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2473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搅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可转动的中心轴、设置在中心轴上可转动且可水平移动的定位杆、安装在定位杆上且位于中心轴两侧的两个第一搅拌轮和两个第二搅拌轮、连接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的变速组件以及安装在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中心的引导组件。当混合腔内的物料内层密度高于外层时,向内引导物料的第二搅拌轮远离中心轴,带动定位杆和搅拌组件水平移动,减小将物料向内的引导力并增大向外的引导力;当外层密度高于内层时,向外引导物料的第一搅拌轮靠近中心轴,带动定位杆和搅拌组件水平移动,减小对物料向外的引导力并增大向内的引导力,提高搅拌效率。高搅拌效率。高搅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芳香胺类化合物是极为重要的有机原料,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农业化学品等生产领域。绝大多数芳香胺化合物是由芳硝基化合物通过还原而制得,加氢还原法以其工艺清洁、还原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而成为目前工业上还原硝基的主流方法。加氢还原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催化剂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在加氢反应过程中,催化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因催化剂表面及催化剂活性中心结焦、积炭等原因导致的催化剂活性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催化活性,从而影响反应正常进行的问题,因此对催化剂进行和泥再生处理,使其恢复催化活性,但是现有技术中大多的芳香胺类催化剂混合物料的搅拌装置工作方式较为固定,搅拌结构的位置不能移动,当面对装置内物料不同密度的分布情况时,密度不同的地方受到的搅拌力仍然是相同的,就会出现搅拌效率降低或者搅拌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搅拌装置不能根据物料分布调整搅拌结构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还包括:
[0005]外壳,设置在底座上,外壳内部形成搅拌腔;
[0006]中心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的中心,上端固定设有端盖;
[0007]定位杆,位于外壳内,可水平移动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中心轴;
[0008]搅拌组件,设有两组,分别位于中心轴两侧;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杆上,初始状态下两侧第一搅拌轮与中心轴的距离相同;第二搅拌轮位于第一搅拌轮和中心轴之间;第一搅拌轮的外径大于第二搅拌轮,且第一搅拌轮的端面与端盖摩擦接触,以在端盖转动时,使第一搅拌轮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同时绕中心轴转动,且第一搅拌轮与中心轴的距离越小,第一搅拌轴的转速越慢;
[0009]变速组件,设有两组,分别位于中心轴两侧,每组变速组件设置在第一搅拌轮与第二搅拌轮之间,以使第二搅拌轮随第一搅拌轮同步转动;且用于当定位杆和搅拌组件水平移动时,调整第二搅拌轮的转速;
[0010]引导件,设有多个,分别安装在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的中心,配置成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转动时,位于中心轴一侧的第一搅拌轮使物料向内移动,第二搅拌轮使物料向外移动;另一侧的第一搅拌轮使物料向外移动,第二搅拌轮使物料向内移动。
[0011]进一步地,变速组件包括摩擦轮、传动杆、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伸缩杆和支撑柱;摩擦轮呈锥形,轴线与定位杆平行,大头朝向中心轴且可沿轴线转动地连接于中心轴;传动杆可沿长度向滑动地插装于摩擦轮,且与摩擦轮同步转动;伸缩杆内部设有压簧,垂直连接于传动杆,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压簧始终使伸缩杆有伸长的趋势;第一传动带连接第
一搅拌轮与传动杆;第二传动带连接摩擦轮、第二搅拌轮与支撑柱。
[0012]进一步地,摩擦轮越靠近中心轴的位置斜率越大,且位于使物料向外移动的第一搅拌轮同侧的摩擦轮的斜率变化量大于另一侧,以使搅拌腔内物料密度均匀后,在物料反作用力下使搅拌组件和定位杆复位。
[0013]进一步地,引导件为叶片,叶片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的中心,且随对应的第一搅拌轮、第二搅拌轮同步转动,且位于同侧的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的叶片安装方向相反,一侧的第一搅拌轮的叶片与另一侧第二搅拌轮的叶片安装方向相同。
[0014]进一步地,第一搅拌轮的内侧设有凹槽;传动杆上固定设有传动盘,传动盘端面设有凹槽,第一传动带通过凹槽安装于传动盘和第一搅拌轮;第二搅拌轮内侧设有凹槽,第二传动带通过凹槽连接于第二搅拌轮。
[0015]进一步地,传动杆上设置有凸块,摩擦轮内部设有滑槽,凸块安装于滑槽内。
[0016]进一步地,第一搅拌轮朝向中心轴的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传动杆的外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安装于环形凹槽。
