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及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368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2:53
具备设置在基板上的第1连接器部(10)、层叠于第1连接器部(10)的第2连接器部(20)以及设置在第1连接器部(10)与第2连接器部(20)之间的中间部(30)。第1连接器部(10)在前方(F)具有与OSFP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1模块侧连接部,并且具有与基板连接的第1基板侧连接部。第2连接器部(20)设置在与基板之间隔着第1模块侧连接部的位置,在前方(F)具有与OSFP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2模块侧连接部,并且具有与基板连接的第2基板侧连接部,在中间部(30)形成有冷却流路,使得空气从连接器(7)的前方(F)侧向后方(R)侧流动。(R)侧流动。(R)侧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及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用于诸如OSFP(八通路小型可插拔:Octal Small Form FactorPluggable)模块等光电转换模块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及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用于OSFP等的光电转换模块要求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高的容量,因此需要对作为发热体的光电转换模块进行高效冷却。另外,除了光电转换模块的冷却之外,还必须同样考虑电连接光电转换模块与基板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的冷却。
[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上部和下部两个端口的笼子(cage)。在笼子设有在端口间形成通风口的通风壁,以改善通过笼子的空气流动而提高冷却能力。
[0004]在专利文献2中,在插塞组件的主体形成冷却槽,通过使用该冷却槽来改善流过端口内的空气流动并提高冷却效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7-50552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7-5100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虽然在专利文献1及2中考虑了具备光电转换模块的组装体(组件)的冷却,但没有具体考虑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的冷却。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人等努力研究的结果,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基板上依次层叠第1连接器部和第2连接器部的堆栈型连接器中,第1连接器部被夹于基板和第2连接器部之间,因此无法高效进行冷却。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构思,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层叠了第1连接器部和第2连接器部的连接器进行冷却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及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具备:第1连接器部,其在前方具有与第1光电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1模块侧连接部,并且具有与基板连接的第1基板侧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器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第2连接器部,其设置在与所述基板之间隔着所述第1模块侧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第2连接器部在前方具有与第2光电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2模块侧连接部,并且具有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第2基板侧连接部,所述第2连接器部层叠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以及中间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连接器部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之间,在所述中间部形成有冷却流路,使得冷却介质从各所述连接器的前方侧流向后方侧。
[0010]在基板上设有第1连接器部,且第2连接器部层叠于第1连接器部。由此形成层叠型连接器。通过风扇等的送风单元,空气等的冷却介质从光电转换模块的前方侧流向后方侧。通过光电转换模块的冷却介质流到与光电转换模块的后端(一端)连接的第1连接器部及第2连接器部。由于第1连接器部和第2连接器部层叠,所以设置在第1连接器部与第2连接器部之间的中间部将成为冷却介质的阻力,有可能阻碍冷却介质的顺畅流动。特别是,由于第1连接器部设置在基板上并且被夹于第2连接器部和基板之间,因此冷却性能可能会下降。于是,在中间部形成了能够使冷却介质从连接器的前方侧流向后方侧的冷却流路。由此,能够使冷却介质以通过中间部的方式流动,能够有效地进行第1连接器部的冷却。
[0011]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中,所述中间部具备宽度从所述前方侧向所述后方侧变大的尖细形状部。
[0012]在中间部设置尖细形状部。尖细形状部形成为宽度从前方侧向后方侧变大。由此,从前方侧流入的冷却介质沿着尖细形状部流动,从而朝向中间部的两侧而流动,能够形成顺畅的冷却流路。作为尖细形状部,优选使用例如三角形状等的楔形状。
[0013]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中,在所述中间部设有侧壁部,其与所述尖细形状部连接,并将冷却介质引导到所述后方。
[0014]使得由尖细形状部引导的冷却介质沿着侧壁部流动通过而到后方侧。由此,能够使冷却介质以通过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的方式流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0015]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中,所述第1连接器部、所述第2连接器部及所述中间部构成为一体。
[0016]通过一体地构成第1连接器部、第2连接器部及中间部,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17]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中,所述第2连接器部及所述中间部构成为一体,并与所述第1连接器部分离。
[0018]使第2连接器部和中间部成一体,并与第1连接器部分离。通过这样设为分离(separated)型,能够增大设计或组装的自由度。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设置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的基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笼子,所述笼子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
[0020]由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和基板和笼子形成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冷却介质会在由笼子形成的空间中流通。通过使流过笼子内的冷却介质有效率地流动,能够提高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的冷却。
[0021]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中,所述笼子形成有使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周围的冷却介质向外部流动的排出流路。
[0022]在笼子设置了使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周围的冷却介质向外部流动的排出流路。由此,例如,能够通过向外部顺畅地排出从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流出的冷却介质,促进流过笼子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动。作为排出流路,可举出例如在笼子的后端的壁部和/或后壁设置多个贯通孔等。
[0023]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中,并列设置多个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在并列设置的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之间设有所述笼子的分隔壁部,在所述笼子的分隔壁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0024]并列设置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并且排列了2
×
N(N为2以上的整数)的模块侧连接部。在该情况下,在将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进行分隔的笼子的分隔壁部形成多个贯通孔。由此,能够形成冷却介质夹着分隔壁部的流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专利技术效果)
[0025]由于在第1连接器部与第2连接器部之间设置形成了冷却流路的中间部,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的冷却。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1的笼子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笼子的后壁的后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4的第1连接器部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图5的第1连接器部的正视图。图7是示出将第1连接器部设置在基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图4的第2连接器部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第2连接器部的侧视图。图10是示出除了第1连接器部之外还将第2连接器部设置在基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图8的第2连接器部的正视图。图12是示出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具备:第1连接器部,其在前方具有与第1光电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1模块侧连接部,并且具有与基板连接的第1基板侧连接部,所述第1连接器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第2连接器部,其设置在与所述基板之间隔着所述第1模块侧连接部的位置,所述第2连接器部在前方具有与第2光电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的第2模块侧连接部,并且具有与所述基板连接的第2基板侧连接部,所述第2连接器部层叠于所述第1连接器部;以及中间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连接器部与所述第2连接器部之间,在所述中间部形成有冷却流路,使得冷却介质从各所述连接器的前方侧流向后方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其中,所述中间部具备宽度从所述前方侧向所述后方侧变大的尖细形状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用连接器,其中,在所述中间部设有侧壁部,其与所述尖细形状部连接,并将冷却介质引导到所述后方。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利育齐藤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