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及干雾抑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2488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粉尘治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及干雾抑尘系统,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等距设置有三组安装柱,每组安装柱由位于底板上表面左右两侧的两根单柱组成。该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及干雾抑尘系统使用时,通过设置智能摄像头对车辆识别传递信号启动干雾喷头和电动转盘,电动转盘传动转动杆转动,在双向螺旋槽与导向块的作用下干雾喷头水平往复运动,在直齿条与第三直齿轮的作用下干雾喷头在运动的同时进行转动,避免了运输车辆体积较大、需要设置多组支水管路和喷雾喷头对车辆进行覆盖喷雾抑尘,从而导致的管路材料使用过多造成浪费的问题。料使用过多造成浪费的问题。料使用过多造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及干雾抑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粉尘治理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及干雾抑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进出运输土方的车辆会带动工地内粉尘飘散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车辆自身也附着有粉尘,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段时,车身易扬起粉尘,因此在施工进出口处设置有喷雾抑尘装置对车辆进行降尘。
[0003]常见的喷雾抑尘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高压水泵直接将水输送至干雾喷头,干雾喷头产生的10μm以下的微细水雾颗粒,使粉尘颗粒相互粘结、聚结增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对车辆附着的粉尘进行降尘,但运输车辆体积较大、需要设置多组支水管路和喷雾喷头对车辆进行覆盖喷雾抑尘,从而导致的管路材料使用过多、费用较大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不能满足喷雾抑尘装置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及干雾抑尘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及干雾抑尘系统,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技术问题。<br/>[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等距设置有三组安装柱(2),每组安装柱(2)由位于底板(1)上表面左右两侧的两根单柱组成,且每组对应的两根单柱的上部内侧之间均横向连接有直齿条(20),三组所述安装柱(2)的上部分别通过轴承贯穿活动安装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环形块(4),所述环形块(4)的内腔设置有导向块(5),所述转动杆(3)的外表面沿其周向开设有双向螺旋槽(6),所述导向块(5)的形状与双向螺旋槽(6)的形状适配,所述环形块(4)的底面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干雾喷头(7),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前部和后部的安装柱(2)的顶端均安装有智能摄像头(8),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中部左侧的安装柱(2)的左侧壁上部设置有电动转盘(9),所述转动杆(3)与电动转盘(9)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10),所述收集槽(10)的内腔上部焊接有承重板(11),所述承重板(11)的上表面等距开设有一组下料通道,所述收集槽(10)的内腔底面开设有排污槽,所述排污槽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螺旋杆(12),所述螺旋杆(12)与电动转盘(9)传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右侧壁下部开设有排污通道,所述排污通道的内腔与收集槽(10)的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粉尘治理的智能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转盘(9)的输出轴外表面固定套设有主链轮(13),所述螺旋杆(12)的左端密封延伸至排污槽的内腔外,所述螺旋杆(12)的左端面焊接有从链轮(14),所述主链轮(13)的齿面和从链轮(14)的齿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定娟朱利民马晴阳朱健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那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