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4978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由电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减振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外壳安装基座组成;当驾驶员或其他控制系统有转向需求时,会给线控转向电机控制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从而控制电机旋转,电机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带动转向传动机构外壳转动,转向传动机构外壳带动转向连杆旋转,进而通过转向节带动车轮转动;在行驶过程中,车轮的垂向运动,通过转向节,传给与转向支柱固定连接的减振机构,振动经过减振器活塞杆和弹簧,经转向执行机构外壳,最终传递至车架;转向转角的大小和快慢,可通过控制电机转角的大小和快慢调节;该方案可用于为传统汽车、电动汽车、智能汽车的转向系统。统。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转向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

技术介绍

[0002]转向系统作为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就是各大研究机构、汽车零部件公司和整车厂家研究的热点,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汽车性能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和线控技术的发展,线控转向系统成为转向系统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原因如下:1)线控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柱等机械连接,可有效避免交通事故中转向柱对驾驶员的伤害;2)线控转向控制单元可根据整车行驶状态判断驾驶员操作是否合理,并做出相应的调整;3)当汽车处于极限工况时,能够根据整车状态,调整转向轮转角,从而对整车稳定性进行控制,以提高行驶安全性;4)通过采用线控转向系统,还可以有效改善汽车的驾驶特性,例如,低速行驶时,调小转向比率,以减少转弯或停车时转向盘转动的角度;高速行驶时,调大转向比率,以获得良好的直线行驶性能;5)可满足汽车电动化的需求,电动化是全球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在取消了发动机后,制动助力、转向助力等附件的电动化是实现整车电动化的关键,线控转向技术可为上述问题提供解决思路;6)智能驾驶是目前汽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转向技术是解决智能驾驶汽车路径跟踪问题的关键技术,而线控转向可为上述需求提供一种解决方案。综上所述,线控转向技术对进一步提高现有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促进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均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使其成为汽车转向系统研究中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0003]我国目前线控转向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技术方案主要是在传统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装转向执行电机来实现相应的转向功能,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与传统车类似,转向系统占用底盘空间大,尤其要避免与悬架、制动等车轮附近的其他部件产生干涉,这就导致其被允许的转角范围小,从而会影响低速转向的灵活性与汽车智能避障的效果;2)现有方案集成度不高,不易实现整车总成的模块化生产,而整车总成的模块化生产是汽车未来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降低整车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该执行器不仅可满足传统车、电动车、智能车的转向需求,有效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还可以有效简化车轮附件部件的布置,促进整车设计、生产的模块化/集成化,如能与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结合使用,则完全可以实现底盘系统的模块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由电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减振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外壳安装基座组成。
[0007]电机(1)为旋转电机;电机轴(2)外端设有电机轴花键(38),电机(1)的安装凸缘上设有4个第一电机固定孔(32);电机轴(2)的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7),太阳轮支撑板(34)为圆柱体,其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5),第一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5)、第二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7)、电机轴(2)与太阳轮支撑板(34)的中心轴线重合,太阳轮支撑板(34)通过螺栓和第一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5)、第二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7),与电机轴(2)固定连接。
[0008]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包括行星齿轮机构上保护盖(3)、齿圈(4)、行星齿轮机构下保护盖(5)、行星架(6)、太阳轮(33)和行星轮(42);行星齿轮机构上保护盖(3)上均匀设有4个第二电机固定孔(40),1个电机轴通孔(41),4个用于固定齿圈(4)的第一齿圈固定孔(39);第二电机固定孔(40)与第一电机固定孔(32)一一对应;齿圈(4)上设有4个第二齿圈固定孔(46),第二齿圈固定孔(46)与第一齿圈固定孔(39)一一对应。
[0009]太阳轮(33)中心设有太阳轮内花键(36),与电机轴(2)端部的电机轴花键(38)相配合。
[0010]行星架(6)为圆柱体,其端面上均匀设有3根行星架连接轴(43)、3个第一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5)、3个行星轮定位凸台(47);行星架连接轴(43)与行星轮定位凸台(47)均为圆柱体,行星架连接轴(43)的半径小于行星轮定位凸台(47)的半径,二者位置一一对应,且中心轴线相互重合;行星架连接轴(43)与行星轮(42)一一对应,行星轮(42)通过轴承(44)安装在行星架连接轴(43)上。
[0011]行星齿轮机构下保护盖(5)为圆环形,其端部均匀设有4个位置与第一齿圈固定孔(39)、第二齿圈固定孔(46)一一对应的第三齿圈固定孔(48);行星齿轮机构下保护盖(5)内圆为斜面结构,上端面的内圆半径小于下端面的内圆半径。
[0012]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向传动机构上端盖(7)、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转向连杆(27)、转向传动机构下端盖(28)。
[0013]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为圆筒形,上端面上设有第三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51),并固定有转向传动机构上端盖(7),下端面上设有第一转向传动机构槽(52)和第二转向传动机构槽(55),外壁中间位置固定有圆锥滚子轴承定位环(19);在第一转向传动机构槽(52)和第二转向传动机构槽(55)中均布置有2个第一直线轴承定位块固定孔(54),在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的下端面上设有4个第一下端盖固定孔(53);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的下部内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直线轴承定位环(23)。
[0014]在转向传动机构上端盖(7)上均匀设有4个减振器活塞杆基座固定阶梯孔(50)和3个第二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9),第二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9)的位置与第一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5)、第三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51)一一对应,行星架(6)通过螺栓与转向传动机构上端盖(7)、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固定连接。
