筒的物端面的距离L7大于等于0.7mm。9.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威望豆修浔闻人建科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