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50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在电气接线盒中的接线盒本体具有形成开口部的第一周壁。与所述接线盒本体嵌合的盖部件具有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一部分和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而覆盖该周壁外侧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周壁中,在位于设置状态的电气接线盒的至少上侧部位形成第二周壁,以使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并在与该第一周壁之间形成把所述盖部件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使用在汽车的电气线路的电气接线盒多设置在发动机舱,但也有设在车内的情况。此时,很少直接与水接触,但在这些年实行的对车内进行湿式清洗(水洗)的情况、和在车内饮食时把饮料弄洒时、和空调管出现结露等的情况下,也要求防止水浸入车内。针对上述问题,如图6所示,实开昭55-129479号公报(参照第1页、图1)公开了由本体101和盖部件102构成的电气接线盒100,并形成使水不浸入本体101和盖部件102之间的防水结构103的一例。即如图7所示,在本体101的周壁101a上设置L字形剖面的框体104,该框体104和本体101的周壁101a之间形成环状槽105,同时在盖部件102的周围设置覆盖框体104的覆盖体106。然后,在框体104和覆盖体106的竖直基部之间留有适当空间,并在覆盖体106的端缘设置前端接近本体101的周壁101a的倾斜板107。但是,即使在所述电气接线盒100中,当本体101和盖部件102成形后由于“收缩”而产生变形时,在本体101和盖部件102之间产生间隙,还可能浸入水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开平11-41748号公报(参照第1、3页、图1)公开了如图8所示的防水结构的一例。即,该电气接线盒110由上盖111和下盖112构成,在上盖111的外周下部形成裙部113,并形成闭塞上部的嵌合槽114。以使下盖112上端部的周壁112a嵌合在嵌合槽114中,而将上盖111覆盖在下盖112上。这样,由裙部113和下盖112形成三层壁,实现了防水功能。但是,在所述的电气接线盒110中,由于同时进行作为本体的下盖112和作为盖部件的上盖111的定位和防水,所以在下盖112和上盖111有“收缩”变形时,会产生如图9所示下盖112上部周壁112a挂在上盖111的裙部113中间的台阶113a上,而使相互嵌合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由简单的结构可提高防水性能的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具有接线盒本体,其具有设置开口部的第一周壁;盖部件,其嵌合所述接线盒本体,并具有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一部分和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而覆盖该周壁外侧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周壁中,在位于设置状态的电气接线盒的至少上侧部位形成第二周壁,以使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并在与该第一周壁之间形成把所述盖部件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间隙。在此结构中,在电气接线盒上侧滴下的水份,通过盖部件的外侧流动,可防止水份浸入电气接线盒内部。即使水份沿盖部件流向第二周壁的内侧,也可以由第一周壁阻止水份向电气接线盒内部浸入。所述盖部件的第二部分对所述间隙的嵌合长度最好至少为5mm。这样,在由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形成的双重壁部分,本体和盖部件在嵌合方向重合长度长,所以可以可靠地防水。所述第二周壁也可以延伸设置到对应所述盖部件的第一部分的位置。这样,由于第二周壁在全宽度上覆盖盖部件的第二部分,所以水份难以附着在盖部件上,可以提高防水性能。所述电气接线盒的至少位于上侧的部位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在所述接线盒本体的角部,向该接线盒本体内侧凹陷的凹角部。凹角部位于上侧时容易滞留水份,通过在凹角部设置所述双重壁结构,可以提高该部位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II-II线位置的外部双重壁部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外部双重壁部的变形例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表示电气接线盒使用状态的正面图;图5是表示在电气接线盒的角部形成凹角部情况的说明图;图6是现有技术的电气接线盒的一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VII-VII线位置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电气接线盒的另一例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8中的电气接线盒的问题点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的实施形态。