[0015]转向传动机构外壳安装基座由上定位轴套筒(15)、第一固定板(16)、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7)、第二固定板(18)、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0)、下定位轴套筒(21)、第三固定板(30)和第四固定板(31)组成;上定位轴套筒(15)的形状与下定位轴套筒(21)相同,上定位轴套筒(15)和下定位轴套筒(21)均为圆盘形结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圆孔,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从该圆孔中穿过,上定位轴套筒(15)和下定位轴套筒(21)外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和第二固定板安装平
面(B5)相互平行,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和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上均设有2个第二固定板安装孔(59);上定位轴套筒(15)的内部空腔与下定位轴套筒(21)的内部空腔相对安装,二者的定位轴套盘上端面(B2)共平面,相互重合;上定位轴套筒(15)的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和下定位轴套筒(21)的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共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减振系统的汽车线控转向执行器,由电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减振机构、转向传动机构外壳安装基座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机(1)为旋转电机,电机轴(2)外端设有电机轴花键(38),电机(1)的安装凸缘上设有4个第一电机固定孔(32);电机轴(2)的端部中心位置设有第二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7),太阳轮支撑板(34)为圆柱体,其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5),第一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5)、第二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7)、电机轴(2)与太阳轮支撑板(34)的中心轴线重合,太阳轮支撑板(34)通过螺栓和第一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5)、第二太阳轮支撑板固定孔(37),与电机轴(2)固定连接;行星齿轮机构上保护盖(3)上均匀设有4个第二电机固定孔(40),1个电机轴通孔(41),4个第一齿圈固定孔(39);第二电机固定孔(40)的位置与第一电机固定孔(32)一一对应;齿圈(4)上设有4个第二齿圈固定孔(46),第二齿圈固定孔(46)与第一齿圈固定孔(39)一一对应;太阳轮(33)中心设有太阳轮内花键(36),与电机轴(2)端部的电机轴花键(38)相配合;行星架(6)为圆柱体,其端面上均匀设有3根行星架连接轴(43)、3个第一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5)、3个行星轮定位凸台(47);行星架连接轴(43)与行星轮定位凸台(47)均为圆柱体,行星架连接轴(43)的半径小于行星轮定位凸台(47)的半径,二者一一对应,且中心轴线相互重合;行星架连接轴(43)与行星轮(42)一一对应,行星轮(42)通过轴承(44)安装在行星架连接轴(43)上;行星齿轮机构下保护盖(5)为圆环形结构,其端部均匀设有4个位置与第一齿圈固定孔(39)、第二齿圈固定孔(46)一一对应的第三齿圈固定孔(48);行星齿轮机构下保护盖(5)内圆为斜面结构,上端面的内圆半径小于下端面的内圆半径;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为圆筒形结构,上端面上设有第三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51),并固定有转向传动机构上端盖(7),下端面上设有第一转向传动机构槽(52)和第二转向传动机构槽(55),外壁中间位置固定有圆锥滚子轴承定位环(19);在第一转向传动机构槽(52)和第二转向传动机构槽(55)中均布置有2个第一直线轴承定位块固定孔(54),在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的下端面上设有4个第一下端盖固定孔(53);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的下部内壁上固定有环形的直线轴承定位环(23);在转向传动机构上端盖(7)上均匀设有4个减振器活塞杆基座固定阶梯孔(50)和3个第二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9),第二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9)的位置与第一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45)、第三转向传动机构固定孔(51)一一对应,行星架(6)通过螺栓与转向传动机构上端盖(7)、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固定连接;转向传动机构外壳安装基座由上定位轴套筒(15)、第一固定板(16)、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7)、第二固定板(18)、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0)、下定位轴套筒(21)、第三固定板(30)和第四固定板(31)组成;上定位轴套筒(15)的形状与下定位轴套筒(21)相同,上定位轴套筒(15)和下定位轴套筒(21)均为圆盘形结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圆孔,转向传动机构外壳(14)从该圆孔中穿过,上定位轴套筒(15)和下定位轴套筒(21)外侧均设有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和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相互平行,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和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上均设有2个第二安装板固定孔(59);上定位轴套筒(15)的内部空腔与下定位轴套筒(21)的内部空腔相对安装,二者的定位轴套盘上端面(B2)共平面,相互重合;上定位轴套筒(15)的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和下定位轴套筒(21)的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共平面;上定位轴套筒(15)的第
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和下定位轴套套筒(21)的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共平面;在圆锥滚子轴承定位环(19)的两侧分别装有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7)和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0),第一圆锥滚子轴承(17)安装于圆锥滚子轴承定位环(19)和上定位轴套筒(15)之间,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0)安装于圆锥滚子轴承定位环(19)和下定位轴套筒(21)之间;第一固定板(16)、第二固定板(18)、第三固定板(30)和第四固定板(31)的形状相同,均为工字形结构,在各固定板前端面(A1)上靠近固定板上端面(A3)侧设有两个第一固定板安装孔(56);第一固定板(16)上的第一固定板安装孔(56)与上定位轴套筒(15)的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上的第二固定板安装孔(59)一一对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8)上的第一固定板安装孔(56)与下定位轴套筒(21)的第一固定板安装平面(B3)上的第二固定板安装孔(59)一一对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三固定板(30)上的第一固定板安装孔(56)与下定位轴套筒(21)的第二固定板安装平面(B5)上的第二固定板安装孔(59)一一对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四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高兆桥王杰常依乐郭君王中伟何肖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