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监护追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穿戴端、基站端和移动交换中心;穿戴端分别与基站端及移动交换中心通信;穿戴端包括发送单元、采集单元和定位单元;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佩戴者的体征数据,定位单元用于进行实时定位;发送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频率,将体征数据及当前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基站端;基站端用于当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跟踪请求包括丢失时刻及穿戴端的标识信息;其中,丢失时刻为最后一次接收到穿戴端数据的时刻。本方案可以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时,提升找到被监护人的几率。提升找到被监护人的几率。提升找到被监护人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监护追踪
,具体涉及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对被监护人(如小孩)进行更好的看护,部分监护人会通过给被监护人佩戴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将智能穿戴设备与自己的监护端(如手机)建立通信后,监护人可在监护端上查看被监护人的状态和定位。
[0003]当被监护人遇到不法分子实施不法行为(如拐骗)时,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定位也可以快速找到被监护人。但是,随着智能设备的功能普及,不法分子对于智能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了解。为了防止被定位追踪,一些不法分子在实施不法行为时会将被监护人的智能穿戴设备损坏或者取下丢掉。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就被就切断了,监护人无法再通过监护端查看被监护人的状态和定位,无法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来找寻被监护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可以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时,提升找到被监护人的几率。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方案为:
[0006]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包括穿戴端、基站端和移动交换中心;
[0007]穿戴端分别与基站端及移动交换中心通信;穿戴端包括发送单元、采集单元和定位单元;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佩戴者的体征数据,定位单元用于进行实时定位;发送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频率,将体征数据及当前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基站端;
[0008]基站端用于当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跟踪请求包括丢失时刻及穿戴端的标识信息;其中,丢失时刻为最后一次接收到穿戴端数据的时刻;
[0009]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到跟踪请求后,根据穿戴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穿戴端的HLR,再从HLR处获取穿戴端丢失时刻访问的VLR标识,并根据该VLR标识从对应的VLR中查找在丢失时刻与穿戴端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通信端,并标记为可疑人员;
[0010]移动交换中心还用于标记可疑人员后,从VLR获取各可疑人员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各可疑人员的标识信息确定各可疑人员归属的HLR后,根据各可疑人员归属的HLR对各可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移动交换中心还用于在对各可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时,向警局的通信设备发送报警信息。
[0011]名词说明:
[0012]HLR,即,归属位置寄存器。用来存储用户开户数据信息的数据库,与移动交换中心(MSC)相互通信,每个通信设备有唯一对应的HLR。
[0013]VLR,即,访问位置寄存器。它是一个动态数据库,存储所管辖区域中MS(统称拜访客户)的来话、去话呼叫所需检索的信息以及用户签约业务和附加业务的信息,例如客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域的识别。
[0014]基础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0015]使用本系统,监护人将穿戴端佩戴在被监护人(如小孩)身上后,穿戴端上的采集单元会采集被监护人的体征数据,定位单元会进行实时定位;发送单元则会按照预设的频率(如20毫秒/次),将体征数据及当前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基站端。
[0016]如果基站端连续第一预设时长(如10秒)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说明穿戴端遭到了损坏或者关机了,无法给基站发送数据。为了保证当穿戴端被属于恶意的损坏或恶意关机时,能够及时找到不法分子,将被监护人寻回,基站端会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
[0017]由于跟踪请求包括穿戴端的标识信息和丢失时刻(最后一次接收到穿戴端数据的时刻),移动交换中心接收到跟踪请求后,会根据穿戴端的标识信息(如智能手环的通信号码)确定被监护人的穿戴端归属的HLR,并从HLR处获取穿戴端在丢失时刻时访问的VLR标识;之后,移动交换中心可根据该VLR标识在对应VLR中查找在丢失时刻,与该穿戴端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如3米)的通信端(如手机),并标记为可疑人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找到穿戴端最后一次给基站端发送数据时,与监护人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可疑人员。再然后,移动交换中心会从VLR处获取各可疑人员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各可疑人员的标识信息确定各可疑人员归属的HLR,再根据可疑人员归属的HLR对各可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这样,可以对各可疑人员进行追踪。
