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及强夯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24699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7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及强夯施工方法,属于强夯施工的技术领域,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位于建筑物和施工现场之间,包括蓄水板、增压柱和混凝土固定座;蓄水板为非刚性材质制成的长方体空腔结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蓄水板竖直深埋地表以下,且上表面低于原地面;增压柱的底部与蓄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且连接处密封处理,增压柱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底部设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排水口;蓄水板与增压柱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固定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改善现有强夯施工在夯击距离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对临近建筑物造成破坏。容易对临近建筑物造成破坏。容易对临近建筑物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及强夯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强夯施工的
,具体公开了一种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及强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强夯施工是指将十几吨至上百吨的重锤,从几米至几十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动力夯击,使土产生强制压密而减少其压缩性、提高强度的施工方法,由于夯击力量较大,所以容易致使临近建筑物受到破坏影响。
[0003]而目前已有很多类型的强夯施工是在夯击距离有限的情况下施工,这容易对临近建筑物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及强夯施工方法,以改善现有强夯施工在夯击距离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对临近建筑物造成破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位于建筑物和施工现场之间,包括蓄水板、增压柱和混凝土固定座;蓄水板为非刚性材质制成的长方体空腔结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蓄水板竖直深埋地表以下,且上表面低于原地面;增压柱的底部与蓄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且连接处密封处理,增压柱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底部设置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其特征在于,位于建筑物和施工现场之间,包括蓄水板、增压柱和混凝土固定座;所述蓄水板为非刚性材质制成的长方体空腔结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蓄水板竖直深埋地表以下,且上表面低于原地面;所述增压柱的底部与蓄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且连接处密封处理,增压柱的顶部设置有注水口,底部设置有与进水口连通的排水口;所述蓄水板与增压柱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固定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其特征在于,蓄水板的埋设深度不大于H=h
×
tanθ;其中,H为蓄水板埋设最大深度,单位m;h为有效加固深度,单位m;θ为距建筑物最近的夯点与建筑物构成的圆中,建筑物圆心角的二分之一;其中,α为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根据施工现场土体情况计算,取最大值;W为锤重,单位t;H'为夯锤落距,单位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其特征在于,蓄水板上表面与原地面高差不大于0.3m。4.一种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确定单次夯击能,根据夯击能=夯锤落距
×
锤重计算夯锤落距;S2,施工场地内与建筑物最近的一组夯点为基准夯点,建筑物朝向施工场地的侧面为基准面,多个基准夯点与基准面的两端连接,构成多组三角形,在三角形内施工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减震强夯隔离液体墙与基准面平行;S3,强夯施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根据现场试夯确定蓄水板与施工场地之间的最小埋设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夯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佳孟晶张庆华翟瑞明徐建刚马占凯张华冯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