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接线盒10具有本体20,其具有在前后两面的开口部21f、21r;一对盖部件30f、30r,其嵌合在一起,以覆盖该本体20的前后开口部21f、21r的两外侧。本体20和盖部件30f、30r等一般由合成树脂形成。该电气接线盒10以例如本体20的两开口部21f、21r大致沿垂直面的状态而被使用。在本体20的内部设置用于安装各种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收放区22,在其外周本体壁部23设在作为盖部件30f、30r的嵌合方向(图1中箭头方向)的前后两侧。在本体壁部23中,至少在电气接线盒10的使用状态下,在成为上侧的本体壁部23U,构成外部双重壁部的外壁24a和内壁24b向着各自前后两方向设置。另外,也可以在全周设置外壁24a和内壁24b。如图1所示,内侧的盖部件30r,为覆盖所述本体20内侧的开口部21r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底板31r,在该底板31r的外周,壁32r与底板31r呈直角(嵌合方向)设置。在壁32r上的不同地方设置缺口33a、33b,防止与设在本体20的电气部件收放区22的安装托架34的干涉,并带有覆盖安装在电气部件收放区22的接线器的接线器盖。另外,为了覆盖本体20的表面侧的开口部21f,表面侧的盖部件30f具有与所述的内侧的盖部件30r相同的形状,在底板31f的外周,壁32f沿嵌合方向设置。另外,在盖部件30f上,为防止与设在电气部件收放区22中的电气部件干涉,对应电器部件的形状,设置凹部35和缺口36a、36b。如图2所示,由设在本体20上的外壁24a和内壁24b构成的外部双重壁部在外壁24a和内壁24b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隙25,在该间隙25中,通过分别嵌合作为盖部件30f、30r的壁32f、32r的前端的嵌合端缘32a,而形成把盖部件30f、30r置于外壁24a和内壁24b之间的结构。另外,在内壁24b的外侧面设置嵌止突起26,防止盖部件30f、30r的嵌止脱落。另外,如图2所示,外壁24a作为与盖部件30f、30r的壁32f、32r重合的长度L,最少也要保证在5mm以上。如图3所示,作为嵌合方向端部的外壁24a的前端24c最好能到达盖部件30f、30r的根部,即到达底板31f、31r的外侧面31a的位置,而覆盖盖部件30f、30r的外面的整个宽度。以上,按照所述的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由于在使用状态设置由在位于上侧的本体20上的外壁24a和内壁24b构成的外部双重壁部,使盖部件30f、30r嵌合在外壁24a和内壁24b之间,所以可以提高本体20和盖部件30f、30r之间的防水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不限定在所述的实施例,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改进。例如,在所述的各实施例,说明了把本体20的上侧的壁23U设置成大致水平而使用的情况,但同样也可以如图4所示,使角部27在上方那样的倾斜的状态使用。此时,在夹着角部27的两侧本体壁部23U、23U与所述上侧本体壁部23U同样可形成双重壁部结构。另外,如图5所示,设想在电气接线盒10的角部27形成向内侧凹陷的凹角部28,在使用时把该凹角部28配置在上侧的情况下,至少可在凹角部28形成双重壁部结构。这样可以提高在容易滞留水的凹角部28的防水性能。此时,在凹角部28两侧的本体壁部23U、23U也作为双重结构而实现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其中,具有:接线盒本体,其具有设置开口部的第一周壁;盖部件,其嵌合所述接线盒本体,并具有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一部分和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而覆盖该周壁外侧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周壁中 ,在位于设置状态的电气接线盒的至少上侧部位形成第二周壁,以使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并在与该第一周壁之间形成把所述盖部件的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嵌入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3-2-21 044811/031.一种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其中,具有接线盒本体,其具有设置开口部的第一周壁;盖部件,其嵌合所述接线盒本体,并具有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一部分和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而覆盖该周壁外侧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周壁中,在位于设置状态的电气接线盒的至少上侧部位形成第二周壁,以使在与所述第一周壁平行方向延伸设置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川雅利杉浦智宏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