[0018]除此,移动交换中心在对各可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时,还会向警局的通信设备发送报警信息。这样,当出现恶性事件(如拐骗)时,警务人员根据可疑人员的追踪定位,可及时找到可疑人员,进而找回被监护人。
[0019]综上,使用本系统,可以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时,提升找到被监护人的几率。
[0020]进一步,还包括监护端;基站内存储有各穿戴端关联的监护端的信息;所述基站端用于当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包括:当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基站端给对应的监护端发送警示信息,并在接收到对应监护端反馈的报警信号后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
[0021]有益效果:基站端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说明穿戴端遭到了损坏或者关机了。但穿戴端是被恶意损坏/关机还是自然损坏/关机,并不能直接确认。如果是自然损坏/关机,那么基站端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一方面会造成误报警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占用系统的不少资源。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方案中,当基站端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会先给对应的监护端发送警示信息,监护人通过警示信息了解到情况后可进行情况的确认,当情况为很可能发生恶性事件时,监护人可通过监护端给基站端反馈报警信号,基站端接收到警报信号后再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由移动交换中心对可疑人员进行锁定和跟踪。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误报警的情况,尽可能的保证报警的有效性。
[0022]进一步,穿戴端还包括解锁单元,用于输入解锁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当定位单元
正常工作但采集单元未采集到体征数据,且第二预设时长内未输入解锁信息时,给基站端发送可疑信号,可疑信号包括第二丢失时刻,第二丢失时刻为采集单元最后采集到体征数据的时刻;基站端用于接收到可疑信号后,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二跟踪请求,第二跟踪请求包括第二丢失时刻及穿戴端的标识信息;
[0023]移动交换中心还用于接收到第二跟踪请求后,根据穿戴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穿戴端的HLR,再从HLR处获取穿戴端在第二丢失时刻访问的VLR标识,并根据该VLR标识从对应的VLR中查找在第二丢失时刻时与穿戴端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通信端,并标记为可疑人员。
[0024]有益效果:如果穿戴端的定位单元正常工作但采集单元未采集到体征数据,则说明穿戴端被取下。此时,可能是监护人给被监护人取下,但也有可能是被不法分子恶意取下了。因此,需要对情况进行区分了解,以便在手环被恶意取下时能够及时进行报警,保护被监护人的安全。
[0025]本系统中,由于穿戴端集成有解锁单元,监护人可设置只有自己能认证的解锁信息(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端、基站端和移动交换中心;穿戴端分别与基站端及移动交换中心通信;穿戴端包括发送单元、采集单元和定位单元;采集单元用于采集佩戴者的体征数据,定位单元用于进行实时定位;发送单元用于按照预设的频率,将体征数据及当前的定位信息发送给基站端;基站端用于当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跟踪请求包括丢失时刻及穿戴端的标识信息;其中,丢失时刻为最后一次接收到穿戴端数据的时刻;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接收到跟踪请求后,根据穿戴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穿戴端的HLR,再从HLR处获取穿戴端丢失时刻访问的VLR标识,并根据该VLR标识从对应的VLR中查找在丢失时刻与穿戴端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通信端,并标记为可疑人员;移动交换中心还用于标记可疑人员后,从VLR获取各可疑人员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各可疑人员的标识信息确定各可疑人员归属的HLR后,根据各可疑人员归属的HLR对各可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移动交换中心还用于在对各可疑人员进行定位跟踪时,向警局的通信设备发送报警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护端;基站内存储有各穿戴端关联的监护端的信息;所述基站端用于当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包括:当连续第一预设时长未接收到穿戴端发送的数据时,基站端给对应的监护端发送警示信息,并在接收到对应监护端反馈的报警信号后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跟踪请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穿戴端还包括解锁单元,用于输入解锁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当定位单元正常工作但采集单元未采集到体征数据,且第二预设时长内未输入解锁信息时,给基站端发送可疑信号,可疑信号包括第二丢失时刻,第二丢失时刻为采集单元最后采集到体征数据的时刻;基站端用于接收到可疑信号后,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二跟踪请求,第二跟踪请求包括第二丢失时刻及穿戴端的标识信息;移动交换中心还用于接收到第二跟踪请求后,根据穿戴端的标识信息确定穿戴端的HLR,再从HLR处获取穿戴端在第二丢失时刻访问的VLR标识,并根据该VLR标识从对应的VLR中查找在第二丢失时刻时与穿戴端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通信端,并标记为可疑人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端用于接收到可疑信号后,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二跟踪请求包括:基站端接收到可疑信号后,给对应的监护端发送第二警示信息,并在接收到对应监护端反馈的第二报警信号后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二跟踪请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追踪系统,其特征在于:穿戴端还包括验证单元,用于进行身份认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诗妍,冉玉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