[0017]进一步地,中心轴上设有安装环,安装环上设有分别朝向两个第一搅拌轮的两个连接杆,摩擦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连接杆上。
[0018]进一步地,定位杆上设有多个限位块,第一搅拌轮设置在两个限位块之间,第二搅拌轮与伸缩杆的朝向定位杆的一端设置在两个限位块之间,以使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在定位杆上的位置保持不变;中心轴上设有多个限位环,以使定位杆和连接杆的竖直位置保持不变。
[0019]进一步地,外壳上端设有扩口结构的进料口,外壳下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阀门。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当混合腔内的物料内层密度高于外层时,向内引导物料的第二搅拌轮远离中心轴,进而带动定位杆和搅拌组件水平移动,减小将物料向内引导的作用力并增大将物料向外引导的作用力;当外层密度高于内层时,向外引导物料的第一搅拌轮靠近中心轴,带动定位杆和搅拌组件水平移动,减小对物料向外的引导力并增大向内的引导力,继续对搅拌腔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提高搅拌效率。
[0021]进一步地,定位杆水平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侧第二传动带在摩擦轮上移动,两侧第一传动带与端盖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两侧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的转速,进而改变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对物料的引导力,使搅拌腔内物料分布更均匀。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5]图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实施例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
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实施例中搅拌组件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实施例中无级变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实施例的搅拌组件爆炸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正视示意图;
[0030]图中:1、底座;2、外壳;21、进料口;22、出料口;221、阀门;3、中心轴;31、端盖;32、安装环;33、连接杆;34、限位环;4、定位杆;41、限位块;51、第一搅拌轮;52、第二搅拌轮;53、叶片;61、摩擦轮;62、传动杆;621、传动盘;63、第一传动带;64、第二传动带;65、伸缩杆;6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设置在底座上,外壳内部形成搅拌腔;中心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的中心,上端固定设有端盖;定位杆,位于外壳内,可水平移动且可转动地安装于中心轴;搅拌组件,设有两组,分别位于中心轴两侧;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杆上,初始状态下两侧第一搅拌轮与中心轴的距离相同;第二搅拌轮位于第一搅拌轮和中心轴之间;第一搅拌轮的外径大于第二搅拌轮,且第一搅拌轮的端面与端盖摩擦接触,以在端盖转动时,使第一搅拌轮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同时绕中心轴转动,且第一搅拌轮与中心轴的距离越小,第一搅拌轴的转速越慢;变速组件,设有两组,分别位于中心轴两侧,每组变速组件设置在第一搅拌轮与第二搅拌轮之间,以使第二搅拌轮随第一搅拌轮同步转动;且用于当定位杆和搅拌组件水平移动时,调整第二搅拌轮的转速;引导件,设有多个,分别安装在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的中心,配置成第一搅拌轮和第二搅拌轮转动时,位于中心轴一侧的第一搅拌轮使物料向内移动,第二搅拌轮使物料向外移动;另一侧的第一搅拌轮使物料向外移动,第二搅拌轮使物料向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变速组件包括摩擦轮、传动杆、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带、伸缩杆和支撑柱;摩擦轮呈锥形,轴线与定位杆平行,大头朝向中心轴且可沿轴线转动地连接于中心轴;传动杆可沿长度向滑动地插装于摩擦轮,且与摩擦轮同步转动;伸缩杆内部设有压簧,垂直连接于传动杆,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压簧始终使伸缩杆有伸长的趋势;第一传动带连接第一搅拌轮与传动杆;第二传动带连接摩擦轮、第二搅拌轮与支撑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芳香胺加氢催化剂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轮越靠近中心轴的位置斜率越大,且位于使物料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显罗国荣王晓莺吴国印徐庆娜单怀坤申兆辉侯家振宋兆峰霍少彬赵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雷佰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